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先别死,夫人有喜了裴如衍沈桑宁

第214章 二房入京(1/2)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214章 二房入京

裴如衍是这个家最忙的人,天不亮就要出门。

现在也还没归来。

错过了二房归京后的第一轮会面。

邹嬷嬷的话音是沈桑宁的救赎,但并不是虞氏的,虞氏抚了抚额,更心烦了。

段姨娘在一旁看着,很懂,“夫人,该来的总会来的。”

虞氏叹息,“阿宁,一起去接你二叔父,二叔母。”

还有他们的小女儿,裴宝珠。

一行人在婆子丫鬟们的簇拥下,赶往正门。

前院,宁国公也步履急切地朝府门外而去。

几架古朴宽敞的马车缓缓停下,前后约莫十余随从护着,为首的马车上,率先下来一个男人。

男人一身素衣,穿着并不华丽显眼,唇瓣厚重,看着老实憨厚。

甫一下车,公府的老管家便上去迎,“二爷。”

沈桑宁随着虞氏站在门槛前的台阶上,耳旁是虞氏的低语,“这是衍儿的二叔,待会记得喊人。”

闻言,她点点头,宛若一个被长辈叮嘱要讲礼节的孩童。

裴二爷比宁国公小不了几岁,单从相貌上看,却比宁国公年轻不少,整个人散发着文弱书生的气质。

他转身,抬起手臂朝马车内示意,“夫人。”

随即,一双珠圆玉润的手从马车内伸出,搭在了裴二爷的掌心上,与他的朴素不同,女人的手腕上戴着价值不菲的玉镯,衣袖上是近日时兴的花纹,纹路的绣艺精致,似是女红大家所绣。

许氏弯腰,从马车内走出,扶着裴二爷的手下车,许氏今年三旬有三,保养得宜,反添风韵。

她并不是当下女子追求的瓜子脸尖下巴,而是丰腴圆润,圆润地恰到好处,在看向裴二爷时双眸含情脉脉。

任谁都能看出,夫妻俩感情甚佳。

夫妻俩相视一眼,裴二爷朝宁国公拱手,“大哥!”

宁国公欣慰一笑,步履稳健地下了台阶,虞氏带着沈桑宁也跟上。

宁国公拍拍亲弟弟的肩膀,“途中辛劳。”

裴二爷摇摇头,“多年离家,终于得以调任回京,怎么会辛苦,倒是大哥,为这个家穷尽心血,比我上次见你,更多了几根白发。”

宁国公笑容一窒,许氏的手绕到背后扯扯裴二爷,裴二爷扭头朝虞氏拱手,“大嫂。”

虞氏应了声,点点头,“回来就好。”

沈桑宁听着他们说话,她的手突然被虞氏牵起,虞氏正要介绍。

对面,许氏眸光一转,“这是衍儿的夫人桑宁吧?长得真水灵。”

许氏猜出了身份,就不需要虞氏多做介绍。

所有长辈的目光纷纷汇聚沈桑宁的身上,她浅笑着也不怯场,“二叔,二叔母,西院都已经收整出来,若是疲倦了可以先休息。”

许氏扬起笑,重重地应一声,“衍儿这是娶了个能干的媳妇啊。”

然而,宁国公两兄弟已经在一旁说起话来,虞氏轻咳一声,“府里已经备下茶点,去里面聊吧。”

裴二爷夫妇点头,几人正欲往里走,忽听马车内响起一声不满的呐喊——

“娘~”

啧,还有人。

众人脚步一顿,沈桑宁眼中闪过了然之色,刚才站这儿好一会了,都不见裴宝珠下马车。

沙拉薯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我叫孙贼,不是贼
我叫孙贼,不是贼
孙贼,一个不受待见的山村留守儿童,为了每天吃饱肚子而努力的活着,想要改变人生际遇就要不停的做出选择和改变,在一次次命运的路口,该如何选择。。。
一直在减肥的胖哥
精神病指数清零,我逃出疯人院
精神病指数清零,我逃出疯人院
在大夏境内,神明禁行,唯有林七夜的神明精神病院是个例外。失去记忆的他在这神秘之地醒来,成为0号房间的盗窃之神。 他拥有窃取神明词条的能力,然而,这些词条无法助他离开精神病院。唯有将词条借给林七夜,并指导其运用词条能力,才能降低自己的精神病指数。 随着指数降低,他窃取的词条品质不断提高。只有当精神病指数降为0,他方可离开精神病院,重获记忆。 在这个充满奇幻与挑战的地方,他踏上了艰难的旅程。与林七夜
佚名
穿成恶毒女配,秦小姐她逆天改命
穿成恶毒女配,秦小姐她逆天改命
恶毒女配秦雅娴看中沈知礼,设计妹妹替嫁不成,反被嫌弃。 同名女医生穿越而来,一心搞事业,视沈知礼为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害了性命。 万人嫌的蛇蝎美人一夜之间成了妙手回春的女神医。 正计划着自己未来医学大业的秦雅娴,忽然被沈知礼按在了墙上。 冷面阎王红着眼圈,恶狠狠地问道:“你是不是不打算对我负责了?” 秦雅娴用力捏在他手臂的麻筋上,逃之夭夭。 开玩笑,嫁人哪有搞
夜半
丹娘
丹娘
横扫末世的绝顶高手穿进了不知名古代,成了全家最看不上的小傻子七小姐,被配给另外一个又瞎又瘸的男人做媳妇。丹娘没有放弃,她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步步高升,将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这时,她却发现自己的夫君沈寒天似乎不瞎也不瘸了,他怎么还成了当今圣上身边的一品丞相?!
柔心糖
嫣元记
嫣元记
关于嫣元记:一大户人家的小厮,遇见一同龄少女,姻缘注定。为了寻她。从一平凡国度,迈向飘渺仙途。若问道途是否坎坷,他答,手有一剑,何惧之有。
冬见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