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

第793章(1/1)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793章

“孙阁老,您的担心是对的,但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听着孙承宗的担忧,徐光启出声了:“孙阁老,人们为什么会去篡改数字呢?因为牵扯到利益,

诸如账册、鱼鳞册、黄册、纪年等等,诸如这类的,那还是用汉字数字,或者说采用汉字数字与阿拉伯数字共用,

甚至不用担心,一套账本单独改一处两处数据,势必与前后对不上的,这种一查就查出来了。

诸如书的页数、计量单位等等都可以用阿拉伯数字。

甚至说直接全部改用阿拉伯数字,朝廷下诏时明确恶意修改的处罚,重罚之下,想篡改也得掂量掂量。”

众人沉默了,在思索着徐光启的分析,也在思索着阿拉伯数字的可行性。

“陛下,臣以为可行!”

“陛下,阿拉伯数字可以推广!”

……

片刻之后,众人就有了回应,以他们的见识,自然知道用阿拉伯数字的便利性。

随即徐光启又给众人讲了一下,阿拉伯数字的书写和记录方法,比如位数区分等等。

也是引得众人啧啧称奇。

“新尺子的样式直观,只要一靠,就能直接读出测量物体的准确长度。”

“对,不像以前的尺子,寸、分倒是刻了,但只有第一寸有分,量起来不太直观!”

“还有,陛下新增了厘、厘……米、毫米,精准性更高!”

“新的长度单位制定,配上阿拉伯数字,相得益彰!”

“陛下大才,新的尺子推广,干活速度会大增!”

……

群臣纷纷发表者自己的看法。

这就是这群大佬的能力了,实话实话顺带着拍马屁,但听的崇祯很是受用。

“尺子和阿拉伯数字配合了,但朕估计诸位爱卿还不会读,朕给大家演示一下!”

崇祯说完,随后拿过木工尺,提起朱笔在上面写了几个数字,将尺子靠在了书案上的镇纸上。

“新尺子没有,朕就用这个代替示范一下,这上面的寸、分,就代表新尺子上的分米和厘米,大家懂这个意思即可。

这个镇纸就是二十厘米,宽度是五厘米……又五毫米。”

说到这里,崇祯眉头皱了皱,现在虽然有小数的概念,但叫法很奇怪。

就在他考虑要不要将小数点的表达方法也一并推广的时候,一道声音响起。

“陛下,臣有一个想法。”

众人循声望去,发现出声之人是孙元化,众人好奇心大起。

崇祯也是好奇道:“孙爱卿有何奇思妙想,说来听听!”

“陛下,臣在前两年看过一本来自西方的术算书,名为《星盘》,里面提到了一种符号来表示我们计数中的微数(小数),

臣以为既然阿拉伯数字要推广,不如趁机将简易的微数表达方法也顺便推广了。”

孙元化说着又提笔在纸上点了一个点:“书中用这个点将整数和后面的微数分隔,后面的就表示小数,

刚刚的镇纸宽度,用这种表示方法就是五点五厘米。”

“好方法,简单易懂,书写简单,和阿拉伯数字很匹配,就这么定了!”

崇祯在群臣没有反应过来之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小数点的表示方法给定了下来。

简直是心有灵犀了,他还在想怎么解释,结果孙元化就解决了难题。

得,又出来一个新的表示方法!

群臣除了徐光启、毕懋康外,其余众人都是眉头皱了皱。

实在是今天出现的新内容太多了,冲击了他们数十年所学。

随后孙元化又举了好几个案例,将小数点的用法给讲解了一遍,众人虽然都是初次接触,但能站在这里的都是聪明绝顶之辈,也都能能独立搞懂了。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熢火之下
熢火之下
特别纪念小知闲闲,抗战普通人的平凡故事,平凡人简单抗争才是这个世界主旋律,缅怀先烈。
横霸
你们都追女主?那女魔头我娶走了
你们都追女主?那女魔头我娶走了
(单女主-日常贴贴-保证糖够-有修炼体系-背景宏大) 沈亦安穿越某网站不规范小说之中,成为头顶大草原的男主一号,大乾王朝六皇子,楚王殿下! 一个女主,N个男主,这难道不是汤姆猫多重奏,不是对纯爱战士的亵渎! 好好好,你们都去追女主,你们都喜欢草原放牧,都喜欢策马奔腾。 那女魔头我就娶走了。 你们还在为女主争风吃醋时,女魔头已经在我怀里哼哼唧唧让我别欺负她。 你们以为自己即将成功时,女魔头已经和我
纸包
焦渴症
焦渴症
结婚三年,备孕一年多,寄瑶始终没有怀孕,她怀疑是不是自己有问题。去医院检查,妇科医生竟然是比她小五岁的弟弟贺宴琛,消失十年,再见面,他竟是她高攀不上的全国最具权威医生和贺氏集团总裁的身份在她身边周旋。白天他是斯文绅士,充满禁欲系的医生。晚上他是疯狂又不顾禁忌占有她的高贵总裁。她的血液里被检测出带有致幻药物,每次发病,贺宴琛就是她唯一的解药……【伪禁忌+姐弟恋+双洁】
居飞雪
综影视炮灰也要美丽
综影视炮灰也要美丽
为了完成每个炮灰的心愿
山海明月
抗战之关山重重
抗战之关山重重
老哲写实风格抗战新书 “我们一定会回来的!”有军官对手下数千名官兵说。 可是自打他们出关以后,侵略者强大,国尚危急,家又何安?战线一路向南,战关山无数,却又丢关山无数,直至苍山之巅洱海之畔! 回望来向,狼烟无尽,关山重重,多少官兵埋骨他乡?一场抗战打了十四年,几人又能返回故乡?
老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