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184章 祖宗很牛逼
下面的人什么情况,大姨父最清楚了。
问了一下,还真有一个,是个伐木工,叫朱继元。
以前开挖机的,现在在农场开伐木机。
姜宁让人过来一趟,陈学峰就打电话。
等了一阵,朱继元来了。
三十出头,穿着工作服,显然正在上班呢!
在门口探了探,问:“老板叫我?”
姜宁招手:“来来来,有我点事要问你。”
朱继元就走了进去,问:“老板要问什么?”
姜宁指了下旁边的沙发:“坐,坐下说。”
朱继元走过去坐下,坐在孔芳菲的斜对面。
姜宁等下坐下,问:“你是后峡村的?”
朱继元点着头:“是的。”
姜宁道:“是这样,后峡村被县里定为贫困村,让农场对口帮扶,帮助村民脱贫,你是后峡人应该很了解情况,你给我说说情况。”
朱继元道:“扶什么啊,扶了多少年了还那样。”
姜宁不解:“什么意思,你给我说说具体情况。”
朱继元道:“老板,贫不是扶的,火车也不是推的,农村没活路,肯吃苦的,早都跑出去打工了,只要舍得卖力气,哪里没口饭吃,还留在乡下的,要么是懒的不想吃苦的,要么是包地种地的,或者养羊养牛的,想把日子过好的不用扶人家也知道吃苦卖力气,不想吃苦的你再扶也没有用,除了让那些懒汉变的更懒没有别的作用。”
姜宁那个惊讶:“难不成留在农村的全是懒汉?”
朱继元道:“当然也不全是,但现在还留在乡下的除了一些岁数大的老年人,还有好多四五十岁的人,有的懒,有的不想进城,反正各有各的原因。”
孔芳菲问:“那后峡村真正的贫困妄想有多少?”
朱继元道:“有个两三户吧,要么是孤寡老人,要么儿子败家,剩下的我觉的没有真困难的,有几家儿子光棍,看着挺困难,其实存款不少,这么多年养羊没在城里买楼房,也没在城里供学生上学,农村消费又不高,一年就算存两三万,十几年也攒了好几十万了,只不过这年头会哭的娃娃有奶吃,装穷有好处,所以那帮人见了谁都叫穷。”
姜宁一边点头,一边问情况。
姜家也是农民,但不是世代农民。
姜宁太爷爷战乱年代跑到北安落了户,种了一辈子地,到了姜宁爷爷却不种地了,找了个单位混了一辈子,还把三个女儿两个儿子都给安排进了单位。
姜爸最小,命不太好没赶上时代。
返祖成了半个农民,但户口是城里的,农村没地。
姜宁没在农村待过,对农村的了解也是浮于表面,平时听大姨父说的也不少,但真正的情况并不了解,此番详细了解了一番,才知道农村的情况有多复杂。
贫困只是一个现象,并不是内因。
造成贫困的原因有很多,有大环境的因素。
也有观念和习惯的原因。
大环境不好还能想办法解决,但观念和习惯这种东西是很难改变的。
姜宁问了半天,彻彻底底了解清楚情况后,想了一下说:“看起来问题不少,但县里安排的工作不能不干,这样吧,明天我下去看看,你明天不要上班了,跟我一起去。”
朱继元答应了一声,还蛮高兴的。
不用上班,跟着老板去潇洒那当然好。
谁不想跟着老板去潇洒。
杨老黑都潇洒到美利坚去了。
翌日,姜宁开车去乡下。
后峡村在张桥下面的一个村,距县城四十多公里,下面有五个村组,确切的说分给农场的是后峡二社,一个靠着山的小村子,一条破破烂烂的水泥路,两旁几十院房子。
大门修的比较统一,门柱还贴了瓷砖。
整齐划一,看着比较有美感。
但仔细看,好多院墙都破败不堪。
显然是年久失修的缘故。
姜宁没开大奔,今天开的是570。
孔芳菲坐后面。
朱继元坐在副驾驶,给姜宁介绍:“房子都是十几年前盖的,那会搞新农村,全都扒了重盖,都盖的整齐划一,可惜没人了,其实那会在农村也挺好。”
姜宁觉的农村挺好,就是太穷了…
萧楚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