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76章 万更
皇帝陛下要把卫景晔过继给敬王世子的事情, 很快就传的沸沸扬扬。
无论是前朝还是后宫,乍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众人也渐渐开始接受了这个转变。
唯一还不能适应的,只怕就是卫景晔自己了。
具体的表现便是, 卫景晔开始变得黏人起来。
无论皇帝陛下去哪, 他都要跟着, 就连上朝时, 也想跟着去。
如果换做以前,抱着他上朝也未尝不可,可如今大家都知道卫景晔要被过继出去, 这再带着他上朝, 未免就会让人浮想联翩。
是以,皇帝陛下拒绝道:“不行, 晔儿好好在垂拱殿呆着, 等下了朝父皇就去看你。”
卫景晔不依不饶:“为什么不行,以前父皇还抱着我上早朝呢, 怎么现在就不行了。”
卫景晔之所以这么固执, 说白了就是想要一个答案,他想通过各种方法来证明,皇帝陛下对他还像从前一样,不曾改变。
只是这个心思连他自己都不甚清楚, 别人就更不能理解了, 只以为这是小孩子在无理取闹,但尽管如此,皇帝陛下还是解释道:“你现在长大了, 怎么还能和小时候一样?”
卫景晔又要哭了:“是不是因为我以后不是父皇的儿子了,所以父皇才不能带我去?”
皇帝陛下这下子可真是彻底无奈了:“怎么又扯到这上面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规矩是老祖宗定下的,父皇总不能屡屡打破吧,这样以后谁还听父皇的话呢?”
卫景晔听罢,纠结了半天,最终还是可怜巴巴道:“可是我想父皇……”
对于卫景晔的依赖,皇帝陛下向来很是受用,更何况他也知道如今卫景晔正是需要自己陪伴的时候,所以听到“可是我想父皇”之后,不禁开始挣扎起来。
本来朝臣们就对卫景晔继续留在宫中一事很是反对,若不是敬王开了口,只怕如今劝他将卫景晔搬出去的折子就要堆成小山了,若是今日自己就这么带着卫景晔堂而皇之的出现在朝堂上,只怕朝臣们会抓住此事不依不饶。
高平见状,笑着上前出了个主意:“陛下,以前陛下不方便带着殿下上朝时,不是经常将殿下安置在殿后吗,这样即便殿下看不到陛下的样子,可若是能听到陛下的声音,应该也是高兴的吧。”
皇帝陛下一听,不由得低头看向卫景晔:“晔儿可愿意在后殿等候父皇下朝?”
卫景晔大约也意识到自己有些无理取闹,闻言便犹豫着点了点头。
皇帝陛下欣慰的摸了摸他的头:“晔儿乖,你陪父皇上朝,等下了朝,父皇再陪你去练武。”
卫景晔这才高兴起来。
……
今日的紫宸殿格外热闹。
主要原因便是夏国再一次寇边了。
这一次寇边与以往不同,皆是小规模的行动,来得都是骑兵,规模最大的也不过才千骑之数。
夏国此次寇边,倒不是为了攻城略地,单纯只是为了抢掠。
而抢掠的原因,自然是为了掠夺过冬的粮食,夏国是半耕种半游牧的国家,原本每年过冬的粮食就很紧缺,往往需要大卫的资助,更遑论今年遭了蝗灾,就更是损失惨重了,他们也没有大卫的那些治蝗手段,遭的灾就更比大卫的严重了。
朝中之所以吵,就是在对待夏国寇边一事上产生了分歧。
“陛下,微臣以为,夏国是因为遭了蝗灾没法过冬,所以才寇边,若是资助些粮草安抚一下,或有奇效。”
提到粮草,户部尚书第一个就不愿意了:“给粮草?你说的轻松,这粮草是你家的?想有就有想给就给?”
“什么给粮草,我说的是资助!陛下,这资助粮草,实乃雪中送碳之举,一能退兵,二能安抚夏国,三能显我大卫王者风范,简直是一举三得啊。!”
户部尚书一听,顿时急了:“陛下,这夏国遭了蝗灾是不假,可我们大卫也遭灾了啊,大卫自己的百姓尚且食不果腹,哪里还有余粮资助别人,臣以为,不如派兵,把他们赶回去,一来可以搓搓他们锐气,二来可以削弱夏国的实力,三来可以扬我大卫国威,亦是一举三得啊!”
兵部尚书一听,也不乐意了:“派兵?那老臣可不同意,你两嘴唇一碰,说的轻轻松松,可知我大卫会为此牺牲多上将士?这次夏国来寇边的可都是骑兵,奔袭速度那可是一日几百或者上千里啊,如果想要追上他们,就得派出骑兵,但是大家也都知道,咱们大卫草场不多,最主要的一个养马地还是华林苑的马场,战马向来都是紧缺物,骑兵平日里更是就训练的少,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能与夏国相提并论,一旦打起来,除了赔进去更多的骑兵和战马,老臣觉得没有别的结果。”
户部尚书闻言,立刻就不高兴了:“户部每年给你们拨下来的练兵钱粮都去哪了?怎么连个骑兵都训练不出来,莫非都被你贪了不成?!”
