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透视开始暴富

第260章 高价大黄鱼(1/2)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260章 高价大黄鱼

王景行走到茶桌坐下,对蔡韵韵说道:“没什么好可惜的,不用担心,好东西多的是,杨叔呢?”

蔡韵韵坐下准备泡茶,指了指二楼:“在楼上呢。”

王景行打了个电话,叫杨子安下来。

等杨子安坐定,拿出两条“大黄鱼”:“杨叔,你瞧瞧这个。”

杨子安看了一眼,惊喜地说道:“民国时期大名鼎鼎的大黄鱼?”

王景行点点头:“对。就是十两一根的大黄鱼。”

杨子安的眼中满是兴奋与好奇,他把那两根“大黄鱼”放在桌上,双手轻轻捧起其中一根。

这根“大黄鱼”在灯光下散发着迷人的光泽。

杨子安仔细端详着,金条上浅浅的纹路如同岁月的密码,记录着它曾经的流转与故事。

在金条的一侧边缘,有着极为细微的打磨痕迹,那是当年工匠们精心制作时留下的印记。

“老板,你这从哪儿弄来的这好东西呀?”杨子安一边看一边问道,声音里都透着难以抑制的激动。

王景行挠了挠头,稍微犹豫了一下,才缓缓说道:“前段时间在沪市,意外认识了一个大藏家,特别喜欢收黄金。”

“这几年生意不好做,就出手了一批藏品,我把他的大黄鱼都买了。”

杨子安听了,不禁咋舌:“哟,那可真是够巧的啊!这‘大黄鱼’在民国那会儿,那可是硬通货,一般人家哪能有啊,大多都是达官显贵们用来储备财富的。”

说着,杨子安又拿起一根,对着灯光仔细瞧了瞧。

金条在灯光的映照下泛出柔和的金色光泽,色泽均匀醇厚,浓郁而深邃。

“你瞧这成色,保存得非常好。”杨子安啧啧称赞道:“大黄鱼一条重3125克,光金价就差不多要20万了。”

蔡韵韵在一旁好奇地问道:“杨叔,这金条值多少钱?”

杨子安思考了一下:“保存这么好,而且还钤有中央造币厂制的戳记。”

“金条的铸造时间、编号等信息都清晰地标出。”

“这种品质的大黄鱼完全可以上高端拍卖会了,正常能拍出过百万的价格。”

蔡韵韵吃了一惊,她以为这种金条,顶天也就四五十万一根:“百万一根?开玩笑吧?”

杨子安指了指金条上的戳记:“现在有些民国时期民间金铺铸造的大黄鱼,都卖到五六十万了。”

“这可是中央造币厂铸造,991的成色,有时间和编号。这是大黄鱼中的极品。一百万也只是行情价。”

杨子安边说边把金条递给蔡韵韵:“你知道民国时期的大黄鱼为什么这么珍贵吗?”

蔡韵韵:“杨叔你给我讲讲呗。”

杨子安:“民国社会动荡不安,法币就是废纸,金条是最重要的财富储存和流通的手段。”

“它的购买力超强。当时一条大黄鱼能兑换好几百块银元。”

“一条大黄鱼相当于普通家庭好几年的生活费用。”

“鲁迅曾经用三根大黄鱼就买下了北京的一套四合院。”

“而且新中国成立后,民间的大黄鱼金条大多被政府回收熔化了,而且不少老百姓还习惯把金条做成首饰,所以现在存世量非常少,也让大黄鱼金条更加珍贵了。”

听杨子安讲了一根能卖100多万,最开心的是王景行。

他可是足足有1000根,真要按100万一根算,那就是10个亿。

当然,不可能一下出这么大量的金条。

无论是之前的金花生还是现在的大黄鱼,都得慢慢来。

古董虽然保值升值,但太多了王景行心慌。

乐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综影视之杠上送子观音
综影视之杠上送子观音
不写转性,不写,不要再评论区说,我接受不了。一、如懿传1.陆沐萍2.恪嫔3.陈婉茵4.富察琅嬅5.白蕊姬6.海兰二、甄嬛传1.沈眉庄2.乌拉那拉宜修3.安陵容三、知否1.盛墨兰ing四.清平乐1.苗心
九歌未央
穿越修仙界:我用太阳能修炼
穿越修仙界:我用太阳能修炼
关于穿越修仙界:我用太阳能修炼:无人扶我青云志,我自踏雪至山巅!王斌穿越修仙界,发现洞天福地,灵石矿脉都被大门大派占据,修炼资源都是有主的。前途一片渺茫,直到他抬头的时候才发现天上的太阳好大。这能源不
独鳝其身
狂龙觉醒,开局拿下冷艳后妈
狂龙觉醒,开局拿下冷艳后妈
假少爷身份被曝光后,宁不凡惨遭养父后妈陷害入狱,又被残忍挖肾!临死前他意外获得黄龙真人传承,龙肾加身,武道医术,狂龙觉醒!为了弄清自己身世,宁不凡报复拿下冷艳后妈,却又发现养父隐藏着不可告人秘密……且
侯家三少
无敌剑圣
无敌剑圣
主角:徐安帝灵曦少年徐安为救李家小姐,丹田破碎!机缘巧合下融合先天灵珠,自此高歌猛进,所向披靡!成为一代剑之圣者!什么仙尊,魔王我一剑斩之!自此横断万古!我有一剑,可开天,斩神魔,万法不侵!
就不吃香菜
盛宠甜妻:在大叔怀里沦陷
盛宠甜妻:在大叔怀里沦陷
她本是家族里最不起眼的存在,如同冬日里被遗忘的雪花,爹不疼娘不爱,还得时常扮演着家中姐姐的情绪垃圾桶。某个飘雪的冬日,京城银装素裹,那个大人物竟然顶着漫天风雪,踏进了她家的大门,点名要娶这位一向默默无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