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大秦败家子,祖龙棺材板压不住了

第34章(1/1)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34章

大明世界中,同样也是一阵安静。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李景隆。

李景隆脸色早就已经涨得通红,身体都颤抖起来。

六十万大军,只剩几百人逃回京师。

这就是彻底的被全歼了啊!

更可耻的是,作为敌人的朱棣,数量只不过是明军的几分之一。

朱允炆盯着李景隆,目光中全是吃人的眼神。

李景隆,你是真废物啊。

你怎么能废物到这种程度?

朱棣同样也看着李景隆。

曹国公李文忠,虽然在开国众将之中不算特别出色的,但也属于一流。

怎么生出来的儿子,就这么废物呢?

废物点好。

要不是这李景隆如此废物,郑村坝之战,哪里有获胜的希望?

朱元璋表情平静地看着李景隆,大殿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人能猜到朱元璋此刻的想法。

李景隆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颤抖着开口:

“陛下,臣无才无德,请陛下恩准臣辞去曹国公爵位。”

李景隆自己也害怕了。

这口黑锅,也太大了。

背不动啊!

干脆辞去爵位,表明脱离政坛的志向。

这样将来不管大明再怎么内斗,总没有人能把李景隆牵扯进来了吧?

朱元璋叹了一口气,缓缓开口。

“景隆啊,你父李文忠是朕的养子,说起来你也算是朕的孙辈。”

“辞去爵位就不必了,但从今往后,你就不用再和军队有什么牵扯了。”

朱元璋也被李景隆这小子搞怕了。

六十万大军都能送掉的人物,换哪个皇帝不怕?

也就因为李文忠是养子这关系在,不然朱元璋都想直接把李景隆发配边疆去当一个小兵了。

老朱,最重感情!

李景隆闻言,如蒙大赦,赶忙跪地谢恩。

朱元璋的心思,却已经不在李景隆身上,转而看向了朱允炆。

“允炆啊,郑村坝之战的真正责任人,是你。”

“作为皇帝,以倾国之师交托给李景隆,这么鲁莽的事情你都做得出来?”

朱允炆被朱元璋这一问,脸色也是涨红,过了好几秒才结结巴巴地开口。

“孙臣,孙臣真想不到有谁比李景隆更好,那蓝玉都死了啊。”

朱元璋哼了一声,冷冷道:

“愚蠢!就算是按照视频之中所言,朕杀掉了蓝玉,但朕不是还给你留下了一个主帅么?”

朱允炆一脸茫然,谁?

朱元璋淡淡道:

“武定侯郭英!”

“郭英跟随朕起兵,身经百战,有勇有谋。常遇春北伐进攻太原,是郭英提议发动奇袭,才把王保保打得大败,克复太原。”

“攻打通州时,郭英用诈败之计,引元军出城,设伏兵将其击败。斩首几千余级,生擒元孛罗梁王。“

“进攻云南时,郭英见大雨倾盆,于是制造舟船,顺流而下奇袭元军,大胜。”

“辅佐宁王镇守辽东多年,无论高丽还是女真,都对大明毕恭毕敬。”

“你若是能用郭英为主帅,以瞿能父子为先锋将,那北平早就被攻克,甚至都不需要什么郑村坝决战,老四压根就没有任何翻盘的机会!”

朱允炆被朱元璋骂得垂下头去,一句话都不敢说。

一旁的朱棣听着也是暗自心惊,确实要是如朱元璋所言,那朱棣真的一点机会没有!

朱元璋越说,越是生气。

这小子,是真不争气啊。

大明内陆十三省,城池数百上千座。

朱棣呢?只有北平一座孤城。

这种情况换成朱元璋来,随随便便,一根手指头都碾死朱棣。

可朱允炆呢一番骚操作下来,反而让朱棣越打越强!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幻梦天机
幻梦天机
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传说都是人们杜撰出来的,有些只是你没有见过所以认为是假的,然而当你真正去感受去亲身体验的时候,那一切就仿佛是一场幻梦般的不真实,当你所经历的一切终于告一段落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
神也发愁
快穿!男配被连人带窝端走啦
快穿!男配被连人带窝端走啦
关于快穿!男配被连人带窝端走啦:沈肆原是商圈里的股票天才,眼神锐利,思维敏捷,是整个商圈炙手可热的人才。但一朝惨死,尸横当场,被系统捕捉,系统告诉他要在各个位面里拯救男配才能复活,沈肆答应了。但谁也没
天才阁的不朽古龙
从县委书记到权力巅峰
从县委书记到权力巅峰
李威从部队转到红山县做县委书记。而他刚到任的第一天就被人设局了...上任之路麻烦不断,危机重重。李威凭借过人的能力抽丝拨茧,最终走出一条完全不同的官道。......
任语丁
异界高武:刷熟练度不算开挂吧
异界高武:刷熟练度不算开挂吧
关于异界高武:刷熟练度不算开挂吧:+++转世异界,生在农村,还无父无母...杨庆难得熬到三岁觉醒觉醒宿慧,这才获得了一块面板。幸得继承了前世功法、武技,以及技艺。既然如此,还等什么,刷起来!养生太极拳
远方有座石头城
穿越大明,从救治朱雄英开始
穿越大明,从救治朱雄英开始
叮~的一声,久违的系统在他的脑海里突然激活,炸响!它宣布了一个震撼的消息:鉴于宿主已在此界横着走,无人能敌,终极任务来袭——直捣京城,挽救马皇后与皇太孙的性命!,奖励是传奇不良帅袁天罡及其麾下三十六校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