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大乘论

第25章 第25集《摄大乘论》(2/2)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25章 第25集《摄大乘论》

四者,成就三种胜智随转妙智。

怎么知道一切法是唯识所变呢?我们可以从三种殊胜的智慧。哪三种智慧呢?简单的说就是随转妙智。就是外境能够随顺内心而转,心想事成。从心想事成,也知道这个境是由心所现的,因为你心怎么想,境界就产生怎么变化,从这个地方也可以悟入唯识无境的道理。这是总标,以下征:

丑二、征

何等为三?

提出一个问,这以下解释:

丑三、释(分三:寅一随自在者智转智;寅二随观察者智转智;寅三随无分别智转智)

寅一、随自在者智转智

解释当中有三段:一、随自在者智转智;二、随观察者智转智;三、随无分别智转智。三种智慧,我们先看第一个:

一、得心自在一切菩萨得静虑者,随胜解力,诸义显现。

[得心自在]的心自在,就是他内心有禅定力。有禅定力的时候,他的内心能够使令外境随自己的心意而转变,[境随心转],这是[得心自在],这种人包括菩萨、也包括了成就四禅的声闻人。[得静虑者]就是得到四禅的声闻人。这些得到禅定的人,他在禅定当中,随顺自己内心的观想,能使一切的境界随心显现出来。

比如说:他在禅定当中看到大地,他观想大地是黄金,大地就变成金黄色的黄金;他看到墙壁,观想这个墙壁是如梦如幻的,就能够从墙壁走过去:这就证明外境是心所变现。如果外境跟心是脱钩的、是没有关系的,那你怎么想,你不能去主导它。但事实上不然,有禅定的人心力强,他能够去主导外境,可见这个外境是心里的力量所变现的。

寅二、随观察者智转智

二、得奢摩他修法观者,纔作意时,诸义显现。

前面是讲禅定,这个地方是偏重在智慧观想。已经成就禅定的菩萨、或者是声闻人,在这禅定当中修法观,这修法观就是修学种种的假观。比如说他修不净观,从依他起的角度不净观没有现前,但是他能够随顺他心中的作意,就能够看到种种的脓血、屎尿,乃至种种白骨的境相显现,就是心中只要一作意,就能够使种种的不净相显现出来。这种影像,在禅定当中都是现量境,都是可以真实的见闻觉知、真实的受用。

在《楞严经》上说:一个大阿罗汉,乃至大菩萨(八地以上的菩萨),他入禅定以后,他修法观、假观的时候,能够观整个三千大千世界,我们不要讲那么大,就观一个地球,他观察整个地球,如观掌中庵摩罗果,他看整个地球就像看橄榄一样,每一个地方看得清清楚楚!表示他的心力很强。我们凡夫,《楞严经》说:汝暂举心,尘劳先起。我们凡夫因为有所得的心太重,所以我们很大的能量都没有表现出来。就像大海,我们只认取其中一个水泡;我们在大海当中只认取一个水泡,也就失去了大海其他的部分了。佛菩萨经过修学以后,把心中的执取消灭掉,他把大海的能量再慢慢的恢复过来,所以他在修法观的时候,能够观三千大千世界,如观掌中庵摩罗果;其实这种能力我们也都具足,只是我们丧失了。

从这个地方也可以证明:其实境相是心所显现。否则他心中怎么作意,怎么就会出现什么影像呢?这个地方是讲观,前面讲修止,这两个都是假观,就是有相观。有相观的特色是心生则种种法生,就是有相观。这以下说明无相观:

寅三、随无分别智转智

三、已得无分别智者,无分别智现在前时,一切诸义皆不显现。

前面两个菩萨都是通于加行位,但是第三个是入了圣道的证道位菩萨。证道位的菩萨,有时候对于有为法产生种种的疲厌,他也会在内心当中从假入空,观察有为诸法是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他这样观的时候,就能够从有相的分别,进入到无相的真理。这个时候无分别智现前,[一切诸义皆不显现],一切的身心世界就突然间消失掉,色不可得,受、想、行、识都不可得。

