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婚后心动:凌总追妻有点甜
- 又名《暖心甜妻:凌总,晚安!》;苏熙和凌久泽结婚三年,从未谋面,极少人知。晚上,苏熙是总裁夫人,躺在凌久泽的别墅里,撸着凌久泽的狗,躺着他亲手设计订制的沙发。而到了白天,她是他请的家教,拿着他的工资,要看他的脸色,被他奴役。然而他可以给她脸色,其他人却不行,有人辱她,他为她撑腰,有人欺她,他连消带打,直接将对方团灭。渐渐所有人都发现凌久泽对苏熙不一样,像是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似乎又不同,因为那么甜
- 金秋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153章 父子恩绝
长庆三十年,京师东宫
萧德施自闭门一月重得监国之权后心态便不如从前了,从前无论政务如何繁忙琐碎,他心中都有所期盼,而如今他日夜殚精竭虑却连休妻的权利都没有,他算什么储君,充其量不过是皇家固国稳政的一件器物罢了。
于是再也不像从前那样没日没夜,除了按规制五日一朝外,只处理一些紧急重大的事务,其余庶事皆推给了尚书省,以身休小恙为由也不再每日接见百官, 空出的时间常常带着魏雅去东郊、溪田睹物思人或便服去茶楼听书,一连数年都是如此。
这一日萧德离刚入茶楼但听台上说书先生说起了宝志禅师的故事:昔日宝志禅师在民间显现神迹时,或数日不食,面无饥色,或未卜先知,或谶言神语,被好事之人传颂,传到了旧朝齐帝耳中,说他妖言惑民,将他收监于诏狱,诏狱之严,想必众人皆知,别说一个活生生的人,连一只老鼠都逃不出去……可神奇的是,次日竟有许多民众看见他在街巷游荡,消息传入台城,齐帝连忙派人去诏狱查看,哎!大家猜怎么着,宝志禅师正好端端坐在狱室,还张口对狱卒说:“门外有两个驾车之人用金钵盛食给我送饭来了,麻烦你帮我取来。”
那狱卒不信啊,如此寒酸的疯老头子怎么会有人拿金钵来给他送饭呢,说完还好奇往牢房门口走去,大家猜怎么着?那狱卒看见来人大惊失色,这两人却不别人,正是当时的文惠太子和竟陵王萧子良。
说书人说完,稍做停顿,饮茶润喉小憩片刻,听众都鼓掌赏钱,台上阵阵铜钱的叮当声。
“殿下,这个宝志当真有如此神通,不知几时能见”魏雅露出希冀的神色。
萧德施怪道:你如何没见过了, 我五六岁那年冬天,乾国大旱,当时有一个举止怪异的僧人叫父皇讲《胜鬓经》求雨,后叫父皇亲自打一盆水,上面放一把刀,后果得瓢泼大雨,他便是宝志禅师。
“殿下,幼时之事您还记得,我不记得当时我在不在您身边了”
“即便年幼久远的你不记得,那我十二岁那年,父皇请傅大士讲金刚经,才升座,以尺挥案一下便下座,一旁有一个约莫五六十岁的僧人问父皇:陛下会么……”
“哦,原来是他原来是他,真是后悔当时年幼无知,他现在可还在世?”魏雅恍然大悟。
“十三年冬便已离世,他的神迹民间知其一却不知其二”
“殿下,快与我说说”
“旧时,张僧繇受父皇懿旨为宝志禅师作画像,宝志禅师有意逗他,以指端轻轻地朝面门一弹,竟现出十二面观音像,这十二面观音皆妙相殊丽,或慈或悲,或端严微妙,或如净琉璃,其神态各异、各奇,竟使画艺惊世传神的张僧繇也无法成笔。”
“真是有趣……还有吗殿下”
“有啊,长庆十年秋天,何御史家娶亲,邀请了宝志禅师入席,但宝志禅师对着众人端详一番后竟不肯入坐,面露痛色,对众叹息道:&34;古古怪,怪怪古,孙子娶祖母。猪羊炕上坐,六亲锅里煮。女吃母之肉,子打父皮鼓。众人来贺喜,我看真是苦!&34;”
“殿下,难道宝志禅师能够通晓人的前世今生?”魏雅听后也大为震惊。
“传闻宝志禅师早已修得五眼六通,世人前因后果只看一眼,便一一明了,不止如此,昔日他与父皇共宴,一同吃鱼,我亲眼见他将鱼吃下去,后从口中吐出一条小鱼来,那条小鱼竟全须全尾仿若未烹,便是此一神通,何人能及。”
“殿下,您果真与常人不同,事无臣细都记得清清楚楚,而臣虽然自幼陪伴殿下左右却常被尘劳锁事所囚,竟不能知,知不能记。”
萧德施不仅记得年幼诸事,与母亲相处的点滴也记得,自母亲离逝,明月也离他而去,他的心灵支柱便与失大半,面色沉沉道:魏雅,我们去宁陵看看母亲。
魏雅抬头看了看天色:殿下,乌云压城,恐天将雨,不如改日再去。
“谁知明日又有何事污心之事!”