兵部尚书霎时气结:“你、你,你别血口喷人!陛下,老臣对陛下可是忠心耿耿啊,断不敢做出什么吞没军饷之事,这训练骑兵本就是难事,陛下应该是知道的,还请陛下明察。”
皇帝陛下看戏看了半天,忽然被cue,不由得咳了一声:“朕当然是相信爱卿的。”
户部尚书道:“陛下,朝廷每年拨出那么多钱粮用来练兵,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在关键时刻让那些将士们保家卫国,如今正是该他们出力的时候,兵部尚书却左右推辞,臣有理由怀疑兵部尚书吞没军饷。”
皇帝陛下一听,犹豫了片刻,缓缓地点了点头:“爱卿所言有理。”
兵部尚书顿时跪地痛哭道:“陛下,老臣冤枉啊,大卫骑兵原本就数量稀少,若是想要训练一支与夏国骑兵实力想当的万人骑兵,算上战马的损耗,每年至少都要百万贯军饷,,所以单凭户部拨的那点军饷,哪够训练啊,再说了,咱们大卫的军队,都是以步兵为主的,骑兵本来就少,这也是一直以来的传统啊,如今户部尚书单以骑兵数量少这一点就断言老臣吞没粮饷,老臣不服!”
皇帝陛下闻言,不禁抬手安抚道:“爱卿稍安勿躁,朕自然是相信爱卿的,只是户部尚书有一句话说的对,朝廷练兵为的就是关键时刻保家卫国,虽说大卫骑兵数量少,但那夏国骑兵也是分散的,若是逐个击破,可有胜算?”
皇帝陛下这话一出,众人便都了然了:得,陛下这是主战了。
兵部尚书自然也明白了皇帝陛下的立场,顿时苦涩道:“大卫常备军有八支,每支配备两千骑兵,若是从每支队伍里抽调一半出来,或可组成一支八千的骑兵,只是这些骑兵都是单人单马,不适合长久作战,彼此之间也全无配合,需要一段时间磨合。”
夏国的骑兵,一般都是一人两马或者三马,这样有利于长途奔袭,大卫马匹有限,骑兵一人只配备一马,短途移动还行,一旦长途奔袭,马匹可就承受不住了。
皇帝陛下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若是只抽马不抽人,一人双马可有胜算?”
兵部尚书无奈道:“陛下,每年骑兵训练时,都会损耗战马,但战马毕竟有限,骑兵平日里也不敢训练的太久,如何比得过那些生在马背上的夏国骑兵?”
皇帝陛下不禁沉下脸:“这么说,我大卫就完全拿那些骑兵没有办法了?那朕辛辛苦苦组建这骑兵有何用?”
兵部尚书身子不禁一颤,心知皇帝陛下这是不高兴了,犹豫了半天,才道:“陛下明察,若是按照陛下的法子,虽然没法长途追击,但若是计算好夏国骑兵的移动路线,在前面的城池守株待兔,或许可以打他们一个出其不意,只是如今天寒地冻,只怕战马又要损耗一些了,明年还要请户部多拨一些养马费。”
这对户部来说,可就难了,户部的钱粮,每一个可都是用在刀刃上,若是给兵部多拨了钱粮,那工部的工期只怕又要拖延了,毕竟工部在六部之中向来都是垫底的存在,扣钱也是先扣他的。
是以工部尚书立刻就站了出来,但他却不是反对出兵,只着眼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我话可说在前头,今年工部停工的工程好不容易恢复重建,不管明年户部要给兵部拨付多少钱粮,反正我工部的钱一文都不能少。”
户部尚书立刻头疼起来:“这……陛下,钱粮有限,若是提高兵部的军饷,那工部确实需要退些步。”
“唉?凭什么让我工部让步?礼部不行吗?”
礼部侍郎怎么都没想到这火能烧到自己身上,立刻跳脚道:“当然不行,礼部怎么能没钱,若是什么典礼上出了点差池,皇家的面子往哪搁?”
“对啊,礼部可代表了咱们朝廷的颜面,不容有失,你工部那个工程说白了不过就是挖条臭水沟罢了,停工一年又不会怎么样!”
“臭水沟?大卫的百姓可都等着你口中的这条‘臭水沟’吃饭呢!”
“这么多年也过来了,也不差这一会儿啊,我看啊,这当务之急还是想想怎么击退夏国骑兵的好,至于军费什么的,你们明年再吵也不迟啊。”
众人一听,这才意识到偏题了,连忙看向皇帝陛下。
皇帝陛下沉思片刻,拍板定案道:“传旨下去,在各常备军中抽调五百骑兵一千战马,火速赶往边关,务必将夏国骑兵赶出大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