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明

第685章 亩产量三万斤!(1/2)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685章 亩产量三万斤!

张准要让玉米大力的推广开来,少不了农科司的努力。农科司的努力,有两个方向。第一个,就是积极改善玉米的品种,提升玉米的产量。亩产量只有三百斤的玉米,肯定是要被唾弃的。但是,如果亩产量超过五百斤,接受的人就多了。要是亩产量超过六百斤,不用虎贲军强迫,百姓们自己都会积极的种植了。

积极发展间作套种,中国早在公元前一世纪的西汉《氾胜之书》中,就有关于瓜豆间作的记载。公元六世纪出现的《齐民要术》一书,更是明确的叙述了桑与绿豆或小豆间作、葱与胡荽间作的经验。宋代以后麦豆间作、棉薯间作等已较普遍,其他作物的间作也得到发展。

张准缓缓的说道:“要是有大商家加入,自然最好。要是没有,也没有关系。第一钱庄,是可以贷款的。当然,贷款不是贷给私人,是贷给多个农户的合作体。或许,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合作社。”

这一次,连徐正明都目瞪口呆了。

宋应星思索片刻,欣然说道:“要是这样的话,积极性保持的时间,会长很多。可能,相对于单门独户的生产,大型化的农庄,还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在面临困难的时候,农庄有更大的应对能力。”

宋应星失声说道:“什么?两千斤?”

张准继续说道:“其实,红薯真的是个好东西。红薯本身可以吃,茎叶也可以吃。人可以吃,牲畜也可以吃。在丰年的时候,可以用来喂养牲畜,增加猪牛羊的产量,丰富市场。在饥荒的时候,就是人的主粮。”

宋应星用力的点点头。

张准笑了笑,缓缓的说道:“其实,玉米的产量还没有什么,红薯的产量才是最可怕的。很多地方,一年可以种两次红薯。一亩地的红薯年产量,加起来超过两万斤!”

“或许,这些农作物的味道,大家还有些不习惯。我知道有些人说玉米的味道怪怪的,红薯的味道也不好,土豆更是不知道应该怎样弄来吃。但是,必须告诉大家,这些都是真真实实的粮食,是可以满足人体的需要的。在灾荒到来的时候,总要比草根、观音土的要好。”

但是,张准决定不揭穿这里面的隐情。他决定用这个数字,来刺|激一下宋应星,让宋应星有点愚昧的自大思想,出现裂缝。自己对宋应星有期望,有期待,还有给他一点点的压力。玉米是外面传来的农作物,咱中国人什么都好,就是一点不好,天朝上国的思想很严重,反映到农业生产方面,只看重粮食作物,只看重五谷,其他的都被蔑视。玉米这个外来的新生物,被蔑视是自然的。

好大一会儿以后,宋应星才艰涩的问道:“都督大人,你不是在信口开河吧?红薯那个东西,如此的神奇?”

如果每亩地玉米产量可以达到两千斤的话,青州府总共有三百多万亩的田地,加上山区的土地,超过一千万亩,可以用来种植玉米。每亩两千斤,一千万亩,就是足足……宋应星感觉自己的思维,有点跟不上了,脑海里甚至有点窒息的感觉。

说到这里,张准的语调,逐渐的低沉下去,冷峻的说道:“外面的情势,或许你们不太清楚,才没有感觉到推广这些外来作物的紧迫性。我现在告诉你们,外面的情况,非常的不乐观。”

农作物的间作,包括高、矮杆作物间作和不同作物种类间作,如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绿肥作物、饲料作物的间作等多种类型。最常见的间作,就是小麦与蚕豆间作,甘蔗与花生、大豆间作,高粱与粟间作等。林粮间作中以桑树、果树或泡桐等与一年生作物间作较多。

他的确有点排斥外来的农作物。这种思想,他从小就有,并不是长大以后才形成的。在他看来,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连老祖宗的东西,都不给予真正的重视,整天想着外来的农作物,那算什么事?搞好自己的本行是正经!

宋应星犹豫片刻,缓缓的说道:“大人,在下愚直,有话就直说了。这个集体农庄,目前看是挺好的,生产的效率很高,屯丁的干活积极性也很高。但是,时间久了,生产效率可能会下降的,屯丁们可能会有其他的想法。要是不作出一定的改变,这个农庄无法长久存在。”

张准说道:“的确如此。有关政策方面的指引,大都督府政务部会有详细的条文颁布。农科司方面,主要还是关注技术进步。下面,我们研讨一下有关轮作的问题。”

嗯,这个完全是心理上的惯性思维作祟的问题。就好像是当年的番茄,一直都被认为是有毒的,谁也不敢吃,还被附上了多种多样的荒诞的色彩。其实,只要大家都接受玉米的存在,它的味道,就会好得多。

“然而,水稻和小麦这两项主要的农作物,想要一下子提升太多的产量,不太可能。因此,我们还是要在其他方面下功夫。特别是在玉米、红薯、土豆这三者上下功夫。宋应星,你对水稻和小麦的研究,都很有经验,我希望你可以专心致志的对这三样的农作物进行研究。”

张准点头说道:“你们先走吧。徐正明,你留下,我有事情和你单独谈。”

