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代人皇帝辛帝辛九尾狐雷震子

第119章 帝辛再布局!清虚道德真君收徒杨任!(一)(1/2)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119章 帝辛再布局!清虚道德真君收徒杨任!(一)

第119章 帝辛再布局!清虚道德真君收徒杨任!(一)

“今后孤能活动的地方又大了,还好那些圣人之前没有强行出手。”

感受着空中浓郁的人道之力,帝辛提着的心这才的放了下去,同时也收回了暗中催动人皇玺和人皇剑的力量。

当众人依旧被刚刚封神台落下,所带来的震撼吸引时,帝辛的目光陡然落在杨任身上!

“杨任,孤命你带领百名铁甲军进入北方塞外,由你统领一百七十二部落,封北部侯,与北伯侯崇侯虎一同管理北方!”

“孤借给你百担种子,万担粮食,赐你神土百粒,前去开荒北方,你可有意见?”

杨任听后直接跪在地上,大声说道:“大王,臣无异议!”

“杨任前去北方所有物资安排,皆由首相辅佐,另传孤旨意,三个月后,命皇叔选出服用‘益师丹’的十人,前去北方塞外负责给异族启蒙!”

商容走出回应道:“老臣领旨!”

帝辛看了一眼周围,淡淡的说道:“都下去吧,太师、国师你们二人留下!”

“是,大王!”

众臣很快离去,只剩下帝辛三人站在鹿台上,看着之前的空地上,出现的缩小版的封神台,沉默不语。

这时,

背对着二人的帝辛沉声道:“太师、国师,孤看你二人刚才好像有话要说,现在这里只剩下我们三人,有什么话还要藏着掖着?”

闻仲和申公豹相互看了一眼后,还是闻仲先走出一步——

“大王,老臣有一事不明,那塞外多为蛮荒野地,而且多野兽、妖兽,甚至还有很多强大至极的妖王,大王若是踏足蛮荒野地,老臣怕那些妖王会跳出来!”

“太师所言极是,微臣担心的也正是这件事,大王,洪荒巨大,人族所占区域不及十分之一,其他九成区域,多被上古妖庭余孽所盘踞,大王若是插手那些地方,恐怕会引起妖族反噬!”

闻仲和申公豹二人说到,同时脸上也露出浓浓的担忧之色。

特别是申公豹,

他身为阐教弟子,自然知道那些上古妖庭中的妖族,有多么恐怖。

强者占据天庭福地,弱者进入洪荒占据名山福地!

甚至那些圣人门下的弟子,都不愿意和它们有太多的恩怨纠葛,哪怕眼红那些妖族占据的名山福地,这些人也不曾出手争夺!

而现在,

帝辛要打那些历代人皇都没有涉足的地域,他们如何不惊!

“呵呵!”

听到二人的话后,帝辛轻笑道:“你们认为,那些妖族会出来作乱?”

“不一定,但也不排除这种可能,毕竟那些妖族很多都是上古妖庭残留下来的,能活到现在的,最低也是太乙金仙境!”

申公豹如实禀报道,眼中不由自主的闪过一抹恐惧。

那些经历过巫妖大战、巫妖量劫后的妖兽,虽然变成了一盘散沙,但自身实力却不容小觑,况且传闻上古妖庭的妖师鲲鹏未死……

申公豹虽然是妖族,可实在不想跟上古妖庭的妖扯上关系!

闻仲也说道:“大王,国师所言句句属实,家师金灵圣母也说过,妖庭虽灭,但也有很多大妖活了下来,连道祖扶持的昊天都对他们无可奈何,大王,不得不防!”

帝辛听后点了点头道:“孤知道你们的担心,这件事孤自有计较,不会给人族惹来灾祸!回宫吧!”

看到帝辛一脸的无所谓,闻仲和申公豹纷纷面露无奈之色!

无情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野雀
野雀
关于野雀:十八岁,桑晚被迫做了许连城的金丝雀。许连城高高在上,永远强势,将她禁锢在身边。桑晚恨他,说,“我永远不会爱你。”许连城轻蔑,“你以为我在乎。”许家三少只要一时欢愉,不爱任何人。十年纠缠,她以
春日金
代嫁春情
代嫁春情
虐文?追妻火葬场?强取豪夺?囚禁?宅斗天生媚骨陪嫁丫鬟?人前正人君子人后疯批阴暗权臣先虐女主后虐男主/后期独宠/女主成长系,先弱后强不心软,有仇必报。酒酿的第一次是卖给沈渊的,被当作试婚丫鬟抬进沈府,
无糖黑茶
全能真千金归来,发现家人住狗窝
全能真千金归来,发现家人住狗窝
全能女神夏灼灼回家认亲,发现家人被害得破产。夏父锒铛入狱,夏母病重在床。六个哥哥更是残的残,废的废。而家里的假千金见情况不对,抱上别的大腿抛弃家人而去,还害得家人只能住狗窝。众人嘲笑夏家是落水狗,人人
温小浅
顶不住了,禁欲大佬把我摁着亲
顶不住了,禁欲大佬把我摁着亲
【破镜不重圆+禁欲大佬+暗恋成真】订婚前夕。未婚夫的白月光回国。沈佳蓉爱了他十年,最后只得到一句:对不起。在众人嘲笑下她狼狈出国。几个月后。京圈第一世家爆出婚讯和一张求婚照片。照片中,俊美男人将娇小女
小妖重生
盘点大秦败家子,祖龙棺材板压不住了
盘点大秦败家子,祖龙棺材板压不住了
【华夏,炎黄子孙也。】【炎帝与黄帝联合,破蚩尤于涿鹿。】【炎黄合流,破九黎,迁三苗,遂得中原之地,建华夏文明!】随后,历经百年,才迎来秦国统一……各朝各代的上空,都出现了字幕,上面写着《盘点华夏五千年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