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救魏忠贤,我要做宫斗冠军

第1121章(1/1)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1121章

“这样的位置,大明兵马想要犁庭扫穴, 只能钻林子,和建奴在山里作战。”

一直跟在他身后的方正化闻言,出言附和道:“皇爷,当初宪宗皇帝不也没毕其功于一役嘛,击败建奴很简单,但想要绝其苗裔很难。”

朱由检直起身,眼神凌厉道:“也不见得。”

“等朝廷大军捣毁其巢穴,朕会提升对建奴的赏格,一个脑袋五十块银元,大明境内那些不安分的人,应当会动心的。”

方正化笑道:“莫说是旁人,就是臣都有些动心了,杀上十个建奴,臣就有五百块银元,买上几亩地就可……不对,朝廷会给臣分田地,不用花银子。”

“行了,别卖巧了,朕在辽东赏你十顷良田,让你家人去吧。”

“臣谢皇爷恩典!”

方正化赶紧跪地谢恩道。

朱由检看了他一眼道:“莫以为朕小气,辽东那地方的土地,比关内肥沃的多,一年只需种一季粮食,就足够过上好日子了。”

“臣可不会不识好歹。”

方正化常年和朱由检在一起,对辽东的情况也有些了解,自是知道那里是什么情况。

“行了,起来吧。”

“朕看袁可立说得不错,现在还真不是对建奴大举用兵的时候。”

“替朕给袁可立回一封信,就说朕同意了他的谏言。”

“他身在辽东,对具体的情况最是熟悉,朕赐他临机决断之权。”

他可不是原本历史上的一根绳儿,对任何人都不信任。

既然你用了人家,那就要相信对方。

如果一根绳儿不逼迫孙传庭,不逼迫卢象升,听从洪承畴的意见,大明或许还能多撑几年。

辽东的事儿,交给全权交给袁可立,接下来就是朝鲜的问题了。

朱由检围着沙盘转了好几圈,最后对方正化吩咐道:“宣内阁和六部尚书觐见。”

“是,皇爷。”

半个时辰后,内阁诸臣和六部尚书就来到了武英殿。

不等众人见礼,朱由检就对众人招呼道:“诸卿都过来吧。”

几人有些不明所以的走到沙盘前,朱由检将那封书信,递给了温体仁道:“都看看吧。”

等众人传阅完后,施鳯来第一个站出来道:“陛下,如果建奴真的要对朝鲜用兵的话,那对我大明来说,是不是一个机会?”

孙承宗当即反驳道:“不可,眼下辽东气候寒冷,并不是对建奴用兵的好时候。”

施鳯来转过头,看向对方道:“孙阁老,如果建奴大举出兵朝鲜的话,那其巢穴定然会防守空虚,大明当趁着这个机会,一举捣毁其老巢,切断其后路!”

孙承宗也毫不退缩道:“施阁老,建奴老巢赫图阿拉地处群山之中,大明想要将其捣毁,势必要分兵前往,在没有做好完全的准备之前,万不可轻易出兵。”

“施阁老莫非是忘了当初的萨尔浒吗?”

“你……!”

听到孙承宗又提起萨尔浒之战,施鳯来顿时有些无言以对。

朱由检的眉头也皱了起来。

“孙卿,现在不是万历年间,现在的大明士卒,也不是当初。”

“臣失言,请陛下责罚。”

孙承宗赶紧对朱由检躬身施礼道。

“朕也以为,此时并不是对建奴用兵的时机。”

“陛下,建奴东进,正是我军……”

朱由检不满的看了眼施鳯来,语气有些生硬道:“听朕说完。”

“袁卿在给朕的题本中也说了,他同样也不认为,此时应当对建奴用兵。”

“此前,朕就已经将辽东军政,尽皆托付袁卿,既然他已经有了决断,那朕也不会轻易插手。”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嫁残疾相公种田养娃田小溪陈家旺
嫁残疾相公种田养娃田小溪陈家旺
本文为家长里短的种田文。没有穿越重生,主角都是没有金手指的普通人。主要讲述一对小夫妻,靠着勤劳的双手一点点发家致富,主打细水长流的温馨日常。继母为了五两彩礼钱,逼田小溪嫁给了隔壁村的瘸子陈家旺,果断与
清优
陈长生李瘸子
陈长生李瘸子
陈长生穿越到浩瀚的修仙世界,觉醒了长生系统。沉睡一年就增长一年的寿命,并且还能并且还能获得一个属性点。我陈长生对打打杀杀没有兴趣,我只想好好的睡觉,顺便给人送一下钟。沉睡十年,曾经的村子已经物是人非。
一只榴莲3号
万古不死葬天葬地葬众生陈长生李念生
万古不死葬天葬地葬众生陈长生李念生
陈长生穿越到浩瀚的修仙世界,觉醒了长生系统。沉睡一年就增长一年的寿命,并且还能并且还能获得一个属性点。我陈长生对打打杀杀没有兴趣,我只想好好的睡觉,顺便给人送一下钟。沉睡十年,曾经的村子已经物是人非。
一只榴莲3号
鹰酱:刚建国,055驱逐舰就下海了?
鹰酱:刚建国,055驱逐舰就下海了?
方宁穿越建国初期,龙国初立,百废待兴,军工一片空白。1950年,鹰酱登陆半岛,将战火燃烧至鸭绿江,龙国被迫出兵保家卫国。抗鹰援棒战争,龙国损失惨重。恰巧方宁觉醒了神级科研系统,开始助力兔子军工大爆发。
步长歌
号外
号外
关于号外: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创办了大约700种报刊。我们从1939年在鲁西根据地创刊开始,讲述少年刘子魁追随八路军办报小分队,穿梭于战地烽火、壕堑硝烟中,以笔代枪,一路战斗,一路前进的故事。
千里握兵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