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士帝婿,朱元璋你别怂

第197章 老朱傻眼了(2/2)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197章 老朱傻眼了

“皇上,关于修路搞基建一事,文和再次献出了良策。”

老朱陛下顿时来了兴趣,忙问道:“计将安出?”

“文和之计乃是……”

刘伯温结束了与老朱陛下的谈话。

君臣二人互相交了底,接下来就是正式朝会了。

近日朝会上,君臣经常闹得不欢而散,争执的话题正是李祺提出的修路搞基建计划,而老朱陛下看到了此策对加强有着莫大裨益,因此每次朝会都要开口。

然而下面的朝臣们因为各种目的,便纷纷蜂拥而出,齐声反对,以致于君臣最后都是不欢而散。

今日这场朝会,注定了有些诡异。

先是监察院的大巨头刘伯温发声,他组织了一下语言,道:“臣奏请陛下,修路事关百年社稷,事关民生福祉,事关兵家方略行止,故臣以为,此事可缓缓而行,却不可不行。”

现在的刘伯温,可不是当初那个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刘伯温。

随着御史台改组为监察院,拥有侦缉之权的监察院,简直就是一柄悬在百官头上的尖刀利刃,而刘伯温这位监察院最高长官,也一跃成了六部百司中最具备实权之人。

然而他话音刚落,一道沉稳的声音突然道:“陛下,臣反对!”

众人愕然望去,却见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站出了朝班,凛然不惧地盯着刘伯温。

就连老朱陛下看到这人出列,也是满脸懵逼,傻眼加傻眼。

原因无他,此人正是内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李善长。

嗯,李祺的亲爹。

亲爹反对儿子所献之策,这还真是天下奇闻!

“皇上,修路劳民伤财,动摇国本,危乎社稷,还请皇上三思!”

李善长为什么会反对此策?

因为他在害怕啊!

他当然知道水泥是儿子捣鼓出来的,他也知道修路搞基建之策正是儿子提出来的,但他更加知道此策若是推行下去,势必会损害大量权贵缙绅的利益!

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

那些利益受损的权贵缙绅不敢怨恨老朱陛下,那就只能去恨提出此策之人,李祺李文和了!

所以,出于对儿子的保护,李善长旗帜鲜明地站出来反对。

他这一发声,下面的朝臣们便纷纷蜂拥而出,齐声反对。

老朱陛下端坐殿上,见到眼前这一幕,嘴角不由一勾。

呵,真是有意思!

李善长或许是为了保护文和,那这些朝臣又是安的什么心思呢?

另外一位内阁大学士汪广洋同样出班,他不反对也不支持,而是沉声道:“皇上,此策之行,非一家一地之兴衰,而是一国一朝之兴亡,需得小心谨慎才是,如若不然大明因此策而衰,没有人担得起这个责任!”

汪广洋是个忠臣,既不是淮西党,也不是浙东党,而是帝党。

他一直忠于老朱陛下,所以此刻才会出言发声。

大明要是因为修路搞基建,把自己搞穷困潦倒了,到时候蒙元蛮子又不是傻子,他们岂会不抓住时机再次进攻中原?

到了那时候,可真就是社稷倾覆、神州陆沉啊!

两位巨头开口反对,下面那些官员也纷纷跳了出来。

不管他们安的什么心,反正前面有巨头大佬顶着,他们只管继续输出火力、搅乱局势就行了。

满朝官员反对浪潮太大,老朱陛下也不得不慎重考虑,这也正是前几次朝会君臣不欢而散的真正原因。

只要这样闹下去,那此策就绝没有推行下去的可能!

修路?

修你娘的路!

不修路你会死吗?

庄子里的青壮都被你拉去修路了,那谁给我耕田种地啊!

荒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独家占有:蜜汁娇妻宠不休
独家占有:蜜汁娇妻宠不休
初见时,她对他道:“席莫庭你好,我是顾唯念,余生请多多请教。”于是,席莫庭从此沉沦深陷,不能自拔。然而一场意外,她却成了别人的前妻,五年的时间,他卷土重来,逼得她处处退避,直到成为他的囊中之物,依旧步
若存
太子爷:开局被皇后被刺
太子爷:开局被皇后被刺
关于太子爷:开局被皇后被刺:特种教官元盛穿越为大魏废太子,开局遭秦王元克联合太后柳玉燕设局绞杀。暴雨夜反杀刺客后,元盛与表面柔弱、实则野心勃勃的太后达成合作柳家需借废太子名头抗衡秦王,而元盛要留在洛阳
亚梅
火凤凰之不负卿
火凤凰之不负卿
关于火凤凰之不负卿:去去来来,岁岁年年,来生若见就再续前缘。我叫叶寸心,我重生了,我也不知道这种事情怎么会发生在我这种唯物主义战士身上,可我确实重生了,重生在了我拿弹弓想要狙杀雷战的那一天。看着雷战还
补药BE哇
从县委书记到权力巅峰
从县委书记到权力巅峰
李威从部队转到红山县做县委书记。而他刚到任的第一天就被人设局了...上任之路麻烦不断,危机重重。李威凭借过人的能力抽丝拨茧,最终走出一条完全不同的官道。......
任语丁
亮剑大别山里的军工
亮剑大别山里的军工
关于亮剑大别山里的军工:2025年国防科技大学博士生陈长安在和导师完成新武器后,在海上做武器测试时遇到美军小队偷袭,在队友们的帮助下最后将这个美国小队全歼,但是一个流弹打中陈长安心脏,死亡后带在胸口的
深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