你看阿罗汉,阿罗汉有时候因缘不具足,托不到钵;他五蕴的感受,有时候第一剎那的直觉,也是有饥饿的感受,有余依涅盘还是有一些剩余的果报。但是这个饥饿的感受,他有时候厌倦,他也可以对治。我们凡夫对有为法没办法去抗拒,但阿罗汉内心有圣道,他可以入灭尽定;他内心入了灭尽定跟无分别智生起的时候,那个饥饿感受会消失,受、想、行、识都消失了。假设外境是真实存在的、我们的肉体是真实存在的,那就不应该消失,你是离心别有,你就不应该消失。事实上,当我们修我空观、法空观的时候,即使我们凡夫不能消失,我们修空观的时候,也会感到这个肉体的感受降低,那也说明外境是由心所现。

佛陀弟子有一个叫毕陵伽婆蹉,一个大阿罗汉,这个阿罗汉年纪很大,但是还是到外面去托钵。他经常受到一个居士的供养,这个居士有一个小孩子,每当居士在供养阿罗汉的时候,这个小儿子就很欢喜到阿罗汉面前,抱着他的大腿玩来玩去,毕陵伽婆蹉尊者也很高兴的摸摸他的头,为他说一些简单的佛法。有一天尊者又来到这个居士家,看到居士忧愁苦恼,尊者就问他说:你今天怎么感到忧愁苦恼?他说:我小儿子前几天被贼偷走,不见了!所以我忧愁苦恼。这个尊者听了以后,当下坐下来就入定。在禅定当中现出定自在所生色,就在禅定当中看到贼抱着这个小儿,准备坐船要偷渡到另外一个地方,把这个小儿卖掉。毕陵伽婆蹉所在禅定当中,屈伸臂顷,以禅定力就把这个小儿给救回来。他身体没有动,就是用定自在所生色,在禅定当中把他救回来。那你说这个外境如果外境是离心别有,他怎么做得到呢?

所以我们在行菩萨道之前要知道:我们很多的想法是错误的,但是透过经论的学习,可以慢慢的修正;因为错误的想法,很容易使令我们造业,所有的罪业都是因为烦恼引生,而烦恼的根本是无明,就是你不知道真相。不知道真相怎么办呢?只好跟着感觉走。不幸的是我们的感觉都是错误的。所以说菩萨应该修习六种智慧,来对外在的境相产生认识。我们看最后一段的[证成],作一个总结:

壬二、证成

由此所说三种胜智随转妙智,及前所说三种因缘,诸义、无义,道理成就。

由前面的[三种胜智随转妙智],这个[胜智随转妙智]是加行位的菩萨,乃至于通达位的菩萨;及前所说三种因缘,这是资粮位的菩萨,总共有六种智慧。这六种智慧,简单的说就是[诸义、无义]。诸义就是当我们心一动的时候,[心生则种种法生],我们随着内心的活动,随着自己心中的业力跟心中的作意,就生起种种的境相,乃至于让自己受用;圣人也能够使令[无义],圣人入无分别智的时候,也能够让境相消失。从境界的出现跟境界的消失,知道[唯识无境]的道理是可以建立起来的。

这个唯识无境,你要是修小乘的佛法,可能不是很重要,因为小乘佛法它偏重在我空,不强调法空,不一定要把外境空掉,反正因缘法存在,我不可得,我消失掉就可以了。但是因为菩萨的修学要修善,又要度众生,修善、度众生都必须要在人事中历练,你是没办法逃避的。不能逃避,你就必须了解它的真相。

智者大师把凡夫的菩萨道,分成三类:第一个叫做事六度。就是你这个六度,都是在事相上执着,简单说就是心随境转。我们刚开始行菩萨道,就是仰仗一份大乘的信心,就是一个宗教情操、一个大悲心,但是没有智慧;所以我们在人事当中,我们这一念脆弱的菩提心,很容易被八风吹来吹去,使自己的菩提心很容易就退失掉,这个叫做事六度。

第二个是理六度。理六度就是我们开始去自我反省,去观察外境,其实外境是如梦如幻的,它是由我们自己的心所变现的。这个理观就开始去观照,内心跟外境的执取慢慢的脱落,就是开始修无住的法,但这个时候它的事修会比较忽略,这个叫理六度,它偏重在内心的观想,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重要!

