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十章 较量(三)
“为什么只奉世代燕王的号令,别人怎么不行”?朱棣感到有些奇怪,追问道。陈天行这个条件退得很古怪,不由人不好奇。况且私设部曲罪名甚大,他不敢答应,也不敢保证朱元璋一定能答应。
第一条其实是辽东战役中,朱棣与女直人和议的翻版,没什么改动,所以朱棣当即拍板,答应停战后上本给朱元璋,尽力促成此事。
陈天行一口气把话说完,接着品茶水去了。在中原呆久了,喝茶的口味道也刁了,再也不习惯黑心商人运到北方的劣质茶叶,这种江南地道的“吓煞人香”才对他的口味。大帐中一片宁静,朱棣、徐增寿、张正心都在年少气盛时代,封狼居胥是很多少年人的梦想,至于封完了狼居胥后如何,大家考虑得的确不算很多,目前最有效果的办法是移民。辽东南部地区可以移民过来,永久占领。辽东北部,恐怕没有汉人能生活得下去。陈天行所说不过给其他部落开路的话,的确有些道理。
“增寿,正心,你们留下,我们三个人一起听他有什么说辞”。朱棣把走到门口的张正心和徐增寿叫住。辽东太大,震北军将领平时都分散在各自负责的区域中,一直侍奉在朱棣身边高级将领,只有参谋长徐增寿、近卫旅长张正心二人。经历辽东战争的实战检验,震北军编制稳定在三三制上,与武安国最初设想稍有不同的是,朱棣经和部下讨论,增加了一个独立的近卫旅。张正心是这个旅的旅长。近卫旅除了负责燕王安全外,在战争时还要承担预备队的任务。
“保留武装,不听调遣,这和原来没有内附的金山部没什么区别啊!陈兄这个价钱要得也太高了,我看金山部既然内附,这勇士们呢,还是让他们回家为好,免得哪个御使抽疯,参上一本,说金山部归附后图谋不轨,到时候大家脸上都不好看”!陈天行这个时候来谈归附,明摆着是看准了大明被蒙古偷袭初战不利的当口,以图获取最大的利益。徐增寿想明白其中原委,开始着地还钱。
“免礼,说吧”,燕王朱棣不动声色。
“不行,这一条父皇不会答应”。朱棣给出了他预料中的答案。
“见过燕王殿下,金山部那颜胡和鲁有要事相禀”。被搜检过没有挟带利器后,随侍卫旅长张正心走进大帐的陈天行大声自报家门,上身微曲,施了个标准的蒙古礼。
“听了燕王调遣,相当于听了朝廷调遣,这已经是陈某最后能承诺的事,请燕王殿下务必思量金山部现状”!陈天行期盼地看着朱棣,等待着他的答案,平静的表情掩饰住心脏的狂跳。
从进帐那一刻,这个不大说话的年青人就吸引了陈天行的注意力。从行为上判断,此人在震北军中应该是除了燕王之外第二号决策人物,不敢怠慢,陈天行赔着笑脸解释:“我仅仅代表我们金山部来议和,不,可以说是和燕王殿下做一笔交易,刚才,不过是在分析彼此的筹码,也好漫天要价,着地还钱不是”?
“首先,我们金山部要求迁移回辽阳、开元一带,辽河以南你们汉人聚居的地方,我们不去,辽河以北,开元、泰宁这些已经被你们占据的地方一直到捕鱼儿海,我们世代居住的牧场得依然允许我们金山部自由放牧。作为回报,金山诸部归附大明管辖,我们和女直诸部一样,共同奉大明皇帝为天可汗。大明可以在这些地方建造城堡和商栈,但不能向金山部收税”。陈天行唯恐对方听不清楚,一字一顿。张正心取来纸笔,一字字记录。
“我知道燕王殿下不会答应,害怕我金山部恢复实力后会背弃大明,不如这样,和议成功后,我金山部勇士将追随燕王殿下把马刀劈向任何敌人。这样我们金山部等同于我金山部自断退路,自然不会有人怀疑我们会背叛大明”。陈天行提出了自己的退步方案,一旦把战刀举向本族,金山部就彻底被蒙古诸部抛弃,这个代价的确很大。
朱棣挥挥手,让左右退下去。正在帐中的徐增寿疑惑地看了陈天行一眼,和张正心一同帐外走向帐外。
“你们金山部的各级官吏任命后必须上报朝廷,上报后不得随意撤换更改,朝廷也会给他们发俸禄”。朱棣淡淡地补充了一句,措词尽量在对方可接受范围内。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既然陈天行把这件事说成了交易,金山部肯定要求大明给予足够的回报。这是笔天大的交易,朱棣不用再看地图就知道其内在价值。金山部本来也应该属于漠东南蒙古的一部分,因为他势力过于庞大,人们才习惯以其老巢金山名之。越过金山部领地,没有其在身后断绝物资通道的威胁,震北军可以直接插到蒙古人身后,以翁牛特、乌齐叶特为主的漠南蒙古诸部的老巢届时将毫无屏障地暴露在震北军面前。整个明蒙战局可在和议达成的瞬间决定胜负,届时,失去了东北屏障的漠南蒙古将第一个成为交易的牺牲品,东线大宁之围一战能解,璞英和张翼的部众反而成了吊住捏怯来嘴巴的鱼钩,让他吐不出来,吞不下去,只能眼看着震北军和安东军前来收线。北路,苏策宇的马队可以直奔北和林,端了脱古思帖木儿的老巢。说不定李善平都有生还的希望。这个馅饼实在太大了,大得超过三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十多天前,陈天行终于赶到了燕王的队伍附近,凭借武安国的亲笔信,朱棣在当天晚上就召见了他。虽然早有心里准备,震北军处理事情的速度还是快得让陈天行感到难以置信。走遍西域和中原,仅仅在燕王麾下有这样的办事效率,整个震北军运转得如一部机器般协调,稳定。这更加让他相信了自己对时局的判断,横下心来要不惜一切代价完成自己的使命。
“第二,也和女直诸部一样,各部所辖之地,皆为大明领土,大明可派遣官吏,管理在金山部走动的其他各族百姓,但不得插手金山部内部事务。如果双方百姓冲突,金山部蒙古人打死了其他各族,我们会交出一个凶手。其他各族百姓打死了金山部蒙古人,也要一对一抵命。谁也不能欺负谁。其他律法条款参照此款,对等制订,双方要立碑为证,永不反悔。作为回报,金山部永远向大明其他部族百姓敞开,大明商人可以随意来做生意,开工厂,金山部负责这些人的安全和财物不受不法之徒抢掠。”
陈天行一边品茶,一边慢慢地等着燕王把地图插满,用手一指地图北部的位置,轻声问道:“敢问燕王殿下,这样步步为营地推进,震北军有那么多的兵吗?”
