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法眼悬判疏钞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悬判疏钞卷之五(2/4)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悬判疏钞卷之五

钞。由前局定声名句文四法为教体者。单属能诠。非属所诠义。所云诠者。表也。以表诠佛性妙理。故声名句文四法为能诠。以能诠出诸妙义作用。故诸佛妙义为所诠。所诠真俗二谛。令人心地开悟作用故。以斯二法。缺一不可也。故若无所诠作用。能诠文字则无用矣。故第四有通摄所诠文义说也。

△二释文引证。

瑜伽八十一云。谓契经体。略有二种。一文.二义。文是所依。义是能依。如是二种总名一切所知境界。此明文义相成。若不诠义。教文何用。

钞。瑜伽下。明文义二种。缺一不可。展转互相依故。大经云。一即是多多即一。文随于义义随文。如是一切展转成。此不退人应为说。此明教义相成下。释上缺一不可。所以由无所诠妙义。而斯语言文字则无用矣。

△三结前义。

故知通所诠。成契经体。

△五诸法显义。文二。初释名。

第五诸法显义体者。

钞。前中一文.二义。以为教体。今此诸法显义体中。谓触处成真。得意忘所。廓然无寄。假如不得得意忘所之旨。而诸文妙义。尽属知解宗徒。反成障碍。故知触处明真而成教体者。方得入法界矣。况一切众生机悟不同。或得语言文字义。而省悟者。或以击竹闻声。而省悟者。或以触身痛痒。而省悟者。是故楞严经中。二十五圆通。及古之圣贤。莫不皆然也。故第五门有诸法显义体等说。

△二释文三。一释根尘为体。

谓一切诸法。遍于根尘。皆为教体。

钞。一切诸法者。即六根.六尘.六识。本是全体。大法界心。是以全体大法界心。所以根根尘尘周遍法界。触处成真。照体独立。而为教体。故清凉云。遇三毒而三德圆。入一尘而心净。又华严云。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等。其文非一。问。楞严云。此方真教主。清净在音闻。何得诸法以为教体。答。非语言文字。未为教体。此名句等者。乃局一方之境耳。若诸法显义体者。而通方大用。普摄群机。乃为妙也。

△二出诸法显义所以三。初示正义。

故知见色闻声无非般若。触心了境本是真如。

钞。圭峰师云。镜心本净。像色原空。由像色本来空故。所以心本净也。故灵源禅师见桃花悟道云。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叶落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始信从前更不疑。故曰。触心了境。本是真如。以为教体。

△二引诸教证义四。初净土经证。

极乐国土。水鸟树林。皆演妙法。

钞。引弥陀经证者。有二。一有情说法。二无情说法。初有情说法者。即极乐国土。众鸟和鸣。及诸天人民。罗汉菩萨而说法也。次无情说法者。即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众乐同时具足。是诸众生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等。乃至楼台殿阁。光明遍照十方。尘劫无不皆演妙法。斯显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二引大经证。

华严云台宝网。共转法轮。

钞。华严性海。云台宝网。同演妙音。毛孔光明。皆能说法。又云。尘说刹说。炽然说.无间说.三世说.众生说等。又偈云。刹说众生说。三世一切说。故清凉老人云。花香云树。即法界之法门。刹土众生。本十身之正体。是故动念无非法界。触目本是菩提。故净名云。或有世界以光明而作佛事。或有世界以饮食乃至语默动静而作佛事等。但能得法入心。触处逢如。无非皆法轮耳。

△三引古德意证。

是以扑落非他。纵横非物。山河大地全露真常。目击道存。吹毛大悟。崖中端坐天帝散花。何用文义。而诠教体。

钞。古有一僧。因掮柴薪。路中忽然堕地。作声有省。偈云。扑落非他物等语云云。目击道存者。出庄子文中。因仲尼终日。久慕温伯。直至见之。夫子以目击瞬视。一言不发。拱手而归。门人问之曰。夫子终日欲见。直至今日见之。一言不语者。何也。孔子曰。彼人者。以目击而道存。何以语之也。吹毛大悟者。昔有鸟窠禅师。侍者终日久事。禅师一言不示。侍者欲辞而去。师问曰。为甚去之。侍者曰。学人立事多年。和尚一言不示。故往别处再求佛法。师曰。我这里滥贱的佛法。汝何不求。者曰。何处。愿求指示。师以身上拈取布毛。一吹。者忽然大悟。即曰。学人会也。更不别求参学矣。崖中端坐。天帝散花者。一日须菩提。岩中端坐。即有释提桓因天主而来散花。须菩提问曰。散花者谁。主曰。是我。因尊者善说般若。故来散花。者曰。我乃无说。主曰。我乃无闻。汝以无说而说。我乃无闻而闻。是故无说无闻。以谈实相。何用文义。而诠教体。

