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我一胎四宝,被废太子登基了

第200章(1/1)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200章

太子抬头看着康熙,笑着对他道:“回皇阿玛的话,他们几个这段时间长胖了不少。”

接下来他絮絮叨叨的跟康熙说了好多孩子们的琐事。

什么四格格现在很爱和弘晓打架呀。

什么孩子们现在腿脚可壮实了,每次洗澡都把水扑的满地都是。

康熙听的津津有味的,一副怎么听都听不够的模样。

余下那些皇子阿哥们已经习惯了被康熙忽视,见康熙一点都不关注他们,倒也没觉得有什么。

倒是胤禔,见自家皇阿玛一回来就拉着太子问那几个小崽子的事情,不由得心内泛酸。

他年前也得了一个儿子呢。

怎么不见皇阿玛问他儿子的事情?

这么一想,胤禔就觉得越发的泛酸。

在太子停下歇息时,他不由得开口对康熙道:“皇阿玛,弘昱那孩子近来也长大了不少呢。”

他这话一出,满堂安静。

太子见胤禔开口说话,垂眸低头不语。

四爷则是抬起头,神色难辨的看了一眼胤禔。

他小时候觉得自家大哥挺厉害的。

那会儿看大哥和太子,总有种崇拜的感觉,觉得他们既会很多东西,又得圣眷。

他们这些排行和名分都不占优的皇子万万比不上大哥和太子他们。

可这两年看下来,太子倒是有了不少长进。

他大哥却很有些一言难尽。

皇阿玛和太子有大半年没见了,眼下自然很想和太子多说几句话。

而他们这大半年都陪在皇阿玛身边,有什么话没跟皇阿玛说过。

大哥就算吃醋,也不应该在这种场合多嘴。

皇阿玛那边只怕也会觉得大哥不知好歹。

想到这里,四爷不由得抬头看向自家皇阿玛。

果然,康熙听胤禔忽然插话提起弘昱,脸色先是沉了一下。

须臾,他的神色再度平静了起来。

“弘昱这孩子应该也会坐了吧?”康熙顺着胤禔的话道。

胤禔只顾着与太子争风吃醋了,竟是没注意到康熙的表情。

见自家皇阿玛和自己聊起了家常,胤禔一脸兴奋的道:“是呀,前段时间儿臣写信回家,听说……”

他在那里跟康熙絮叨着这些家事,全然不管坐在这里的其他人。

康熙原本觉得胤禔有些没有眼色的,心内对他有些恼怒的。

但见他一副没有心机的模样,心下就是一软。

罢了,老大就是这样的性子,素来直率惯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

老大是他的儿子,他方才能如此包容他。

保成看到自己的风头被抢,会不会在心内生恨呢?

这么一想,康熙不由得往太子的方向看了过去。

就见太子嘴角微弯坐在那里,一副认真听胤禔说话的模样。

他的脸上没有任何不悦的神色。

康熙看的就是一怔。

他再度看了太子一眼,确认自己没有看错以后,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之色。

不管太子心里面是怎么想的,至少他愿意做表面功夫了。

不再想以往那样动不动就把神色挂在脸上了。

这样已经很好了。

虽然中间出了胤禔这么一个插曲,让康熙的心内略微有些不悦。

但除此之外,其他事情都颇合康熙心意。

返程时,康熙的心情颇为愉悦。

一行人回到皇宫以后,康熙先是回乾清宫换了一身衣服。

随后,他便派人来毓庆宫,说他老人家想第一时间看到孙子孙女,让若水带着毓庆宫的阿哥格格们前往慈宁宫。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道德育人思想高尚
道德育人思想高尚
道德育人思想高尚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道德始终是引领我们走向进步的指南针。它如同璀璨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面对选择时,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道德育人,是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社会进步的
喜欢九霄环佩琴的麃公
替嫁:恶女家的温柔夫君又疯又野
替嫁:恶女家的温柔夫君又疯又野
李小鱼穿越了,穿成一个抢亲,还拿嫁妆上赶着再嫁他人的小混蛋。看着小混蛋被亲爹用扁担打伤,送回家徒四壁的顾家。大家都在看笑话。看她如何欺负那位不仅瞎眼,还断了一只手和一条腿的倒霉新郎。日子一天天过去。他
家有白白一只
被流放道观后,众生求我除妖
被流放道观后,众生求我除妖
他,侯府庶子出身,天生废体又被侵害,所以被家族流放之道观。本以为他只能在这孤山老林中,青灯常伴,最后老死,没想到居然有奇遇。只要他打坐就可以增加道行,半日便入道,五年化婴圆满,这天下他不光能成霸,还练
佚名
贬妻为妾?男颠女疯,她五行缺德
贬妻为妾?男颠女疯,她五行缺德
渣夫哥一朝得势,命令姜岁欢自贬为妾,赶紧给他真爱让位?好好好!必须让!一纸休夫书拓印万份散播全城……渣夫前途尽毁,颠了!渣夫真爱臭名远扬,疯了!渣夫大骂:姜岁欢,你就是个变态。姜岁欢:乱葬岗中活下来的
元宝儿
穿书七零:退婚后依旧躲不掉帅糙汉
穿书七零:退婚后依旧躲不掉帅糙汉
她,上市公司的金牌销售,因为过劳死穿了。成了七零年代小说中的一枚恶毒女配。开局她正在霸王硬上弓男主,下一秒这个局就被她识破。作为糙汉首长,他对这种作风有问题但机敏的女子也不得不另眼高看。后来的相亲联谊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