“是”,告密者弯着腰,倒退着出了房门。几乎垂到地面上的头掩住了他惊诧的表情。因为在最后那一瞬间,这平时在锦衣卫指挥使面前喜怒不形于色皇帝的脸上,他不小心看到了一丝奇怪的温柔,带着些悲凉,带着些无奈。
“那胡和鲁将军如何看本王摆在地图上这两颗子呢”?朱棣从身边的小盒子中拿出两个红星,用针别在地图上。那个位置是震北军建造的卫青堡和去病堡,规模极大,俨然若一个小城市。从那里到金山部过冬地之间是一马平川,无高山大河阻挡。
金山部这两三年来,一直采用游而不击的方式和震北军兜圈子,损耗极大。但震北军也抓不着他的主力,双方一直维持着一个不尴不尬的局面。明知对方过来是想谈判,朱棣语调中依然难免流露出对金山部怯战的讥讽。我最大的本钱是有整个中原作为后盾,而金山部却消耗一天小一天,你不着急,我更不着急。
“如果是和谈,那颜应该去京城见陛下才是,燕王殿下虽然掌管辽东事务,但也没有擅自决定战和的权力”。徐增寿拍拍张正心的肩膀,示意他坐下。然后继续对陈天行说道:“况且漠南、漠北和漠西蒙古诸部和我大明激战正酣,那颜此时来和谈,不知是奉了谁的命令”?
辽东的一切当然逃不过朱元璋的眼睛,御书房,一个人站在远离玻璃窗的角落向皇帝汇报,“禀万岁,据臣的属下回报,蒙古人陈天行十天前去了辽东燕王军中,和燕王在中军帐里聊了一个下午,当时只有徐增寿大人和张正心大人在场。他们好像达成了什么交易,锦衣卫回报时,燕王给陛下也写了折子,估计最迟在近两天内就能送到京城”。
“这……”。其中弯子实在太多,朱棣不敢马上答应。
二人停住脚步,转身走了回来。张正心看了看陈天行,快步来到大帐中间的桌子旁拉起布幔盖住摆在上面的地图。
这两句话一下子把议题扯到正事上,对方如果还不托出底盘,那么接下来肯定要下逐客令。徐增寿的话说得很明白,要和谈,尽管找朱元璋去谈,震北军只管战,不管和。金山部也只是蒙古诸部中的一小部分,木华黎的子孙代表不了蒙古诸部,他们的死活黄金家族也未必放在心上。
看众人脸色有所缓和,陈天行犹豫了一下,压低了声音,但尽量让每个字都很清楚地说道:“我金山部三十万众准备脱离其他蒙古各部,内附中原,请燕王殿下接纳”。
“知道得不是很清楚,但是我保证金山部支持不到后年”。朱棣也笑了笑,仿佛是和好友下一盘棋般,把手中的红星星随意地一个接一个用连在其背后的针插到地图上,渐渐连成一条曲线。这两年的堡垒战术非常有效果,金山部在层层堡垒的逼迫下只能不断后退,游荡在草原深处的苏策宇如同一个野狼一般在各部附近窥探,只要各部稍有松懈,苏策宇的马队肯定呼啸而至。劫掠一番,然后飞奔而去,赶来救援的蒙古勇士只能望尘兴叹。按燕王判断,这样打下去,用不了两年,金山部就会穷死、饿死在草原上。
“燕王殿下错矣,我金山诸部本来就是逐水草而居,哪里水草丰美,我们自然向哪里迁移。两军列阵对垒,那是你们中原人的打法,草原上没有这种阵而后战的规矩。至于有没有那么多好汉,不瞒燕王殿下,蒙古的牛羊在迁徙途中能产崽,蒙古的女人在马背上也能生孩子,长生天下奔跑的鹿、狍子、野兔、沙鸡,是蒙古人取之不尽的口粮。我们生于草原,老于草原,生生不息。今天的少年就是明天的勇士。况且草原这么大,我们向西迁移二百年,二百年后再随水草迁移回来,不过几个轮回而已。敢问燕王能保证四百年之后中原依然可以战胜我们吗。当年霍去病封狼居胥,汉后依然是五胡乱华之世。李靖和侯君集把突厥人赶进了大漠,唐后契丹、女真、党项和我蒙古相继崛起。我们忽必烈大汗杀入中原,血流漂杵,也不过是八十年的基业。从古到今,北方牧人什么时候真正占据过中原,中原百姓什么时候又曾真正占据过漠北。大家打来打去,到头来还不是一场空欢喜。现在燕王扫荡辽东,踏平草原,把金山部赶尽杀绝,也不过是在给别的部落崛起开路而已”。
酒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