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退婚后,我诗仙身份曝光了

第五百四十章 银钩画舫 下(1/2)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五百四十章 银钩画舫 下

夏花没有说要不要去蜀州追杀李辰安。

这让林子枫的心里一黯。

但七剑下天山,师傅早有吩咐,此行,一切皆听从小师妹之安排。

哪怕他是二师兄,也不能例外。

小师妹不走,他也毫无办法。

此刻小师妹却问了一句这武林盟主之事,林子枫沉吟三息,说道:

“我与大师兄去过一趟青帮总舵那地方,擂台倒是搭建好了,看起来在前些日子就准备好了,但今日,却并没有人登擂比武,甚至那广场上都没几个江湖中人。”

夏花拎着酒壶微微一怔,“为何?”

“听说平江城出现了一个大宗师!”

夏花眼睛一瞪,“大宗师?”

“对,据说就是燕基道!”

“……莫非燕基道也要登擂去夺那武林盟主?”

“这倒不是,而是燕基道这些日子,杀了许多江湖高手!”

夏花沉吟片刻,起身,给诸位师兄斟酒。

“这又是为什么?”

“听说那些被杀的人,都是十五年前,参与过琴剑山庄灭门之事的那些江湖中人。”

夏花坐了下来,放下了酒坛子,端起酒碗小小的喝了一口。

细细的品了品这画屏春的味道,便觉得比刚才的牛饮来的更美味一些。

“那是该杀……所以那些前来参加武林盟主大会的人就被他给吓跑了?”

林子枫摇了摇头:“不全是,真正令这场武林大会无法召开的是……皇城司!”

夏花眉间一蹙,又小小的喝了一口,这才徐徐放下了酒碗。

“皇城司怎么会去干涉江湖中的事?”

“听说而今皇城司的提举大人叫王正金钟,他就住在苏府,他发了话,说、说一个个的吃饱了撑得慌!”

“搞什么武林大会啰?”

“选什么武林盟主啰?”

“青帮敢干这事,他就灭了青帮!”

“这青帮听说已算得上是宁国江湖的第一大门派,却不敢与皇城司去较劲,所以这场闹得轰轰烈烈的武林大会也就无疾而终。”

夏花微微一笑,对这种事,她没什么兴趣,仅仅是好奇罢了。

只是这宁国的官府将手伸入了江湖,恐怕宁国的江湖中人往后就不敢再如以前那般肆意妄为。

七剑的大师兄君子剑贾正此刻也喝了一口酒说话了。

在七剑之中,唯有他的年岁超过了三十,也唯有他行走江湖的经验最为丰富。

“小师妹,师兄听说那李辰安,原本是皇城司的副提举。”

“他成为了宁国的摄政王之后,将他的亲信王正金钟提拔为了皇城司的提举大人。”

“而今王正金钟坐镇江南道……江南道是宁国最重要的一个道,江南道的官场,这才被李辰安清洗了一遍。”

“王正金钟在这里,其一,当是为了维持江南的秩序,以免还有漏网之鱼祸乱江南道。”

“其二,听说那青帮的来路有些问题。”

“它的前身,是鱼龙会。”

“鱼龙会,是姬泰所创建。”

“皇城司对青帮的打压……师兄我估计还不止于此,恐怕皇城司的谍子正在暗中挖掘青帮的底细。”

“一旦查实,只怕这皇城司会一股脑将青帮给灭了。”

“李辰安那小子,懂得用人啊!”

“江南道鼠蛇一窝,却连一朵浪花都没翻起来。”

“现在的江南道已完全平静,从京都而来的那些官员,听说都是他所启用的、曾经被姬泰所排挤的那些大臣们。”

贾正顿了顿,语重心长的又道:

堵上西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我刚觉醒系统,她爸让我滚远点?
我刚觉醒系统,她爸让我滚远点?
【全民修真】【慢热爽文】【热血逆袭】【轻松爆笑】【老6系统】【单女主】【放心入,绝对不坑】修真历529年。高中生云陌辰一觉醒来,意外觉醒了吸收血气就能变强的系统。然而让他头疼的是,自己相恋三个月的女朋
憬江言
长庚剑仙陈青源董问君
长庚剑仙陈青源董问君
百年前,陈青源进入了一个名为天渊的禁区,魂灯熄灭,世人皆认为他死了。今日,陈青源虽然活着走出了禁区,但是修为尽废,灵根断裂。面对红颜的悔婚,各宗的欺压,陈青源该如何是好?“陈青源,我给你两个选择:一,
佚名
沐潇的三生陈青源董问君
沐潇的三生陈青源董问君
百年前,陈青源进入了一个名为天渊的禁区,魂灯熄灭,世人皆认为他死了。今日,陈青源虽然活着走出了禁区,但是修为尽废,灵根断裂。面对红颜的悔婚,各宗的欺压,陈青源该如何是好?“陈青源,我给你两个选择:一,
佚名
吞天混沌经:开局先吞圣女修为
吞天混沌经:开局先吞圣女修为
【热血】【无敌】【情感丰富,不喜勿入】万年前,妖族和魔族降临世间,它们力可拔山,吞云赶月,以人族为血食,人族可生存的区域不断减少,现在,天下九片大陆仅剩一域,人族武者用血肉筑成城墙,抵御异族,在危急存
一阵乱写
六零:迎娶科研大佬后,他赢麻了
六零:迎娶科研大佬后,他赢麻了
【六零科技强国军婚】“要么嫁给他,要么去下乡,选择一个!”刚睁眼就遇到了人生难题,要么嫁给一个出轨自恋狂,要么去下乡。她一翻白眼,这还用想?她宁可去干活赚公分,也不能在婚姻上屈服!于是,乡下多了一个一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