第三个是理事无碍六度。到了一定的阶段以后,他开始从观想当中出来,在人事中作种种的历练。在历练的时候,他的菩提心跟境缘接触的时候,多了一分的观照力,他内心看到境相的时候,能够知道这个影像是不真实的,是我们心所变现出来的,所以他能够无住;但是虽然无住,他还是可以生心,去做他该做的断恶、修善、度众生的事业;他还是在无住当中,作他最大的努力。所以说理事无碍六度,它整个理论的基础,都是建立在唯识无境的道理上;就是你要能够修习无住生心的观法,你一定要有唯识无境的理论作基础,否则你是观不起来的。这一段是说明破除遍计执而证入圆成实的方法。

戊二、释名(分二:己一略释三性;己二广所执性)

己一、略释三性(分三:庚一依他起性;庚二遍计所执性;庚三圆成实性)

庚一、依他起性(分二:辛一问所解法及所释词;辛二答所释词摄所解法)

这一段是解释三相:依他起、圆成实、遍计执的名称。这一科我们稍微回顾一下,看六十六页,六十六页它的主题是乙二、所知相。所知相有一个(丙一)问跟(丙二)答。在答当中,先有一个总答(丁一),再别答(丁二)。答当中分二:(丁一)总标中:此略有三种:一、依他起相;二、遍计所执相;三、圆成实相。这是总答。(丁二)别释,各别的解释,针对三相各别解释。各别当中有六段:一、出体;二、释名;三、释一异;四、辨品类;五、释妨难;六、释契经。这一段的释名就是在六科当中的第二科,各别的解释三相的名称。

我们回到第八十六页。这一科是讲到所知相的第二个重点释名,前面是出体。释名当中分成二大段:一、略释三性;二、广所执性。略释三性当中有三科:一、依他起性;二、遍计所执性;三、圆成实性。依他起当中又分成二小段:一、问所解法及所释词;二、答所释词摄所解法。这个科我解释一下。这个三性的说明都有一个问跟答,问都是问两个东西:第一个所解法,这个法是怎么成立的?第二个这个名称是怎么安立的?一个是法怎么生起?第二个名称怎么安立?回答的时候只有一个,就是从名称的安立,来解释这个法是怎么生起,就是名称跟法的生起是有关系的,你明白它的名称,就知道法怎么生起。这个当中,我们先看第一个依他起,第一个是问所解法及所释词:

辛一、问所解法及所释词

若依他起自性,实唯有识,似义显现之所依止。云何成依他起?何因缘故,名依他起?

依他起就是因缘所生法,就是有六根、六尘、六识。当根、尘、识的因缘法摄用归本的时候,实唯有识,把它收摄起来,其实就是一念的心识,一个明了分别的阿赖耶识变现出来的。但是我们凡夫跟根、尘、识接触的时候,会产生一个似义显现的遍计所执,所以依他起是遍计执的依止处,就是你一定有依他起才会产生遍计执的。这样子讲,[云何成依他起]?何因缘故,名依他起?那依他起是怎么成立的?这是第一个问;第二个,什么理由安立做依他起?这个名称是怎么安立的?第一个是问这个法是怎么生起的?好,我们看回答的地方:

辛二、答所释词摄所解法(分二:壬一由依他生;壬二由依他住)

壬一、由依他生

这当中有两段:一、由依他生;二、由依他住。这个依他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是依他而生,第二个依他而住。先看依他而生:

从自熏习种子所生,依他缘起故,名依他起。

从自熏习『熏』这个熏应该改成种,从自类熏习的种子而生。这个依他起就是由依他而生。这个依他起是怎么产生的呢?是从一个自类熏习的种子所生的,所以依他起的法是有种子的,不像遍计执完全从自己的妄想捏造出来的。这个依他起是有实种,有真实的业力跟名言种子所生的,所以它是[依他缘起故],它要依托种种的因缘而生。

