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360章 诚孝张皇后
【明宣宗不仅悉心治国,而且侍母至孝,对她入奉起居、出奉游宴,凡是四方有所进献,即便是微小的物品,也一定要先奉送给太后。
母子关系和睦、其乐融融,堪称皇室典范。然而好景不长,宣宗在位仅10年便驾崩,终年38岁,时在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正月。
宣宗驾崩后,年仅9岁的太子朱祁镇即位,是为明英宗,张太后随即晋升为太皇太后。
由于英宗年纪太小,没有理政治国的能力,所以部分大臣提出建议,希望张氏能够垂帘听政,结果后者却以有违祖制为由,予以断然拒绝。
此事在《明史》中记载为:“大臣请太后垂帘听政,太后曰:‘毋坏祖宗法。第悉罢一切不急务。’”。
然而偌大的帝国,不能没有主事之人,所以张氏思虑再三,便任命重臣张辅、杨士奇、杨荣、杨溥、胡濙等五人为辅政大臣,共同参决军国重事,并特意叮嘱小皇帝要对他们以礼相待。
这个时期就是明朝初期著名的“三杨辅政”时期,也是明朝国力最巅峰的时候!
五位辅政大臣感念张氏的知遇之恩,都发誓要竭尽心力来辅佐幼主。
果不其然,正是在杨士奇等人的精心治理下,明英宗初年的国势得到进一步提升,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
洪武年间
“我这孙媳妇好啊,真顺咱的眼!”朱元璋洋洋自得,他很欣赏张氏身为帝国当时明面上最具有权力的那个人,却没有妄自擅权干政,而是遵从了自己立下的祖训。
“瞧瞧,咱就说了,祖训还是有点用处的吧?”
马皇后白了一眼老朱,无情的戳破朱元璋的“自得”,道:“也就这女娃娃这种从贤君时代走过来的老实本分的孩子遵守了!”
“其实要我说,这女娃娃的品性就算是主持朝政也没有啥不好的,她啊,嫁给了咱朱家当媳妇,就是咱朱家的人,处处替着你这大明朝考虑呢!”
“不行!”
“那也不行!”
朱元璋很干脆的拒道:“别的事情咱都能依你,但是在咱大明后宫就是不得干政!宦官也不可以!”
【张氏虽然拒绝临朝听政,但并不代表她真的想做“甩手掌柜”,相反,她时刻关注着宫里宫外的动向,一旦发觉有奸佞之人想要插手政事,必然会在第一时刻出手阻止。
彼时,司礼太监王振因为深受明英宗朱祁镇的宠信,曾多次过问内阁事务,干预政事的企图很明显。
张氏得到消息后,因为担心汉唐两朝宦官专权的现象重现,便决定对他进行严惩。
某日,张氏命人宣召王振入宫,然后当着明英宗和五位辅臣的面,下令将他处死。
皇帝朱祁镇见状,赶紧跪地求情,太皇太后无奈,只好下令释放王振,并告诫他再不许插手内阁事务。
王振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连称不敢不敢。经此一事,直到张氏去世,王振都不敢再干预政事。
《明史》中记载道:“以故王振虽宠于帝,终太后世不敢专大政。”说的是王振作为朱祁镇的大伴,见皇帝年幼可欺且长于深宫之中,就想学着历史上的宦官一样专权专政。
结果王振遇到了硬茬子,当今的太皇太后那可是从洪武年代过来的人,伺候过永乐皇帝、宣德皇帝两个马上皇帝,靖难的时候又跟着自己的婆婆徐皇后镇守北平的人物,什么大场面没见过?
被太皇太后张氏给震慑住的王振于是在张氏还没有去世之前,再也不敢露出自己一丁点的小心思了。
张氏精心呵护、教导着孙儿,力所能及地清除所有威胁帝国稳定的因素,为此耗尽了最后一丝气力。
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十月,油尽灯枯的张氏再也无法帮助孙儿,在留下言辞恳切的遗诏后,便撒手人寰。
张氏去世后,举国为之悲戚。这个经历过恁多艰难险阻,在后位上坐了18年时间的传奇女性,就此走完自己不平凡的一生。
是问她这一生,从洪武二十八年嫁给了燕王世子朱高炽开始,无论哪一朝都谨遵太祖定下的祖训,对公婆、对丈夫儿子,还是对大臣家眷、天下女子,都是一个极好的榜样。
张氏死后,太监王振开始专权害国,以至于后来在正统十四年发生了“土木堡之变”这种惨事。
张氏临终前,坚信在贤臣名将的辅佐下,明英宗会成长为一代明君,并发扬光大祖宗的基业。
但让张氏没想到的是,就在她去世后不久,那个本应该被处死的太监王振便开始专权揽政,最终给明朝招致一场几近灭国的大灾祸。张氏若泉下有知,应该会为自己当初的手下留情深感懊悔吧?】
汉朝
“后宫干政,只要不是蠢女人,总归是朝政乱上那么一会儿,只要皇帝年岁上来了,有本事拿回来自己的权柄,这天下还是海晏河清的!”汉武帝刘彻喃喃的感慨着。
他的母亲和祖母都是很厉害的女人,当年他虽然亲政了,但却事事受着掣肘,直到自己的本事被自己的祖母认可,才逐渐授权给他去对抗母族的势力,最后彻底掌控了大汉的至高权力。
他的母亲并不是蠢,相反是一个很聪明的女人,不然自己这个太子之位也不会是母亲的功劳占据最多了。
而是权力这个东西,它会让人心变质啊!
“宦官虽然是家奴,但天性阴险,终归是祸害朝政,祸害天下的。”
大明
“怎么,重八啊,要咱说还不如张氏这女娃直接后宫干政呢!”马皇后依然不服气,现在张氏谨遵老朱立下的祖训,没有干涉皇帝对宦官的保护,所以最后大明也出现了不可逆转的悲剧。
“她身为太皇太后,资历上来监管朝政是肯定足够的,若是强势一点,当时就彻底不顾皇帝的求情,禁绝了宦官干政的念头,那咱大明也不会发生‘土木堡之变’这种悲剧了吧!”
老朱脸色僵硬,他哼唧道:“这还不是咱大明那个蠢蛋皇帝自己造的孽?”
“朱老四这是给咱生了一窝的蠢蛋啊!”
唯唯而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