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大秦败家子,祖龙棺材板压不住了

第2463章(1/1)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2463章

大元世界。

忽必烈微微点头,露出赞许的表情。

“这个刘锜的军阵,很有意思。”

皇孙铁穆耳在一旁有些不解地开口道:

“皇祖父,这刘锜的军阵有那么强吗?”

忽必烈作为成吉思汗的孙子,元朝的开国皇帝,完整地参与到了整个灭亡南宋的战争。

能被忽必烈赞成的南宋将领其实很少,“很有意思”这个评价,对忽必烈而言已经是非常高了。

忽必烈笑呵呵地开口道: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一个合格的统帅,最重要的就是根据敌我敌军的特点来进行布阵。”

说到这里,忽必烈明显起了考较的心思,对着铁穆耳道:

“你看看刘锜的军阵,他最重要的是哪个兵种?”

铁穆耳回想了一下,过了好一会才道:

“是远程兵,弓弩手。”

忽必烈笑呵呵地点头道:

“对了,弓弩手是最多的,这对其他朝代来说,是非常罕见的事情。”

铁穆耳一想,连连点头。

“是这个道理。”

绝大部分的华夏朝代,基本上都是以骑兵为主。

像最有名的汉唐,大汉双骄卫青霍去病,又比如大唐军神李靖,最著名的战绩都是用骑兵完成的。

自从马鞍、马镫这些东西发明出来之后,骑兵就成为了冷兵器时代独一无二的王者。

就连南宋的对手金国,明明是从白山黑水之中走出来的渔猎民族,也同样在吞并辽国之后走上了以骑兵为主的路线。

铁浮屠和拐子马,就是金国骑兵的巅峰!

和这些朝代比起来,南宋刘锜摆出来的这个以弓箭手为主的阵型,可以说是非常冷门的。

但……

忽必烈笑呵呵地继续开口道:

“为什么刘锜能赢呢?”

铁穆耳认真地思考着。

很快,他得出了结论:

“因为南宋缺马,刘锜在没有足够战马组建骑兵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利用弓弩!”

忽必烈笑道:

“对了,就是这个道理。”

“这就叫做扬长避短,也是南宋在多年和金国战争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

金国拥有辽国五京,除去位于燕云十六州的南京(也就是后来的金国中都)之外,剩余四京都位于漠南大草原上。

而且金国还占据了整个河北,战马资源可以说是远胜大宋。

金国不需要思考什么新战术,只要将骑兵发挥到极致,足矣。

反之,南宋没有足够的战马来组建大规模的骑兵,那就只能想办法,也就是“变”。

变,则通!

刘锜的战法,就是这种“变”的结果。

以巨盾兵在前,长枪兵协同巨盾兵在后。

弓箭手在长枪、巨盾兵抵挡骑兵攻势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对骑兵进行杀伤。

两肋的少量骑兵,一可以作为机动支援,二来也能在对方骑兵败退的时候进行反冲击。

忽必烈抚摸着胡须,微笑道:

“刘锜的阵型,属于南宋针对骑兵的特化版本。”

“这种阵型战术,朕其实也是很熟悉的。”

没错,在蒙古灭宋的过程中,忽必烈就经常要面对这样的战术!

铁穆耳立刻就被吸引了注意力,开口道:

“皇祖,咱们大元是怎么破解这种战术的呢?”

忽必烈笑呵呵地开口道:

“其实咱们大元也没有完全破解这种战术,能灭掉南宋,一方面是大元骑兵更强,另外一方面是南宋的确也是内忧外患,到了该灭亡的时候了。”

从正式开战算起,蒙古灭亡金国用了二十三年,灭亡南宋则用了整整四十四年,几乎是灭亡金国的两倍时间。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凡人修仙从炼药学徒开始
凡人修仙从炼药学徒开始
关于凡人修仙从炼药学徒开始:凡尘本就孤单,哪有什么依靠?张志文早就明白这世间的道理,他独自一人上路,独自一人修仙,为的不是长生不死,更不是荣华富贵,他仅仅只是想在这妖魔混乱的末法时代生存下来而已,一人
一只蚊子哦
称霸:从架起高炉冶炼钢铁开始
称霸:从架起高炉冶炼钢铁开始
他穿越了,成了一个豪门子弟,本可以锦衣玉食,却因为救了三个不该救的女人被分配去穷酸的封地,还欠下了巨额债务。豪门变寒门?不怕,他架起高炉,冶炼钢铁,强兵练士,成就古代第一个研制火药的供应商!等到圣上赶
佚名
四合院:肆意人生从退伍开始
四合院:肆意人生从退伍开始
关于四合院:肆意人生从退伍开始:刚刚退伍的杨浩,意外穿越到了四合院世界,并觉醒了金手指,且看他如何在这个禽兽遍地走的四合院,与几个红颜知己,嗯,你们懂得。
我想吃炸酱面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简介:穿越大明,成为朱元璋亲爹朱长夜,在朱元璋出去闯荡江湖时,死于战乱。好在一年后觉醒修仙系统,从此踏入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推荐地址:2w0-183090
洪荒高手
我,小狱卒,隐藏身份世间无敌
我,小狱卒,隐藏身份世间无敌
获得长生不死之后,你以为我会游历世间?不不不,我只想找个铁饭碗躺平。就你了,小狱卒!为什么做这个工作?还不是因为能阅人无数,要不然摸鱼的日子也够无聊的~过段时间大帝死了?什么,大佬也死了?合着现在,我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