比如我们看这个花,我们刚开始总认为花是自己产生的,有它独立自主的体性,事实上不然,花的生起是依他,是由其他的因缘使这个花出现,它自己不能决定它的性质,不可以的。所以依他而生,就是说它的生起必须要假藉[他],有外在的因缘而生起的,它自己不能决定它的性质,这依他而生。第二个依他而住:

壬二、由依他住

生剎那后,无有功能自然住故,名依他起。

依他起生起以后,它自己没有能力使自己安住不动,因为它刚开始生起的时候,是靠其他的力量生起的,所以它不能决定;它的力量是剎那剎那生灭的,因为你是由种子所生,那种子是剎那生灭,这个果报自然剎那生灭,所以它没有能力使自己安住不动。这个叫依他起,就是依他而生,依他而住。好,我们休息十分钟。

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当赘婿被休,我带领全家荒年求生
当赘婿被休,我带领全家荒年求生
李平安意外穿越成为古代赘婿,并被女方给当众休掉。 看着眼前残疾的父母双亲,一如既往厚待己的兄长,以及怨气颇深的大嫂,李平安甚是崩溃。 为何? 因为这原主实在是妖孽,当初做赘婿时跟家里断绝关系,一文钱都不舍得接济父母,现在却落难,竟然要奢求家人收留? 不过他能怎么办?只能先硬着头皮安身,然后撸起袖子加油干! 好在李平安是个有头脑的人,有一双能发现财富的眼睛,生活不愁。看蛇鼠争斗,他发现五灵脂,看小
他们叫我王大锤
快穿:拯救那个反派小可怜
快穿:拯救那个反派小可怜
【双男主+主攻+快穿系统+甜宠爆棚1V1】 锦辰作为快穿局逆袭部大佬,眼看就要完成工作,一道任务直接将他重新送回三千界。 “临时工作调剂,去拯救小世界的反派。” 锦辰:? 可谁知…… 清冷自闭小少爷牵住他的手:你……不能离开我。 乖乖少年红了眼圈:你自己说喜欢我的,不能说话不算数! 傲娇影帝伸手求抱:你救了我,就要管我一辈子。 冰冷将军放下骄傲:陛下曾经说的……可还算数? 锦辰:宝宝我来啦!真香
山不语十二
父凭子贵?短命夫君想上位
父凭子贵?短命夫君想上位
沈桑宁和继妹双双重生。 前世,沈桑宁被继妹换亲,嫁了纨绔,继妹兴高采烈地成了世子夫人。 可最终,世子早亡,反而纨绔浪子回头成了战神。 重来一次,这回继妹要嫁纨绔,却不知前世沈桑宁私下苦心经营,才让纨绔功成名就。 沈桑宁冷眼看继妹跳入火坑,自己嫁给了高冷孤傲的世子爷。 这次,她决定要在短命夫君死之前生下小世子。 奈何世子心里只有江山,日日禁欲,沈桑宁只好想尽一切办法靠近他、引诱他....
沙拉薯条
官道之绝对权力
官道之绝对权力
安江以选调生第一名上岸,怀揣为民之念,投身官场,却被无形大手拨至乡镇,赘婿身份受尽白眼,两年之期已满,组织部一纸调令,峰回路转,安江华丽蜕变全县最年轻正科级干部……且看安江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手掌绝对权力!
天选之主
快穿:所有人都知道我是好人
快穿:所有人都知道我是好人
关于快穿:所有人都知道我是好人:三千小世界,恶女千千万。舒姣的任务,就是弥补这些被各式各样恶女毁掉一生的人。从此……。她善良、大方、爱国、漂亮,不就是爱花点钱吗?给她!。撒谎?什么撒谎?她那么柔弱、那么仁慈,怎么可能撒谎呢?。假名媛?不,她就是真名媛!……简介无能,请看正文√注:并非全是爱情故事,架空文学,喜欢咱就看,不喜欢就退,小可爱们手下留情呀~
甜桃桃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