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大秦败家子,祖龙棺材板压不住了

第2572章(1/1)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2572章

赵构闻言,脸色顿时大变。

战争难道又要来了?

这怎么行!

赵构忙道:

“朝廷和朕待金国甚厚,金国以何名开启兵端?”

孙道夫咳嗽一声,道:

“当今金国皇帝杀其父兄而夺其位,兴兵岂问有名?”

“臣请陛下早做预防。”

赵构闻言心乱如麻,半晌都说不出话。

一旁的左相沈该听完孙道夫的话,顿时就不高兴了。

“孙大人,你这是什么意思?朝廷眼下的大政方针以和平为先,你总在陛下面前说这些武人兵戈之事做什么?”

沈该同样也是主和派的大臣,出于捧赵构臭脚保相位的心理,对任何这方面的事情都非常敏感。

孙道夫无奈道:

“沈相公,非我危言耸听,乃是一路亲眼所见。”

沈该越发不爽。

老子是左相,说你两句你还敢顶嘴?

一怒之下,沈该一个大帽子直接扣了上去。

“我看,你分明就是想要误导陛下,图谋引张浚重新入朝!”

果然在听到了这番话之后,赵构脸色顿时变了,对孙道夫的语气也转为冰冷。

“好了孙卿家,你说的话朕知道了,你下去吧。”

【赵构、沈该君臣并不愿意相信孙道夫的见闻,反而很快就将孙道夫贬职外任。】

第二年,南宋又根据惯例,派出了“贺大金皇帝正旦使”沈介和“贺大金皇帝生辰使”黄中前往完颜亮的行在汴京道贺送礼,交割岁币。

这两名使者抵达金国后,都察觉到了金国内部的备战气息。

正旦使沈介乃是左相沈该的族人,在沈该的授意下隐瞒了消息。

生辰使黄中则比较耿直,将探听到的消息原原本本地汇报给了赵构。

“陛下,臣见金人营表之目,宫寝悉备,岂止为离宫者?以臣度之,(金)虏必向南,还请陛下早做准备。”

黄中的进言理所当然地没有获得左相沈该和右相汤思退两个主和派大臣的认同,反而又被训斥了一番。

但事实毕竟是事实,完颜亮大规模调兵遣将于宋金边境,动静自然是不可能瞒得过南宋方面的。

来自南宋商人,金国内部探子,南宋边郡官员、将领的各种情报源源不断地汇总到了临安府。

在越来越多的情报面前,赵构也终于意识到不对劲了。

赵构很快又任命王纶、曹勋两人出使金国,刺探情报。

这一天,赵构和养子赵伯琮坐在一起闲聊。

赵构并不是那种勤政的皇帝,眼下也上了年纪,没有那么多精力和女人厮混。

五十岁的赵构,比较喜欢的一个爱好就是和赵伯琮闲聊。

而且让不少人都很惊讶的事情是,赵构对两个并非亲生儿子的养子都很好。

仅仅从养父的角度来说,赵构属于还挺不错的那种。

说着说着,就聊到了王纶和曹勋两人出使金国刺探情报的事。

赵伯琮不假思索地开口道:

“儿臣以为,王纶、曹勋两人就算看到了金国备战,也定然不会向父皇回报真相的。”

“嗯?”赵构皱眉道:

“你这话就没道理了,朕是皇帝,他们怎么敢欺瞒朕?”

赵伯琮正色道:

“去年沈介黄中出使金国,沈介回报和平,黄忠回报战事。”

“沈介官升吏部侍郎,黄中只授秘书少监。此皆两位丞相沈该、汤思退之力也。”

“王纶曹勋有此前车之鉴,纵然得知金国必将开战,又岂敢汇报真相呢?”

赵构愣了一下,看向赵伯琮的眼神不由变得古怪。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我刚觉醒系统,她爸让我滚远点?
我刚觉醒系统,她爸让我滚远点?
【全民修真】【慢热爽文】【热血逆袭】【轻松爆笑】【老6系统】【单女主】【放心入,绝对不坑】修真历529年。高中生云陌辰一觉醒来,意外觉醒了吸收血气就能变强的系统。然而让他头疼的是,自己相恋三个月的女朋
憬江言
长庚剑仙陈青源董问君
长庚剑仙陈青源董问君
百年前,陈青源进入了一个名为天渊的禁区,魂灯熄灭,世人皆认为他死了。今日,陈青源虽然活着走出了禁区,但是修为尽废,灵根断裂。面对红颜的悔婚,各宗的欺压,陈青源该如何是好?“陈青源,我给你两个选择:一,
佚名
沐潇的三生陈青源董问君
沐潇的三生陈青源董问君
百年前,陈青源进入了一个名为天渊的禁区,魂灯熄灭,世人皆认为他死了。今日,陈青源虽然活着走出了禁区,但是修为尽废,灵根断裂。面对红颜的悔婚,各宗的欺压,陈青源该如何是好?“陈青源,我给你两个选择:一,
佚名
吞天混沌经:开局先吞圣女修为
吞天混沌经:开局先吞圣女修为
【热血】【无敌】【情感丰富,不喜勿入】万年前,妖族和魔族降临世间,它们力可拔山,吞云赶月,以人族为血食,人族可生存的区域不断减少,现在,天下九片大陆仅剩一域,人族武者用血肉筑成城墙,抵御异族,在危急存
一阵乱写
六零:迎娶科研大佬后,他赢麻了
六零:迎娶科研大佬后,他赢麻了
【六零科技强国军婚】“要么嫁给他,要么去下乡,选择一个!”刚睁眼就遇到了人生难题,要么嫁给一个出轨自恋狂,要么去下乡。她一翻白眼,这还用想?她宁可去干活赚公分,也不能在婚姻上屈服!于是,乡下多了一个一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