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剧宗师

第210章 七侠五义(1/2)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210章 七侠五义

不管申江京剧院的领导们如何追悔莫及,林雁秋加入燕京“楼剧团”的事情却已经成了定局。

而随着林老板的正式加入,京剧《四郎探母》也开始在天桥剧场排练起来。

此剧为“楼剧团”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封箱戏,沈月楼以及“楼剧团”的一众演员,自然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封箱戏是旧时戏班的一种习俗。

每年旧历岁末,戏班都要封箱休息,而在封箱前所举行的最后一场戏就是封箱戏,由演员们各演一出拿手戏,而最后一出则是最为精彩的、最值得期待的大戏。

定下剧目,分配好角色,排练便紧锣密鼓地推行起来。

“月香师姐,唱这段时,您的声音再松弛些,带着点威仪,毕竟,您在这出戏里去萧太后,那种大权在握的感觉要拿捏住。”

“好的,我再试试。”

与周月香说明了问题,沈月楼又转头说了李月芳和李月鑫表演上的瑕疵。

经过一番调整之后,大家的表演果然更顺畅了一些。

排练的间隙,沈月楼刚想问下学员集训营的情况,忽然,他的手机又叮铃铃响了起来。

接通电话,却原来是皖州电视台主管皖州卫视春晚的导演。

“沈老板,您现在是皖州的文化名人,家乡的春节晚会您可不能不参加啊?鄙人有幸看过您在戏曲频道的一段表演,您在其中运用了黄梅调的元素,可见您对家乡还是有感情的。

皖州春晚向您发出诚挚邀请,还请您能来参加皖州春晚舞台的录制。”

皖州春晚舞台?

问清了录制日期,沈月楼只得抽出一天时间过去录制。

人毕竟不能忘本,皖州春晚的播出时间是腊月二十八,与华夏总台的春晚也不冲突。

……

终于要开播了,可真是让人好等啊。

自从燕京卫视发布要录制《燕京评书大会》的消息,杜乔新一直就在密切关注。

等了整整两个半月,才终于等到节目开播的消息。

晚上八点,一直等在电视机前的杜乔新立刻打开了燕京卫视。

听说这才评书大会陈连元陈先生也会参加,也不知这一次他会说哪一部话本。

节目一开始,在庄重平和的音乐声中,一段旁白开始出现:“这是一门说书的艺术,两千年来源远流长的历史积淀让这么艺术成为讲故事的最好方式,这种华夏独特的传统文化激发了新时代下的艺术传承。

评书,一种最简单的艺术表现手段。

一人、一扇、一醒目、一方帕,便可浮现千军万马,浩瀚苍穹。

评书,又是一种内涵深奥的艺术表现形式,胜败兴衰,人间百态,上下纵横,古今中外。

每个时代,评书都担任着传递智慧、传播正气、传承精粹的责任和使命。

《燕京评书大会》,全国首档,必将华美绽放。

说好华夏评书,讲好华夏故事。”

片头一过,电视里随即播出了沈月楼演唱的那首《说书人》主题曲。

“路边的茶楼,人影错落。

街上传来,两三声吆喝。

人前摇扇,醒木拍桌。

各位看官,你细听分说。

这江山风雨,岁月山河。

刀光剑影,美了多少世间传说。

蔺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来到蒸汽工业的新世界
来到蒸汽工业的新世界
在蒸汽与神秘的时代,成为函授的奇术学院学生,这是夏德没想过的事情。耳边呢喃的声音奏响,谁人在朗诵异乡人的诗章——旧日的神与异界的人,当黄铜色的命环轮转,黄金符文在闪烁。蒸汽跃动,炉火闪烁,遗物回响,旧神复苏。浓雾后伸出的手,拨开疯狂时代的朦胧帷幕。远方的客人在旧大陆的土地上探索,拨动着下一个时代的旋律。踏过时光之门来到此处,夏德放下手提箱,望向头顶的银色月光。
咸鱼飞行家
都市仙尊洛尘张小曼
都市仙尊洛尘张小曼
“一代仙尊”洛尘遭人偷袭,重生回到地球。 地位普通的他,面对女朋友的鄙视,情敌的嘲讽,父母的悲惨生活,豪门大少的威逼挑衅。他发誓,一定要改变命运的不公,站在这个世界的巅峰,告诉所有人,他洛尘,曾经来过。
洛书
逆天改命,凡人成仙记
逆天改命,凡人成仙记
大道四十九遁其一。在这残酷天道里修真者四处寻找一线成仙生机,而凡人的路注定要更难走。 洗去凡尘磨得灵根,淬炼道心,在这天地不仁,万物为刍狗的世界斩除妖魔,挥断手中剑,寻得道法万千,终成一仙。
佚名
老宾利也是宾利
老宾利也是宾利
“你跟姨说实话,到底是不是在玩姨的感情?姨一把年纪了,顶着世俗的目光和你在一起,觉得你才是姨的真爱。” “刚认识的时候你总说姨有女人味,姨漂亮,昨天晚上你让姨帮你洗衣服,姨也给你洗了,后面你又想和姨……” “姨觉得你还小,没有同意,怎么你一回家就把姨拉黑了?给你打电话你也不接,对姨有什么不满意的你可以跟姨说,不要这样对姨,我受不了这刺激,乖乖不要这样对姨好不?回到姨的身边,姨什么都依你,如果你
李知漫
抗战之关山重重
抗战之关山重重
老哲写实风格抗战新书 “我们一定会回来的!”有军官对手下数千名官兵说。 可是自打他们出关以后,侵略者强大,国尚危急,家又何安?战线一路向南,战关山无数,却又丢关山无数,直至苍山之巅洱海之畔! 回望来向,狼烟无尽,关山重重,多少官兵埋骨他乡?一场抗战打了十四年,几人又能返回故乡?
老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