张准有条不紊的说道:“这当然是有风险的。这个世界上,没有包赚不赔的事情。但是我相信,各行各业有才华的人还是很多的。只要条件允许,他们一定能走出自己的路子来。只要赚钱的人比亏本的人多,贷款就是没有风险的。”

说真的,玉米传到中国,已经至少有三十年的历史了。在万历初年,随着海上贸易的放开,玉米就传入了福建等地。福建当地的官府,在开始的时候,也曾经小规模的推广过种植。但是,为什么后世这么好的东西,无法迅速的推广开来?无非两个原因。

“古语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农庄的屯丁们,发现自己的收入和产出完全不成比例,他们肯定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怠工办法,破坏生产。即使有监工,也无法完全保证磨洋工的现象出现。除非是大人大幅度的提高他们的收入,让他们的收入,和外面的民众持平。”

张准微笑着说道:“正是如此。我用农庄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好像农庄这样的生产方式,其实是可以推广到农林牧副渔的所有领域的。湖泊太大,一个人管理不了,那没有关系,可以几户人家,甚至是几十户,几百户的人家,联合起来经营。出海捕鱼,一家人没有足够的钱买渔船,可以多家联合起来。”

宋应星有点不情愿的说道:“谨遵大人的吩咐。”

对于农作物的轮作,宋应星是绝对有研究的,他还撰写过专门的著作。因此,在这个领域,他是有充分的发言权的。

宋应星直言不讳的说道:“屯丁们的收入,和他们的产出,严重不成比例。比如说,第一农场,年产粮食几百万斤,分到屯丁手上的,却只有几十万斤。屯丁的获得,是产出的三成左右。而其他的分田到户的民众,每亩地只要上缴四十斤的赋税,剩下的都是自己的,收入是产出的八成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九成。这么大的差距,肯定会引起屯丁们的心理不平衡的。”

张准肯定的说道:“我没有说谎,你们可以自己尝试。你们的尝试,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点,要尽可能的培育高产品种。第二点,就是监视整个生产过程。”

第一个,是当时的玉米,产量其实不咋的,和水稻、小麦相比,完全没有优势。一般屋前屋后的玉米产量,都只有两百斤左右。因此,要让百姓不种水稻和小麦,改种玉米,那是不可能的。第二个,就是玉米不太好吃。没改良过的玉米,的确很难吃。玉米刚刚传进来的时候,福建当地的民众,都是拿玉米来喂鸡喂猪的,人根本不吃。

拉丁海十三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完蛋,我被鞑子包围了
完蛋,我被鞑子包围了
《完蛋,我被鞑子包围了》现代人凭借一己之力,将大明资本化
挑灯看剑
四合如意
四合如意
谢太后死在权势滔天的那一年。臭名昭著的她,不但没受到报应,反而穿到六十四年前。敌人尚未出生,她就赢在了起跑线,这就是做了祖宗的好处。……上辈子装作贤良淑德,却人人叫骂。这一生干脆不再遮掩。结果好像与她想的有些不同。打人,落得贤孝名。分家,族人自愿追随。杀人,也成了仗义之举。谢家娘子心善,人又好,大家都知晓。谢玉琰:惟愿天下安定,兴盛太平王晏:不信*****V裙:五四二八壹四零二五粉丝值2000+
云霓
玄幻:从圣女收徒开始
玄幻:从圣女收徒开始
【无敌 热血 快节奏】 如果是十万年前,武行者无数,有很多修武之人行走天下,剑指诸天。 而如今,修行败落,只有少数人能够登上山门,寻找属于自己的机缘。 然而,他穿越而来,意外获得无名宝塔,寻找武道没落的原因…… 天道崩塌,诸神陨落,他剑指玄天,遨游天际。 且看一个废物少年,如何靠机缘逆袭,纵横诸天! 一切,都要从圣女收徒开始说起……
佚名
你们都追女主?那女魔头我娶走了
你们都追女主?那女魔头我娶走了
(单女主-日常贴贴-保证糖够-有修炼体系-背景宏大) 沈亦安穿越某网站不规范小说之中,成为头顶大草原的男主一号,大乾王朝六皇子,楚王殿下! 一个女主,N个男主,这难道不是汤姆猫多重奏,不是对纯爱战士的亵渎! 好好好,你们都去追女主,你们都喜欢草原放牧,都喜欢策马奔腾。 那女魔头我就娶走了。 你们还在为女主争风吃醋时,女魔头已经在我怀里哼哼唧唧让我别欺负她。 你们以为自己即将成功时,女魔头已经和我
纸包
重生后,短命丈夫为她谋生局
重生后,短命丈夫为她谋生局
【先婚后爱 宅斗 重生 短命鬼 甜宠】 上一世,她倾尽所有,只为给夫家在朝堂之上拼得一席之地,护夫家百年昌盛。 可得到的,却是娘家家族败落,再无翻身之地。 她本以为夫君会帮她,哪怕为她娘家进上一言,可夫君却冷眼旁观,还背着她找了外室,生了孩子。 她成了天底下最大的笑话…… 再睁眼,她重生了,这一世,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与那个男人退婚。 她要先脱离那个男人,再让他死无葬身之地。 本一切都在她的掌控之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