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80从民办教师做起

第一百三十二章 多难兴邦(1/2)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一百三十二章 多难兴邦

ps:错别字先发后改,我太困了,抱歉。

“好家伙,这个天才竟然在两百公里之外的重庆去了。”

看到这个叫做李东来的学生,李可灼很眼热,实在是这个开着空调天赋太好了,天赋上限太高了。

只是让李可灼有些纠结的是,这个学生好像是后世重庆直辖市涪陵区那边的,距离他这边着实有点远,骑摩托车过去肯定是不行的,想要过去只能做汽车。

只是这么远的地方,李可灼以什么理由去那边呢?难道他告诉家里人,自己去涪陵那边旅游?

不过很快,李可灼就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过了春节去外公外婆家拜年。

到时候还可以撺掇小舅一起去,今年川省应该分田到户啊了,到时候他就以这个借口让小舅回去一趟,他也顺便跟着一起去给外婆拜年。

等他回来的时候,就可以在重庆涪陵下车,顺便去见一下超级天才李东来。

说来这个超级天才,还是和李可灼一个姓。

接下来一段时间,李可灼都思考着:到时候要怎么说服对方的父母,让他们把自己的儿子交给他呢?

想来想去,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他像个几个办法,其中一个办法,那就是拿钱砸,只要钱到位,啥都好说。

只是拿钱砸的话,总感觉利益参杂其中,让师生关系变得不纯洁了。

除此之外李可灼还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以自己的名气来诱使对方父母把孩子交给他培养。

他李可灼有什么名气呢?首先他是大作家,这点通过打电话询问杂志社就能证明。

其次李可灼如何最吸引学生家长的,应该就是他李可灼教出了好几个清华北大学生这件事。

如果对方知道他教出了好几个清华北大,不用李可灼说,对方就要求着他教他们的儿子。

这件事难就难在他怎么向对方家长证明自己教出了好几个清华北大学生。

总不能凭借他的一张嘴吧?他也没办法把几个清华北大的学生拉过来替自己证明啊。

最后李可灼想到了钱老,钱老给他写过信,还留过电话号码和通讯地址。

或许到时候可以拉钱老的虎皮,来说服超级天才的父母。

不过好在去找超级天才,应该是过年之后了。

在过年之前,李可灼决定把自己完稿的第三本小说,《多难兴邦》寄给人民文学。

李可灼第三本小说的主角,是一个人名子弟兵。

2081年,云省发生特大地震,导致震源中心的一座县城发生了巨大的灾难。

因为是山区,各种滑坡和泥石流等等,导致通往山区县城的道路几乎断绝。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人民子弟兵的主角奉命空降山区营救被困灾区的人名。

李可灼通过主角的视角,描述着悲惨,感动,励志,悲痛,欣喜,等等情绪的故事。

除此之外他还描述了民间各种各种的救援,充分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

当然,既然书名是《多难兴邦》,那么肯定就不止地震。

在地震之后的第二年,长江地区发生特大洪水,作为人民子弟兵的抓,又义无反顾的奔赴灾区。

在洪水快要决堤的时候,人民子弟兵更是用身体筑成了铜墙铁壁,最后战胜了水灾。

授与天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恐怖复苏:我能收集情绪
恐怖复苏:我能收集情绪
在恐惧惊悚游戏副本里,高阳带着系统开启上帝视角。 他只要做两件事搞钱、交朋友、女鬼可怕也比不过人性。 恐怖场景中,别人都惊慌害怕、疯狂逃串,只有他认真完成剧本 最后得了个鬼见愁的外号。 害怕,鬼也是人变得。 直到,有一天,鬼见了高阳后!转身就跑。 高阳一脸懵逼? 系统……
大锤
开局1958荒年,我带着生产队吃肉
开局1958荒年,我带着生产队吃肉
【重生年代+荒年种田+空间+囤物资+日常】 重生1958年,即将迎来大集体时代,一切都是公家的,只能靠挣工分过日子! 吃肉要肉票,吃粮要粮票,吃油要油票,连做衣服都要布票…… 幸好王小北觉醒了一个种田空间,不但能种粮食,还能养猪养鸡。 当别人只能等交完任务猪分到一点点肉的时候,王小北已经琢磨着吃小米粥清清肠胃。 大灾荒来临,别的地方都饿的只能啃树皮,王小北所在的生产队却是人人都长了膘。 在这个做
瓜州有点甜
我写的盗墓小说成为考古指南
我写的盗墓小说成为考古指南
我是一个写小说的,写盗墓小说的,没想到因为小说内容和先秦古墓一模一样而被当成盗墓贼……
柳随风
我出生那天,全身长毛,阴帅拜门
我出生那天,全身长毛,阴帅拜门
我出生时全身长毛,阴帅拜门,吓死接生婆,被视为灾星。 妖孽当道,全村死绝,师父传我黄皮书。 从此执掌阴阳,逆转乾坤。
灵柒柒
重生:求前妻换个人霍霍吧!
重生:求前妻换个人霍霍吧!
我前世毫无背景被迫娶了富二代老婆,她又爱甩大牌脾气还火爆,我可被她害惨了! 重生后我直接把她推荐给对手,他俩互相霍霍挺合适… 可当我远离前妻后,运气值up,职位up,莫名其妙的做事越来越顺? 不要太玄学吧! 早说有这种好事前世我早就和她拜拜了嘛。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