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暗投明秦瑱刘备曹操

第二百四十三章 藏兵之策,军令入山(2/3)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二百四十三章 藏兵之策,军令入山

“歆不善兵事,只有安抚,但子义一至,见彼等欺压百姓,便进兵讨之,由此又得兵万余。”

原来在这半年刘备南征北战之时,太史慈也没闲着。

豫章郡人口确实多,但山越人和宗民也不少,各修堡垒自守一方。

历任太守对此皆采取怀柔政策,导致这些宗贼越发壮大。

但太史慈可不是好惹的,招揽刘繇旧部之后,见豫章郡坐拥百万人口,粮草供应却少,便知宗贼为害。

随后他以练兵之名与祖郎联合分化其内部,沿路征讨。

短短半年之间,扫平周边宗贼四十余部,得民七八万余。

又兼俘虏甚众,便将强者充军,弱者编户,一来二去,便扩展到了两万多人。

故而听到刘备要他奇袭只有五千人的春谷,太史慈是丝毫不在意的。

但诸葛亮一听这话,却是惊喜不已,心说亏得秦瑱只想用太史慈当分路。

如此看来,若再给几年时间,光是太史慈兵马,都足以和孙策分庭抗礼了。

怪不得刘备会对太史慈这般推崇,来之前一定让他带上礼物。

当下他思虑一阵,便对太史慈拱手笑道:

“将军果为当世豪杰,不怪主公对将军赞不绝口!”

“即是将军兵马如此众多,当不需妄动,藏兵半数于此,可作为奇兵!”

“不妨分兵与在下北上,再行计较如何?”

见其劝自己先藏半数兵马,太史慈不由眼睛一眯道:

“倒是某家眼拙,不意先生亦是善谋之人。”

“但不知先生与那秦子瑄又是何等关系,安敢擅自做主?”

关于藏兵之策,其实他也认同,但现在秦瑱力主调集兵马突破,诸葛亮是什么身份敢自作主张劝他藏兵?

但他一说完,诸葛亮便摇头一笑,直接表态道:

“秦君乃我兄诸葛瑾之友,亦为在下师兄,亮如今正从秦君而学。”

“此非擅自做主,乃因知先生之意,故为之藏兵也!”

太史慈听得这番解释这才打消疑虑,他本以为诸葛亮是要借他抢功,但既然是秦瑱的人,那就无所谓了!

反正现在都是秦瑱来谋划,派诸葛亮来,显然是为了配合总体战略!

想了一会儿,他不由暗道自己多心,又令人备宴好生招待诸葛亮,次日即调动兵马随着诸葛亮北上。

与此同时,随着刘备主力抵达繁昌之际,信使也行到了陵阳城内。

陵阳城本是山越宗帅祖郎起家之地,地处群山之间。

自当日赵云、徐盛南下之后,便一路进山,打着太史慈的旗号入驻了陵阳城内。

此地北靠九华山南依太平湖,乃一等一的易守难攻之地。

本来按照刘晔最开始的打算,是让赵云等人先行南下站住脚跟,故自进山之后,赵云和徐盛便欲寻机夺取泾县。

结果这个计策恰好和周瑜调兵之计相撞,彼等刚一至此,便探知孙策已令孙贲进驻泾县城内。

这可把赵云给急坏了,看着泾县孙贲足有万余大军,便叫苦不跌道:

“我等受得主公之令南下,先被周瑜所据,又被孙贲所拦。”

“而今主公已至,秋收已毕,我等困于群山之内,将之奈何?”

徐盛自入刘备麾下之后,便常为副将,之前任张飞副将,而今任赵云副将。

但他这人随遇而安,虽任副将,却是任劳任怨。

此时见得赵云叫苦,思虑了一会儿,便对赵云笑道:

“将军切莫急躁,我等被拦于此处,亦属无奈,便是主公知晓,也不当怪罪。”

但赵云闻之却摇了摇头,一脸担忧之色道:

鲸二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流放不怕,手握交易系统吃香喝辣
流放不怕,手握交易系统吃香喝辣
一朝穿书,谢念月成为书中的小炮灰,睁开眼就在出嫁的花轿上。不对,原文里嫁到将军府的人分明是恶毒女配谢莺莺,为何会变成她?难道谢莺莺也重生了?不怕,手握万界交易系统,搬空渣爹库房和国库后,挂上去瞬间就能
花生西瓜
99张和解符
99张和解符
三年前,林惠兰跪在剑宗门前,求来了一纸婚书。大婚当夜,陆长生送给她99张和解符,承诺只要和解符没用完,他们就永远不分开。成亲三年,林惠兰每出去陪一次白月光,他就会用掉一张和解符。直到最后一张和解符化为
愚赶山
强龙下山
强龙下山
十年前,他惨遭灭门,被敌人追杀,颠沛流离。十年后,他潜龙出渊,携通天本领,强势归来。论实力,武神是我大师傅,手持玄元,败尽天下!论财富,财神是我二师父,财神指环,予取予求!论权势,帝师是我三师傅,令出
羡门子
想搞垮宗门,却打造万古第一宗
想搞垮宗门,却打造万古第一宗
刚接手宗主之位的霍亥,绑定宗门气运,只要宗门没落,即可证道帝境。可为什么他每每下达一个搞垮宗门的指令,都会事与愿违?“宗主糊涂啊!二长老雁过拔毛,本性贪婪,怎能掌管库房……什么?库房灵石快放不下了?”
火爆小葵花
毒计百出,老朱夸我好驸马
毒计百出,老朱夸我好驸马
李祺穿了。而且好死不死穿成了李善长的独子!为了避免抄家灭族的命运,李祺索性开始了作死之路,无条件跪舔英明神武的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什么?有贪官?”“陛下勿忧,剥皮实草了解一下!”“什么?明初文人多
荒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