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道争锋

第四百九十五章 两百年前的技术(1/2)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四百九十五章 两百年前的技术

是的!航海业!

对于李适来说,将来想要让涿郡成为进攻匈奴的北方核心,那航海业就是必然需要发展的一门技术。

而发展航海业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贸易,而是为了食物,或者说捕鱼。

还是那句话,至少李适认为自己解决掉后勤问题,现在想要打败匈奴真不是什么难事!

这时候的匈奴刚刚成为的草原霸主,纵然手上有控弦之士三十馀万,但他基本上采用得是五出一的义务兵制,匈奴人口绝对没超过两百万,这就是现在匈奴最大的弱点。

如果真让匈奴学会华夏文明,又喊出非汉既胡这种具有影响力的口号,把整个草原部族力量给统一起来,那个时候的匈奴才是真正的匈奴帝国。

现在自己想对付匈奴,真正问题还是在后勤,与双方间实在有些远得离谱的距离上。

汉武帝有他老爹跟爷爷攒下的大量物资,打到最后还需要拿白鹿币骗人,可以说为了钱那是连脸都不要了,而李适没这么厚实的家底,就更是要自己一点点积累了。

所以,利用航海业来发展食物,而用这些食物来支撑广阳郡的发展几乎成为必然。

因为广阳郡的地理位置让它能成为北方区域的核心,在北伐时能成为最方便的进攻据点,某种程度上来说,它的作用在这时代,就是跟河套平原差不多的。

但广阳郡比河套平原相比,差得是它本身可耕种土地不足,让广阳郡很难成为大城市。

为什么在唐朝以后,北京或者北平这地方就突然凸显了出来,让它的地理位置显得特别重要,其中很重的原因就是京杭大运河的开辟,让江南地区的粮食能够运送到北京来。

现在哪怕李适知道广阳郡非常重要,蓟县更能成为北地中枢的位置。

但这里也很难支撑起一座超过五十万人的城市,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粮食不够。

甚至就算蓟县到洛阳的这条永济渠成功打通,如果它无法实现自给自足,必须要洛阳运输粮食过去的话,那对李适来说,肯定也是一个相当大的拖累,所以想办法让广阳郡自给自足,绝对是发展广阳郡首当其冲的要事。

至于想要在完成永通渠的道路后,再让从会稽接一条运河到洛阳,让这一大段的道路真正成为京杭大运河,那李适只能够说,就算这是个不讲道理的精气时代,怕也至少需要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时间。

现在想想也就行了,还是现实点,先把永济渠建起来再说吧。

回到原点,粮食这种东西不像钞票,靠着印钞就能强行把问题向后拖延。

在北方土地上,粮食这种东西一年只能够种植一茬,而粮食对本地本就不算多的土地来说,想要积累到足够讨伐匈奴的程度还是省省吧,指望这,还不如指望永济渠早点通好了。

但李适的问题是,粮食不足,那北方的发展速度就会变慢,发展速度慢,自己想要在永济渠通渠后直接运粮,然后发动对匈奴的战争也就变得不现实了。

所以,想要快速解决掉广阳郡食物问题,让广阳郡快速发展,甚至成为一个五十万人大城市的办法,就是发展航海业与捕鱼业。

倚夜听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陆叶唐遗风
陆叶唐遗风
弱者声嘶力竭,亦无人在乎,强者轻声细语,却能深入人心。一棵熊熊燃烧的天赋树,每一片叶子都承载着不同的灵纹,宗门被灭,沦为矿奴的陆叶凭此成为修士,搅动九州风云。
莫默
人道大圣陆叶唐遗风
人道大圣陆叶唐遗风
弱者声嘶力竭,亦无人在乎,强者轻声细语,却能深入人心。一棵熊熊燃烧的天赋树,每一片叶子都承载着不同的灵纹,宗门被灭,沦为矿奴的陆叶凭此成为修士,搅动九州风云。
莫默
修仙:从提升灵根资质开始
修仙:从提升灵根资质开始
《修仙:从提升灵根资质开始》 周寻穿越修仙世界,成为红叶坊中的一位散修。 好在他发现,自己灵根资质竟然能够不断提升。 下品灵根、中品...
炎陵黄桃好吃
直播不整活,那你直播什么?
直播不整活,那你直播什么?
【直播+整活+女主播+系统】 获得直播整活系统,只要整活成功就能随机获得奖励! 江南:我给你们变个魔术。 呆小妹:什么魔术? 江南:把你直播间变没! 说完,江南将手伸到自己腰间..... 呆小妹:!!!你神经病啊! 【叮,恭喜宿主整活成功,奖励一个亿!】 【叮,恭喜宿主整活成功,奖励亿万豪宅一套!】 【叮,恭喜宿主整活成功,奖励限量跑车一台!】 【叮,恭喜宿主整活成功.........】
是个意外
嫁给病秧子后,王妃抄家被流放了
嫁给病秧子后,王妃抄家被流放了
“快快快,手脚麻利点,王府来人了,快将大小姐塞进花轿里,别误了吉时。” 嗯?听起来有点强嫁强娶的意思,这大小姐真可怜。 等等! 她睁开眼,看着眼前的花轿,整个人都懵了。 合着要嫁人的,是她? 嫁人也就算了,对方是个病秧子也算了,为什么还和公鸡拜堂? 看着眼前华丽的王府,她忍了,谁让以后她也是有钱人呢!只要熬死所有人,她就是王府的主人了! 可谁知,刚嫁进去,还没洞房呢,就被皇帝抄家流放了。 她:“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