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96章 不死心
黎巧娘知道这些年公婆和丈夫对自己不比从前,但听到了丈夫的话还是忍不住的一阵心酸。她擦了擦眼角的泪水,不敢耽误时间,连忙强撑着身体起来煮早饭。
她一边搅拌着锅里的粥水,防止它们糊底,一边暗自叹气。心中不断地思考着是否应该再去找一次宝香寺,说不定下一次自己就能成为那个有缘人,进去听经喝益子茶呢?
想起自己未出嫁前的日子,黎巧娘不禁感慨万分。那时的她,虽然不敢说追求者众多,但至少也是一个容貌出众、身材姣好的女子。那时候,夫家主动上门求婚,也是看中了她的条件。而当时的她,也觉得这个男人干净利落,看起来是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人。
由于夫家与隔壁阮家有着远亲关系,平日里两家人的来往比较密切,彼此之间也算是知根知底。因此,当他们家上门提亲时,父母认为这门亲事可靠,便推掉了其他人家的婚事,选择了他们。
初婚之时,公婆对自己还算和蔼可亲,夫妻二人也曾有过一段幸福甜蜜的时光。然而,自从那次落水之后,一切都变了,自己身体不如从前了,只有石头这么一个孩子,身体也差,渐渐的,这个家里,她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落好,做对了没人夸,做错了就是塌天大祸。
想到这里,黎巧娘心中更加坚定了想法,她无论如何也要找机会再去一趟宝香寺,去求一求菩萨,求他可怜可怜自己,求他再赐自己一儿半女。
只是这机会不容易有,本来公婆就觉得她去宝香寺是浪费钱,要不是芸娘帮忙说项,丈夫也不见得会带自己去。现在去了几次都没有个结果,都不耐烦再带自己去了。
好在让她终于找到机会了,就算对自己再怎么不满意,公婆在亲戚跟乡里乡亲之间的脸面还是要顾的。这天按照他们采云镇的习俗,婆家应该要给他们送一些节礼,一般这种时候,重视儿媳的人家,都是要亲自跑一趟的。或者是自己的丈夫陪着走这一趟,以示对女子娘家的尊重和感谢。
但现在,婆婆一早随意的从鸡舍旁边的杂物房里掏了二十来个鸡蛋,嘴里说着这几年来一直重复的说辞:“巧娘,今儿个你就自己去吧,福平要跟你公爹到地里去忙。你也知道,这些年你跟石头的身体不好,石头偶尔还要吃些药,家里的钱都紧着你们花了,这节礼你就拿这鸡蛋去送吧。”
听到这话,黎巧娘虽然心里早有准备但难免还是有些失落,但脸上却依旧保持着微笑。她知道这些公婆看自己不顺眼,能拿出这些鸡蛋已经算是不错了。而且,她也不想因为这件事情而引起不必要的矛盾。于是,她乖巧地接过鸡蛋,点了点头说道:“好的,娘,我知道了。那我这就去。”说完,便转身朝着门外走去。
一路上,黎巧娘小心翼翼地捧着那些鸡蛋,生怕它们有什么闪失。这节礼代表着婆家对娘家的态度,这送礼用鸡蛋在当地可以说是最简单的节礼了。虽然娘家人也知道婆家对她的态度,,但是她也不能空手到娘家去。
当她来到娘家的时候,黎父黎母看到她手里拿着的鸡蛋,对视了一眼,都能看到对方脸上的苦笑,他们也知道女儿在婆家的情况,双方都没挑破,都露出勉强的笑容。他们也都习惯了节礼是女儿自己来送,节礼也不过是这些简单的鸡蛋,但对于他们来说,黎巧娘能来,却是一份难得的心意。黎母拉着她的手,关切地问道:“巧娘,你最近过得怎么样?有没有受委屈啊?”
