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557章 冉冉升起的传媒帝国
电影、电视、新闻……这不妥妥一个正在冉冉升起的传媒帝国吗?
买!必须买!
横跨电影、电视、新闻的巨型文化传媒集团,当年的邵氏来了也不够打啊!
除了林氏影业和明报企业这两家收购方,这次收购公告放出后,连被收购方卫星电视的母公司和记黄埔的股票都跟着涨了不少。
林氏影业和明报企业上涨的逻辑是业务方向上有了新的扩展,和记黄埔股价的上涨单纯是因为赚钱。
卫星公司有限公司这家子公司,和记黄埔总共也就投入10亿港元,这才半年时间净赚11亿港元,上哪找这么好的买卖啊!
至于说,卖了本来很有潜力的电视业务,让损失了公司的未来潜力,对于别的公司可能是问题,但对和记黄埔从来都不是问题。
李嘉诚掌舵下的和记黄埔,从来都是什么赚钱做什么,赚钱才是这家公司的核心业务。
林氏影业、明报企业联合收购卫星电视,最大的影响不是股价,而是香江传媒业的整体格局。
正如市场上的投资者们所期待的那样,一个横跨电影、电视、新闻的传媒帝国已经形成了雏形,这对于香江的传媒行业整体来说既是提升,也是巨大的挑战。
不管是几家报业上市公司,还是电视台,看到这个新闻无不感到压力巨大。
原因也很简单,报刊销量、开户费大多都是维持开支,要赚大钱都得靠广告。
如今林氏影业、明报企业、卫星电视三家形成集团作战的模式,无论是在成本控制、业务流转、辐射人群、业务量等诸多方面,都将对其他竞争对手形成一定的挤压。
这种挤压可能在短时间内还看不出什么,毕竟卫星电视才开播半年。
可时间长了呢?它逐渐发展起来了呢?
都是大家浸淫传媒行业几十年的老狐狸,心里明镜一般,但面对陶玉书的咄咄逼人,似乎又拿不出更好的办法,只能期盼着手底下见真章的时候能够抵挡得住攻势。
卫星电视被收购的消息传出来这天是周五,沸沸扬扬的闹了一整个周末,到周一市场才安静下来。
林氏影业和明报企业两家公司依旧处于停牌状态,一直到第二个周五,《明报》突然发表了一篇新闻稿,详细披露了收购案的个中内情。
其中各种利益谈判的细节较之《信报》的报道清楚了不知道多少,立刻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眼球,让本已经沉寂下来的收购案再次获得了市场的关注。
有意思的是,《明报》的报道并未把笔墨完全放在两家收购方上,在这篇报道里,负责卫星电视有限公司实际经营的李家次子李泽楷似乎成了主角。
豪门出身,初生牛犊不怕虎,以5亿资金(只计算卫星电视牌照费)半年时间博得21亿,这绝对要算是香江商业史上最短平快、最具性价比的投资了。
如此巨大的成功也令李泽楷这位超人次子一战成名,成为了这个八月里香江商业界最耀眼的明星。
在《明报》的带动下,诸多新闻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着卫星电视收购案,李泽楷“小超人”之名不胫而走。
最近李嘉诚在与不少商业伙伴交流时,动不动就会听到“后继有人”、“虎父无犬子”这样的评价。
他听了是既憋屈又欣慰,憋屈的是他十分清楚,媒体突然之间一窝蜂的吹捧儿子,必定是出自于那位林太的手笔。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她大抵也是明白最近风头出的太大了,为了减少她自己的受关注度,便将儿子推到了台前。
以她手中所掌握的媒体力量,操弄如此级别的舆论,易如反掌。
可即便是明白陶玉书的居心用意,李嘉诚却也不能完全怪罪。
因为儿子虽然当了挡箭牌,却也结结实实的在香江商业界乃至亚洲商业界扬了一次名。
年轻人初入生意场,不是人人都有机会一朝成名的。
在商业圈子里,“名声”不一定等于“钱”,但一定等于“势”。
刘銮雄为什么在当年成为香江股坛人人谈之色变的“股市狙击手”?
一战庄士集团、二战华人置业、三战中华煤气……后生小辈挑战名门望族,将大佬玩弄于股掌之中,这便是以名聚势的好处。
儿子的扬名,与刘銮雄的“恶名”完全不同,但结果是趋于一致的。
年纪轻轻就在商界一战成名,以后只要稳扎稳打,发展必定顺遂,这也是李嘉诚欣慰的原因。
每每思想这其中的奥妙,李嘉诚也不得不暗自佩服那位林太的手腕之高明。
让人即便被利用,也甘之如饴。
8月的最后一周,停牌十天的林氏影业和明报企业正式复牌。
股价在遭遇开盘一波抛售潮之后,很快又拉升到高位,显示出市场对这次收购的强大信心。
许多关注股市的人看到两家公司这样的表现,心中不由得叹服,对操盘此次收购案的陶玉书生出一种高山仰止之感。
你说她收购花钱吧,她公司股价涨的比收购价还高;你说她没花钱吧,20多亿港元她眼睛都不眨的就花出去了。
这般羚羊挂角,妙到毫巅的商业操作,即便是那些见惯了大场面的商场巨鳄见了也要赞一声高明!
尽管大众和商业界对陶玉书的手腕叹为观止,讨论不休,但自两家公司停牌之后,报纸上就鲜少见到有关于她的影子了。
这便是手中握有媒体力量的好处,想高调就高调,想低调就低调,一切主动权操之在手,不假于人。
外界的舆论陶玉书并不在意,她现在正在为卫星电视的后续发展而冥思苦想。
正所谓人前显贵,人后受罪。
外面的人只看到了她花钱的风光,却没看到她为了经营的殚精竭虑。
“唉!你说,我是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难题?”
思索了半天,陶玉书愁眉苦脸的问林朝阳。
她学中文出身,原来做编辑算是本行,来了香江之后,先做电影,后做新闻,现在又干上了电视。
事业触角每向外扩张一次,对她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学习和历练。
坐望敬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