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收藏大玩家

第481章,鸡血石,青田石印章(1/2)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481章,鸡血石,青田石印章

沈瑜和克里斯蒂娜,赶到了时代拍卖公司的大厦,汇合了张小琴和曾晴,一起参加时代拍卖公司的拍卖会场。

时代拍卖的新春拍卖会,分为了五场。分别是瓷器工艺品玉器(上午拍卖),文房杂项专场与古籍善本专场(下午拍卖),18点~19点是近现代书画专场,19点开始古代书画专场。

沈瑜已经看过了预展,准备参加的是下午的两场拍卖。

克里斯蒂娜第一次参加华国的拍卖,对拍品与流程都很好奇。

文房杂项的拍卖会,从一块端砚开始。

沈瑜因为想拍的东西都不贵,因此,悠闲地看着拍卖会场,偶尔会与克里斯蒂娜、张小琴和曾晴三人聊天。

砚台,笔,纸的拍品很快结束,开始拍卖老墨。

拍卖三组清朝古墨的时候,沈瑜都没有举牌。

当一组70年代的徽墨开始竞价,沈瑜举起了竞价牌。这组徽墨,是魔都墨厂的五石漆烟墨。

这些老墨的市场价格,在08年,07年的时候。,大约是400元到500元之间。由于竞争不激烈,沈瑜已用2300元的价格,买下了这一组四块,共四两的徽墨。

紧接着,又拍下了两块70年代的屯溪胡开文墨厂的超顶漆烟墨。

他放弃了一组清末的定版墨,等到魔都墨厂的老墨再次上场,他再次举牌。

顺利拍下这组徽墨。

张小琴曾经跟着沈瑜到魔都墨厂去买墨,知道他买徽墨的喜好。克里斯蒂娜没有使用过墨块,不感兴趣。

曾晴则是不了解其中的门道。

她对沈瑜说:“小沈,我看你没去买清朝的墨,反倒去买70年代的墨,为什么?”

沈瑜心想,我能去买假的吗?他想好说辞,才说道:“清朝的墨,我不懂。这些魔都墨厂的产品更有保障,我买来是要自己使用的。”

“那个时候墨,有保证吗?我记得小时候用过墨厂生产的学生墨,似乎感觉一般。”曾晴问道。

张小琴小声说:“曾姐,这个问题我知道。”他曾经听沈瑜说起徽墨的种类,就向曾晴讲起了学生墨与高档墨的差别。

曾晴听完,惊讶的说,没想到:“你这么年轻,对这些文房四宝了解的这么多。我看过好多年轻人,连墨块作用也不知道,还以为是砚台研磨出黑颜色。”

张小琴解释:“我曾经跟着沈总一起去过墨厂。”

沈毅看到对后面的几个拍品不感兴趣,就解释道:“生产徽墨的几个大厂,他们所用的配方和制作标准,基本是沿袭了清朝几个著名墨庄的办法。他们所用的产品标号,分别对应以前的名称,在很长时间里,大厂的产品质量是有保障。

几个人讨论笔墨的质量的时候,印章类拍品开始拍卖。

第一件上场的是方介堪的印章,起拍价为5000元的。沈瑜用25600元拍下印章。之后拍卖的是齐白石的两枚印章,因为竞争太过激烈,沈瑜没有举牌。

第四组印章,是陈巨来篆刻昌化鸡血石印章,沈瑜用47000元拍得。

曾晴看到沈瑜放下手中的竞价牌,就问道:“你很喜欢印章吗?我记得你说过自己会篆刻。”

沈瑜笑着答道:“我自学的专科,但是和大师相比差距太大,遇到了大师作品,当然要买下来。这两枚印章我都能用得到。”

他看看后面的拍品,已经没有感兴趣的东西,便对几人说:“我去办手续付款,你们要不要休息一下?等一会儿还会有一场。”

曾晴三个人决定去喝热饮,暂时休息。

沈瑜去付款办手续,遇到了正在接待朋友的高琦。

齐东野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订婚当天,前任他要来抢我
订婚当天,前任他要来抢我
她,在悄无声息中,已经喜欢他长达五年之久。因为两家的联姻,她不得不搬去与他同居。暗恋被撞破的那一刻,她鼓起了全部的勇气,向他表白:我喜欢你,我能追你吗?”然而,他却冷漠地看着她,吐出一句:“我不稀罕你
佚名
我的1977,从看穿一切开始
我的1977,从看穿一切开始
【年代+公社+打猎+致富+报仇+弥补遗憾……】本书又名《致敬曾经一起走过的日子,那时我们正少年》悲催了一辈子的李卫民重生了。重生在1977年,和未婚妻即将生米煮成熟饭的关键时刻。正值18岁的人生十字路
推拿医生
未婚妻要退婚,我反手娶她老祖
未婚妻要退婚,我反手娶她老祖
萧云穿越到玄幻世界,开局就遭遇了被未婚妻退婚的经典名场面,但他并没有喊出那一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而是邪魅一笑。“想退婚可以,但必须让你家那风韵犹存的老祖宗嫁给我!”此话一出,未婚妻
百炼成神
凌云天途
凌云天途
奇谋算尽官场事,正气浩然天地魂。红颜知己身边伴,悲欢离合生死梦。且看一代官场奇才陆羽,一个县长秘书的跌宕起伏官场人生!
风和暖阳
诬陷我谋反,我真反了你慌什么
诬陷我谋反,我真反了你慌什么
穿越大乾,赵煜成为了大将军府的世子,本以为可以纸醉金迷,三妻四妾,却不想被扣上谋反的罪名,面临斩首!正所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可到了赵煜这里却是,君叫臣死,臣就反了……手握三十万赵家军,又岂能久居人
清风无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