于是二人骑马往宁陵而去,才走到半道,便被大雨淋了一身,萧德施不肯回头,冒雨前行,魏雅见状只得跟上,后遇一村落,二人便下马躲雨,在农户的屋檐下坐等雨停,农户请二人进屋,端来豆粥与食,二人吃完后便在农户的厨房草堆上睡了一夜,天亮告辞,遗钱数千。
待到了宁陵,萧德施见母亲墓地周围蓄积了大量雨水,形成一个不小的水潭,心中一时难受不已:母亲墓处卑湿,实非良地。
“或可使太常所的钦天监择一个吉地,以吉日迁改”
“太常所,尸位素餐之流,不如我自己去寻一块好地”
待回到东宫后,右宫监鲍邈之见二人常瞒着他外出寻乐,赌气问萧德施:殿下云何重魏雅而轻邈之?
萧德施愕然:“何出此言,你二人皆我左右心腹,若不重你如何叫你日日守于正殿闻朝中机政密要。”
魏雅笑道:邈之,你怕是不知我与殿下昨日处境,被大雨淋了半日又睡在农户厨房的草堆。
魏雅的意思 是留在东宫也不是什么坏事,好过天天跟着殿下出去风吹日晒,但在鲍邈之听来却是炫耀。
鲍邈之心中衔恨却又难以疏发,一声不吭地去内院吩咐宫婢给殿下备水沐浴。
几个月后,萧德施花重金在宁陵附近寻到一块好地,萧德施先前见鲍邈之对常留东宫之事微有小怨,后便常带他一起出行。
这日,萧德施和鲍邈之在新购土地上巡视,鲍邈之四处查看一番,拍马屁道:殿下,人说地贵平夷,我瞧这块地很是不错,就是小贵,东家要价一百万钱着实有点黑了。
“只盼母亲住的舒心,何妨其贵”
“应当将墓穴开在此处”萧德施四处观察后比划一番。
“殿下,我觉得还是此处好,这里靠山近一些,贵嫔累了还可以拿山坡当个靠背。”
萧德施难得地露出一丝微笑,虽然憔悴,但是已经是他这一年来第一次露出笑容。
二人回东宫后,萧德施便安排人往这块新购山地除草,鲍邈之因为自己重获东宫荣宠而常与旁人炫耀,大夸特夸那块地如何好,如何贵,好何难找。
东宫市地欲改葬贵嫔之事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京中许多士族都知晓了,有一个姓吴的商贾正好也有几亩土地在宁陵附近,于是动起了歪心,托人去找萧宴的内官阎三副,传话道:如果你可以把我那块地卖给东宫,我若得三百万,必定给你一百五十万润口费。
而阎三副不经利诱又记恨当初萧德施为沈氏找人殴打他,所以便一口应承了此事,一日傍晚,萧宴在昭华殿读经,见阎三副迟疑不退,问道:何事啊?
“殿下,事关重大,老奴……”
“说吧”
“闻民间异士言,殿下为贵嫔新寻的墓地妨……妨”
“说”
“妨夫”
萧宴闻言,倏得抬头,目光如炬:何人所言?
“老奴、老奴也只是听闻,俗话话宁可信其无,不可信其无,我有一个旧识在宁陵附近也有一块土地,他找道人测算过,此地可收天地之气,贵嫔若得葬此地,必保夫吉子福……”
“传我口谕,叫施儿将其母改葬此地”
“老奴这就去”
如鸟飞空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