黎巧娘摇了摇头,笑着回答道:“娘,我挺好的,没有受委屈。公婆对我都挺好的。”其实,她心里很清楚,公婆对她并没有那么好,但她不想让父母担心,所以才故意这么说。
黎母看着她,心疼地叹了口气,说道:“唉,苦了你了,孩子。要是你在婆家受了什么委屈,一定要告诉我们,我们会帮你做主的。”黎巧娘听了母亲的话,心里暖暖的,眼眶不禁湿润了起来。其实她也知道,母亲这不过是安慰她的话,自己的身体,石头的身体,几年再也没其他好消息,娘家人哪怕是有心给自己撑腰,也都不自觉的心虚起来。
在娘家待了一会儿后,黎巧娘拉着母亲说:“娘,福平带我去了两三次宝香寺,见没什么效果就不肯再带我去了。我想着趁今天再去一趟,再求一次,实在是没有就算了。”黎母一听是这事,连忙起身拿了个篮子给她装了些求神拜佛的东西。
“娘,你别拿这么多,等下大嫂跟二嫂知道了要不高兴的。”黎巧娘连忙阻止她拿太多的东西。
“你放心,我跟你爹两把老骨头还能干,也没有占他们两家的便宜,而且今天我们都备了足足的礼让你两个哥哥陪着走一趟的。她们便是知道了,也不好挑理的。”说完就把东西塞过去给她,催促她快点去,别误了时间,还要赶回婆家去的。
临走前,黎母又塞给她一包点心,说是给她婆家的回礼,嘱咐她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又让她别太着急,“芸娘今天肯定要回娘家的,你要是回去晚了就说是跟芸娘说话忘了时间,你婆婆也知道芸娘一向跟你交好,必定不会说什么的。”黎巧娘接过点心,点了点头,然后转身离开了娘家朝着宝香寺的方向赶去。
阮芸娘今天也带着丈夫回娘家送节礼,还想着巧娘姐也会回来,抽空跑过来找她,听到黎家婶子说她着急回去了。阮芸娘有些可惜,“巧娘姐怎么那么着急回去,我还想问问她去那宝香寺求子怎么样了,可有好消息。”
黎母欣慰的说:“好在这些年有你记挂着她,旁人我自然是不敢说的,只悄悄说给你知道,你可不要往外说啊。她前几次求了都没结果,今天着急去宝香寺再求一次,我就让她早早的走了。你别声张,回头要是我那亲家问起,还要你帮忙打掩护,说是你留她说话。你就当帮我和巧娘的忙,可好。”
阮芸娘连忙点头表示愿意帮忙,并保证不会将此事外传。她深知这对巧娘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且她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姐妹情谊,她肯定不会将这事给说出去的。
黎巧娘带着东西匆匆的就往宝香寺赶,心里有些忐忑不安,生怕在外面耽误太久,回到婆家太晚了,又要被婆婆念叨了。
终于来到了宝香寺门前,她急忙走进去,发现里面的人比以前少了很多。或许是因为今天大家都在忙着互相送节礼,所以来拜佛求子的妇人并不多。
黎巧娘暗自松了口气,这样一来,她就不用像前几次那样,在人群中挤来挤去,好不容易才能接近香炉进香。她虔诚地跪在地上,双手合十,默默祈祷着菩萨能够保佑自己这次顺顺利利地再次怀孕。
正当她全心全意地祈求时,突然听到一个温和的声音传来:“这位施主,贫僧观你长得一副旺夫益子之相,但是在眉心却生有一道劫,好在这个劫也快过去了。若是能到禅房听一听这求子经,再喝上一杯益子茶,对施主更加有助益。不知道施主有没有空?”
