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生活日记

第104章 104(6/6)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104章 104

林桃走过来,抱住玥玥,说道:“今天太晚了,不能玩了,爸爸妈妈带你洗澡去。外婆,你也早点休息。”

外婆不睡,舅舅、舅妈也在旁边陪着,见林桃这样说,也跟着附和道:“是啊妈,阿桃说的是,你得去睡了。”

“孩子高兴,陪她玩玩没什么的。”外婆那么稀罕玥玥,恨不得再跟她多玩一会儿。

李成蹊道:“外婆,玥玥还小,睡太晚对她的发育不好。”

这话一出,外婆赶紧说道:“对对对,那你们赶紧给玥玥洗澡去,你们也早点睡。”

舅舅、舅妈互看一眼,都这么多年了,还是成蹊最有办法,一句话就能让外婆老老实实的。

明天舅舅、舅妈还得去上班,也得早点睡。他们都是在单位上班的,得等到年二十九才放假,今天是年二十八,明天还有最后一天班要上,大年三十那天也就过年了。

舅妈睡得时候还招呼着林桃:“阿桃,你要是有什么事,就来叫我。”

“舅妈,你快去睡吧,有成蹊在呢。”林桃笑着说道。

“诶,那我去了。”舅妈拍了拍林桃的手,脸上满是慈爱,“对了,毛巾什么的,我们都已经给你们准备好了,都放在洗澡间了,都是新的。里面有个蓝色的盆,也是新买的,用来给玥玥洗澡。”

舅妈和舅舅生了两个儿子,一直挺想要一个女儿的,但是两人工作忙,觉得生两个已经够了,就没有再要第三个。

但是年纪越大,看到别人家有个女儿,舅妈就越觉得遗憾,当初没生一个女儿。见了林桃之后,她是格外喜欢的,这个姑娘人长得漂亮,又懂事,就是她心目当中的好女儿。

她虽然不是李成蹊的妈妈,但是李成蹊小时候学校放假,都是来这边住的,她也一直很照顾李成蹊,把他当自家孩子疼,如今自然也是拿林桃当闺女看待的。

舅舅、舅妈一走,林桃便说道:“舅舅、舅妈他们真是有心了。”

“嗯,他们都是很好的人。”李成蹊道。

本来林桃也是带了毛巾那些的,但刚好玥玥的毛巾也用旧了,干脆就换了一块新的洗。把玥玥的衣服什么的准备好,林桃抱着玥玥和李成蹊去洗澡间。

陆家的洗澡间可跟他们在岛上的洗澡间不一样,在岛上的时候林桃都是在盆里洗的,要从开水壶里倒水,再掺冷水。

但是陆家这边用的是花洒,可以直接打开开关,里面就会喷出水来。林桃从来没用过,李成蹊就教她怎么用。

可把林桃和玥玥看的稀罕极了,忍不住说道:“这个东西可真好,什么时候我们在岛上也装上这个就好了。”

李成蹊则是媳妇儿一切要求全部都满足,一口答应下来:“嗯,那我们这次就去买好,等回了岛上,换了新房子就装上。”

作者有话要说:  不瞒大家,作为作者的我也开始羡慕阿桃qaq

之前因为身体不适,又没有存稿,导致更新时间不稳定,不过从今天开始,更新时间固定在中午十二点啦

感谢在2021-08-17 14:43:43~2021-08-18 11:54:2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风的季节 4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lanloveless、鹿八岁 10瓶;24146426 3瓶;19904407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林阿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我有一尊炼药炉
我有一尊炼药炉
田地被占,乡绅无道?面对每年那高额的佣金,季迭靠着偶然获得那可以提升药材品质的炉子,以及一颗不甘愤懑的心,踏上修行之路,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弱者声嘶力竭,亦无人在意,强者轻声细语,却震聩天穹…“那么,
一点才睡
神豪从打赏女团,奔现十倍返还!
神豪从打赏女团,奔现十倍返还!
关于神豪从打赏女团,奔现十倍返还!:我成为神豪,被某音人气女团包围了?白S萌妹,可爱甜妹,高冷女神,性感御姐?沉迷网恋,结果被榨干后,无情被甩,高利贷催债上门,要被丢下大楼。忽然,你觉醒系统,成为神豪
木木落落
灵气复苏手持Omnitrix
灵气复苏手持Omnitrix
关于灵气复苏手持Omnitrix:以建粉丝群,来者可加本书无女主!本书无女主!!本书无女主!!!500年前,蓝星灵气突然复苏,人人都可以觉醒异能。有人觉醒元素系,一把火可点燃大海,一挥手可淹没一城。有
飞翔的龙
我的青梅竟都是游戏BOSS
我的青梅竟都是游戏BOSS
游戏世界万族战斗女BOSS的童年养成“这些游戏中冷血无情的反派女魔头大BOSS,小时候为什么都这么可爱黏人啊!?”夜歌穿越到的这个游戏世界,万族林立,基因进化,武道兴荣,科技修仙,魔法与异能相互碰撞,
一支威士忌
胎穿嫡长子,娘家人配置无敌了
胎穿嫡长子,娘家人配置无敌了
胎穿汉武帝嫡长子刘据。亲爹是公元前二世纪地球最强碳基生物—刘彻!娘家人的配置更是离谱!亲娘卫子夫,舅舅卫青,表兄霍去病,表弟霍光......这阵容你告诉我怎么输?可偏偏就被一个阉人污蔑造反,当了三十年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