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唳铜雀台

第二十七章 取子(1/2)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二十七章 取子

宫宇重重,长巷角落花开迷了人眼。

抬眸间,亭上缭绕起了一层朦胧失帧的繁绿。

华阳宫早早开了宫门,桂嬷嬷训斥了那些不稳重的宫婢,这才提着食盒急匆匆往御膳房而去。

“今晨舒妃娘娘的膳食可准备好了?”桂嬷嬷着一身天青百果刻丝衣裳,深色襦裙,银发高盘且气势逼人。

“瞧嬷嬷说的,自是早早就准备好了。”御膳房小太监殷勤回嘴。

桂嬷嬷这才满意哼了一声,踏进了御膳房。

御膳房烛火通明,热气升腾,烟火缭绕。

其间御厨自然会无数种菜,瞧桌案上调制好的酸梅酱,橙黄饱满,粘稠附着在酥脆的烧鹅表皮,引人口齿生津。

还有御厨在炒熏肉蒜苗,干辣子下锅,刚摘下的椒,油锅里炝过出了油。小火温油,进熏肉和蒜苗,进黄酱,糯米甜酒,便是路过宫人都会下意识闻上一闻。

除却这两样菜,还有舒妃娘娘要的羊皮花丝,小天酥、箸头春、银鱼羹、鹅掌炖汤、鲜虾蹄子脍实属让人眼花缭乱。

桂嬷嬷挨个儿将菜肴装了食盒,又待去寻常放青杏儿的位置拿舒妃要的青杏儿,谁知手刚伸出去就让人撞得一个踉跄。

“哎哟!”

“哪个不长眼的小贱蹄子”桂嬷嬷一时间闪了腰骂骂咧咧,转头就对上一个眼生的宫婢。

“你是哪个宫里的这么没规矩!”她顿时来了火气。

宫婢轻蔑笑道:“对不住了桂嬷嬷,咱们越贵嫔这几日食不下咽,就想吃些酸的,您赶明儿吧。”

宫婢拿了青杏儿嚣张的走了,御膳房众人面面相觑,最终低下头假装什么都不知道。

桂嬷嬷气得七窍生烟,背地里骂开了花,但为了不耽误舒妃用膳,还是提着食盒又往华阳宫赶。

待舒妃用过膳问起桂嬷嬷,桂嬷嬷只笑着说青杏儿去采买的人还没回来。

出了内殿,桂嬷嬷一路鬼鬼祟祟往和喜宫而去,恰巧又碰见拿药回来的姜藏月和满初二人。

皆是青衣青裙,只是为首青衣少女那张脸越发莹白如玉,清冷动人。

桂嬷嬷扶着腰,只不耐烦道:“既然是去给娘娘拿药,拿了药快些回去。”

满初十分惊讶:“桂嬷嬷这是怎么了?”

妇人本就圆润的身体如今这么半弯腰拧巴着,像只肥硕的大黑耗子,又操着一口黄牙骂骂咧咧,实属一言难尽。

姜藏月看了一眼和喜宫,开口道:“听闻桂嬷嬷早些时候跟和喜宫宫婢发生了争执,还让人家抢走了青杏。”

桂嬷嬷顿时站直了身板儿,死不承认:“你听谁说的?”

她替娘娘办了几十年差事,怎么可能让娘娘说她办事不力。

姜藏月又对桂嬷嬷道:“青杏二十颗,一颗未剩。”

“不说话没人拿你当哑巴!”桂嬷嬷又气又急:“此事若捅到娘娘跟前,老娘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满初伸头又给她心上插了一刀:“桂嬷嬷,我们不说,旁人也会议论,娘娘这会儿应是知道了。”

桂嬷嬷顿住了:“娘娘知道了?”她着急得跺脚:“不行,我得回去了。”

满初勾唇:“桂嬷嬷不是说没人抢走青杏?”

“那是怕娘娘听见这事儿着急动了胎气。”桂嬷嬷脚步越发的快了:“越贵嫔如今这般嚣张跋扈,娘娘偏生身子重了,行动不便,岂不是任由越贵嫔欺负,你们还杵着作甚!跟上!”

“咱们自然是听桂嬷嬷的。”满初满眼天真问询:“姐姐说是吗?”

豆沙包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穿成万人嫌,漂亮炮灰被反派强充
穿成万人嫌,漂亮炮灰被反派强充
她意外穿书,成了那篇末世文中的炮灰女配。惨变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开局就被主角团无情抛弃,最终落得个丧尸下场,凄惨收尾。面对这狗血剧情,她索性放飞自我,决定不再做那唯唯诺诺的小白兔,直接投身丧尸大军,开
佚名
流放不怕,手握交易系统吃香喝辣
流放不怕,手握交易系统吃香喝辣
一朝穿书,谢念月成为书中的小炮灰,睁开眼就在出嫁的花轿上。不对,原文里嫁到将军府的人分明是恶毒女配谢莺莺,为何会变成她?难道谢莺莺也重生了?不怕,手握万界交易系统,搬空渣爹库房和国库后,挂上去瞬间就能
花生西瓜
夜色撩人,太子爷为她乱了心
夜色撩人,太子爷为她乱了心
四年前,她是港圈太子的追求对象,更是太子爷心中可望可不及的白月光。四年后,她拷着脚铐被押回国,才知道港圈太子身边换了新人,太子爷也看不上她了。“曾经的我你不稀罕,现在的我你高攀不上。”可后来,有人传言
佚名
她掉马甲后,矜贵老公茶化了
她掉马甲后,矜贵老公茶化了
她文武双全,才貌双绝,十五岁名扬天下,十七岁征战沙场,十八岁进宫为后!一觉醒来,她穿越了!原主是极品恋爱脑,无敌小怂包,任谁都能骂两句,任谁都能踹两脚?!巧了!撞她心巴上了!她终于可以放开了手脚撒欢了
唐梦若影
斩仙葫芦在手,大唐盛世全靠我
斩仙葫芦在手,大唐盛世全靠我
穿到大唐的他,身携万宝造化炉。原本,他想锻造斩仙葫芦,从而游历仙唐、追寻长生仙缘。然而,在仙缘未寻得之前,他便先后造出了众多法宝。凭借着身上的千百法宝,他把大唐妖魔全部斩尽。不知不觉中,他成了贞观皇帝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