黎巧娘睁开眼,想看看是哪个幸运的有缘人,一抬头,发现是个高壮的和尚站在自己面前。她有些不可置信的看着他,难道这个有缘人是自己,真是自己。
可能是看出了她眼中的不可置信,和尚微笑着向她点点头:“施主可愿到禅房喝茶听经。”他的脸上挂着和蔼可亲的笑容,让人感到十分亲切。黎巧娘心中一动,她一直渴望能够再有个孩子,每次来都希望自己能成为有缘人。
她忙不迭的点头,愿意,可太愿意了。今天算是没有白来,自己可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了。她有些激动的站了起来,在和尚的指引下,在其他妇人羡慕的眼光中,向旁边禅房走去。
其他妇人羡慕的看着她,有些失落,但很快又振作起来,每天都有一个有缘人,选走一个,就竞争少了一个,总有轮到自己的时候。抱着这样的心思,大家都虔诚的跪下来拜了又拜,有钱的就多添些香油钱,没钱的就多进些香,最后都各自的散去。
而黎巧娘进到了禅房内,怀揣着美好的愿望,喝下了益子茶,听着里头和尚的经文,过了许久她才有些着急的禅房里头跑了出来。
等她神色紧张的赶回到家里的时候,婆婆面色不虞的看着她,一开口便是阴阳怪气的:“我还当我家娶的是哪家的千金大小姐,一大早丢下这么堆活计给自己的老婆婆,自己倒好,借着回娘家送节礼的由头,跑出去躲懒。”
黎巧娘嗫嚅道:“娘……我……”
婆婆打断她的话:“别叫我娘!我可没你这样的儿媳妇!”
黎巧娘的脸色变得苍白,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低下头,默默地承受着婆婆的指责。
婆婆继续说道:“看看这家里,乱成什么样子了?衣服也没洗,地也没扫,灶台上还有一堆碗等着刷呢!你就知道偷懒!”
黎巧娘咬了咬嘴唇,心里十分难过。但是她不敢说什么,她也没有更多的力气说什么,她连忙过去洗起了衣服。却又听到背后传来婆婆的骂声:“你在外面躲懒,躲到这个时间回来,怕是自己的吃饱喝足才回来的吧。自己不用吃饭了,就觉得别人不用吃是不是,居然先洗什么衣服,是想饿死我们全家啊。”
这时丈夫福平跟公爹也从外面回来了,看到婆媳俩的气氛不对,便问发生了什么事。婆婆把事情添油加醋地告诉了他,丈夫听后皱起眉头对黎巧娘说:“你怎么能这样对待娘呢?还不快去煮饭,我跟爹在地里忙了一天都累死了。”
黎巧娘无奈地点点头,转身走进厨房开始忙碌起来。她一边干活儿,一边默默地流泪,心中充满了委屈和无奈。
婆婆还在那骂着:“也不知道是上辈子做了什么错事,这辈子这么倒霉,娶了这么个丧气的儿媳妇,身体不好不说,连带着我的乖孙身体都不好。那么多年好吃好喝的伺候着,还经常一副病怏怏的样子,还跑到娘家去躲懒,把我老婆子累得半死,现在让她煮个饭,还委屈上了。”
“哎呀,行了,骂两句就得了。石头她娘也去煮饭了,你就少说两句吧,让邻里邻居听到了闹笑话。”公爹怕邻居听了要笑话,制止了婆婆。
婆婆似乎还想继续说些什么,但被公爹打断了。公爹转向丈夫福平,语重心长地说道:“回头你也要好好教育一下你的媳妇,她这样做可不太对啊!你们成婚已经有好些年了,才生了石头这一个孩子。我和你娘都期盼着你们能再多生几个大胖小子,让我们家百子千孙、人丁兴旺啊。可是现在呢?生过石头后,这肚子就一直没有动静就算了,她现在居然还跑出去躲懒,这样的媳妇我们家可不能忍,你得好好说说她,叫她知道知道规矩。”
丈夫福平连忙点头应道:“爹,我明白的,我会好好劝劝她的。”他的声音带着些许无奈和妥协,仿佛在安慰公爹,同时也像是在给自己一些勇气去面对这个问题。
听到这里,黎巧娘的脸色变得愈发阴沉。她原本以为公爹只是简单地责备几句,没想到他竟然如此直白地表达出对自己生育能力的不满。她感到一股强烈的压力和自责涌上心头。
而此时,坐在一旁的石头默默地玩着手中的玩具,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场家庭纠纷与他有关。他的天真无邪与周围紧张的气氛形成鲜明对比,让人不禁心生怜悯。
看着石头无忧无虑的模样,黎巧娘心中突然涌起一个念头。她知道,如果自己不能再给这个家庭带来更多的孩子,那么她以后的日子只怕是会越来越难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