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1019章
陆知白无奈摇了摇头,道:“要不是光阴似箭,我也不会争这次科举。这次的难度,是非同小可啊……”
之前,科举停了快有十年了,肯定积压了大量的人才。
停了十年,也需要大概十年来消化这“库存”。
洪武十五年第一次重开科举,又出现了行测等规则变动,肯定还有一些学子在观望。
他们大概会参加第二、第三届科举。
其中第二届,人数上的竞争,绝对是最激烈的。
考试的含金量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数多少,二是试卷难度。
难度嘛,估计也低不到哪儿去……
这些朱元璋自然也是明白。
朝中文武都明白。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才会乐滋滋的看热闹。
朱元璋目光炯炯地看向陆知白:“你教授的这作文的法子,咱觉得不错。好好干。”
他端起茶盏抿了一口,意味深长地补充道:“国子监积累深厚,咱也不求科学院能与之相比。”
陆知白正要开口,却见老皇帝抬起手掌,竖起五根手指:“你们若真能中五个进士——”
他咧嘴一笑:“到时,咱就给科学院一些奖励,好好扶持。”
“臣定当竭尽全力!”陆知白双眼发亮,深深一揖。
心中却暗自盘算着:五个?看来陛下还是小看了八股文的威力。
朱元璋似乎看穿了他,意味深长地说:“宋讷可是放话说,你们能中三个,就是祖坟冒青烟了。”
“现在多说无益,”陆知白连忙低头,却忍不住嘴角微扬,“儿臣正在用雷霆手段训练科举新生……”
“哈哈哈!”朱元璋大笑,“就该这般!”
他扬了扬手:“忙去吧,咱就等着看,是宋讷的老脸挂不住,还是你小子屁股开花!”
陆知白离开武英殿,往工部去了,还在想八股后来的僵化之事——
顾炎武《日知录》中谈到“经义之文,流俗谓之八股,盖始于成化以后”,可见八股文成型是在成化年间,明宪宗朱见深时期。
成化之前的明代科举文章还没有定型,并不讲究八股的套路。
八股文最初形成的阶段,内容、形式上考生都有着一定的自由度。诸子百家内容,甚至民间俚语,皆可入八股。
虽文人中仍有一些反对抱怨的声音,但总体上情况还是正常的。
真正的僵化,是从清朝开始的。
之前的八股文,还是一种限制较少的标准化考试的文体。
明代的巨儒硕彦、道学性灵都可以在八股文中各展风骚,成一代文章之美。
比如王鏊、王阳明、张居正等大佬,就是八股文也写得很好,鞭辟入里,说理透彻。
随着满清入关,加强对汉人的统治,八股“代言”的阐释被诸多限制,逐渐陷入偏狭境地。
真正的束缚,是康熙规定必须用“钦定”语气,不能决裂本题、不遵传注……不能这样,不能那样。
是乾隆对科场太重视,又导致了一系列新戒律出现……
这重重桎梏,与八股本身何干?
有人说,八股文束缚思想,是彻头彻尾的垃圾。
陆知白倒要说,八股不过是一套绣花的针法罢了。
绣娘绣花,先要绷紧绢布,这叫“破题”;再选好丝线颜色,这是“承题”;而后勾勒轮廓,便是“起讲”;最后填充细节,恰如“束股”。
绣一朵牡丹,自然要按部就班,但这妨碍绣娘展现巧思了吗?
同样的花样,有人绣得呆板,有人却能活色生香,关键在人不在法。
今人诟病八股,实则是把两个问题混为一谈。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