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四十七 章 清军首战告捷
多铎率领部队从归德出发,一路向南进发。
涡阳一战,首战便告捷,歼灭敌军超过一万余,虽然己方的损失也接近这个数字。
然而,他在此战中依旧可以算得上收获颇丰,缴获了大量明朝军队的新式火枪和一万多匹战马。
对于现在的崇祯朝廷而言,获取战马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再加上清军损失的大部份都是汉八旗与刚刚投降过来的明军降兵。
对于这些汉军的生死,高高在上的豫亲王多铎看来,毫不在意,他一向看不起汉军,遇到自己的大军,哪个不是望风而降?
当然现在的扬州明廷除外。
这一战他可谓是大获成功,尤其是,缴获的那种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装填弹药并进行射击的火枪,更是让他兴奋不已。
他将战场上遗留的将近五千支火枪全部收集起来,并从中精心挑选出十支,连同涡阳的胜利捷报,一同送往永城的多尔衮处。
经过一夜的休整之后,多铎下令拔营起寨马不停蹄地启程,继续朝安庆府方向前进。
凤阳府。
突围而出的三千多名骑兵,历经一夜的疾驰。
临近中午时分,终于赶回了凤阳府。
李凤翔得知野战军全师近一万五千人遭到多铎的伏击,只有三千名骑兵成功突围。
一时间如遭雷击,身体摇摇欲坠,几欲瘫倒在地!幸得他双手死死抵住案台,这才勉强稳住身形。
而成功突围回来的野战团团长林询,则站于大堂前,面对着李凤翔的神情,他的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虽然下达偷袭命令并非他一个团长能够决定的,而且突围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然而,在战场上不顾主将不顾大军,自行突袭,无论是否出于无奈,他仍然感到极度恐惧,深怕总督问责。
李凤翔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波澜,脸色冷峻地问道:“尔等突围后,可有韩师长等人的消息?”
林询硬着头皮回答道:“回禀总督大人,末将突围后,曾派遣部下前往清军大营附近来回巡查,一直未见我大明将士突围。
而大营内喊杀声持续不断,直至临近天明方才停歇,末将推断,我野战军其余将士恐怕已经……”说到此处,林询声音略微低沉,目光闪烁不定。
他的声音开始变得哽咽起来,仿佛有千言万语堵在喉咙里,但却又无法轻易说出口。
李凤翔无奈地叹了口气,因为他们面对的敌人太过强大,双方实力相差太过悬殊。
紧接着,李凤翔果断地派遣了多批探子骑马前往涡阳方向,希望能够打探到敌军的动态以及收拢那些成功突围出来的残兵败将。
然而,当这些探子抵达清军大营的时候,却发现建奴已经率领部队继续向南进发。
营地外面,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尸体。
更令探子们震惊的是,这些明朝野战军士兵的头颅竟然都被残忍地割掉了,一万多名野战军官兵的首级被建奴堆积成了一座小山丘。
这种惨无人道的行为就是那所谓的“筑京观”……不久前,方正化才在徐州城北给清军建造了一座京观,而如今多铎则以同样的方式对明军展开了报复行动……
随后,涡阳的守军在探骑们的引导下,挖掘出了好几个大坑,小心翼翼地将这些英勇的将士们埋葬妥当。
他们还竖起了一块巨大的石碑,以此来纪念所有在这场战争中牺牲的将士们。
归德府。
此时的多尔衮正在接收多铎呈上的胜利捷报和缴获的火枪,他的心中无比激动。
这些火枪崭新发亮,散发着冰冷的金属光芒,仿佛诉说着战斗的残酷与胜利的荣耀。
多尔衮紧紧握住其中一支火枪,感受着它沉甸甸的份量,心中涌起一股豪迈之情。
拿到新式火枪后,他便迫不及待地赶赴校场,想要亲自体验一下这神奇武器的威力,在呈送火枪的士兵演说下。
他到了校场上,只见他用手托举起火枪,瞄准远方的靶子,眼神专注而坚定。
随着一声声清脆的枪声响起,子弹如闪电般射出。
这一枪带着多尔衮的期待与兴奋,他惊叹于这新式火枪的强大火力。
经过几次射击尝试,他深刻感受到了明朝新式火器的厉害之处。
这些火枪不仅装填速度快得惊人,而且射程也比以往的枪支更远。
两百步外的靶子,他只需稍作瞄准,子弹便如同长了眼睛一般,不偏不倚地击中目标,如此精准的射击能力,让多尔衮对这种新式火枪充满了喜爱之情。
然而,遗憾的是,缴获的纸壳弹数量实在有限。
面对这一困境,多尔衮当机立断,下达命令要不惜一切代价,召集朝廷的工部官员以及民间匠人们,前来仿制这种先进的火枪和子弹。
并当众许诺只要能造出这样的子弹,他不惜封赏重金,要官给官,要爵位给爵位!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扬州城中,崇祯皇帝得知了一个令人痛心的消息:一支野战师在涡阳城外企图突袭清军,但结果却损失惨重,还留下了大量的新式火枪。
这个消息让崇祯皇帝心疼不已,无论是那一万余名英勇将士的牺牲,还是那五六千支珍贵的火枪,都让他深感惋惜。
紧接着,从庐州府方向传来的关于多铎部队的最新动向后,崇祯皇帝的心情愈发沉重起来。
局势的发展似乎朝着自己的预想方向发展,他必须迅速做出决策,以应对眼前的危机。
崇祯断定多铎率部南下与阿济格合兵一处的猜想,应该算是比较准确的猜测。
于是他派遣一名宦官,手持密旨前往应天,给留守应天的史可法传去扬州朝廷的旨意,与建奴大军的意图。
小宦官在接到旨意后,他在一队锦衣卫的护送下,快马朝南而去。
抵达仪真港口,秦良玉为他安排轮船,前往应天。
应天港。
远处江面,一艘悬挂明皇龙旗大纛的大船正缓缓朝港口驶来。
港口驻守的将领不敢有丝毫怠慢,随即下令传令兵前往应天朝廷暂时办公的地点,将这个消息禀告给史可法。
鹿小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