△四引本经义证。

应知如来入城示众。托钵回归。祇桓敷座。善现擎拳。无非直示家珍。何容嘱语叮咛。重宣饶舌者哉。故下文云。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钞。应知如来下。即是如来行住坐卧。穿衣吃饭。语默动静四威仪中。师弟礼节等意。无非寻常日用之事。岂越人间分外之相。有奇特也。苟能触处明如。一卷离言般若宗旨。早已为诸人注破了也。何必要归来趺座。嘱示叮咛。重宣饶舌者哉。故孔子曰。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又中庸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斯则以无言为言。无示为示。古德所谓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别无圣解耳。

△三结示前义。

是以语默动静皆说。则见闻觉知静听。苟能得法契神。何必要因言说。乃至八万四千诸尘劳门。众生以此而为疲劳。诸佛以此而作佛事。

钞。是以下。若语言.若默然.若动若静.如瞬目扬眉等。无非皆宣说耳。则见闻下。若见色.若闻声.若觉若知.通身六根。无非皆听闻耳。古德云。若将耳听终难会。眼里闻声始得如。故曰。苟能得法契神。何必要因言说耶。斯则总明法非定法。应无所住。而省其心也。乃至八万四千下。言众生本自触处无生。荡然清净。良以无始无明熏习力故。故举心即错。动念即乖。故净土忏云。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其佛所住。名常寂光。是故当知一切诸法无非佛法。而我不了。随无明流。是则于菩提中见不清净。于解脱中而起缠缚等。故曰。八万四千诸尘劳门。众生以此而为疲劳。诸佛以此而作佛事。又净名云。诸佛菩提。在六十二见中求。

△三总显实相心法为诠。

此之一门义通三藏。理遍诸门。祖印相传者。惟此一事而已矣。

△六摄境唯心。文二。初释名义二。初正标释名。

第六摄境唯心体者。总收前五。并不离识。

钞。谓前之五体。皆心所变。以心外无法故。如声是色。即二所现影。况声上缺曲。假立名句文身色法。是以声色二法。能诠之体及所诠之义。并诸法显义等。离心外无体可得。

△二略引唯识义证。

一切所有。唯心现故。

钞。一切所有下。引唯识义证。以遮外境。识表内心。离识之外。更无别法。彼引多教义证。成立唯识义旨。所以证者。以不笼统真如。颟顸佛性。故启信论云。依一心法。有二种门。一心真如门。二心生灭门。然此二门。皆各总摄一切法。以此二门不相离故。梵行品云。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故唯心现。

△二释文二。初立数。

然有四门。

△二释义。分四。初释唯本无影。

一唯本无影。谓即小乘。不知惟识故。

钞。惟本无影者。谓只知有声名句文。四法本质。不知声色如像故。若知声色如影像者。以心外无法。像色原空。即了惟识故。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沈明月顾远舟
沈明月顾远舟
【霁月清风禁欲外交官vs十项全能美艳小寡嫂】最近大院里有了稀罕事,顾家那个一向不近女色的外交官二公子突然要结婚了,对象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大嫂。都说乡下来的这个小寡妇不要脸,虽然死了丈夫,那也不能赖上
舒渝
哥哥们追妹心切,我却已出凡尘
哥哥们追妹心切,我却已出凡尘
前世,她本是父兄的掌上明珠,可父亲带回一个妹妹后,一切都变了。她失去了所有宠爱,还因与妹妹争宠,被哥哥们当作心机女。大哥逼她当众下跪,二哥断其手脚,三哥严刑拷打她,四哥毁她容貌、污蔑她名声,就连父亲也
佚名
葬仙劫
葬仙劫
绝地天通无常乐寻仙之路却奈何仙神一笑众生苦人族长恨无因果聚气,炼气,筑基,先天,金丹,元婴……到底能不能成仙,世间有没有仙?林皇被仇家追杀,坠入深渊,侥幸不死,在遭遇了一连串的倒霉事件之后,意外获得一
佚名
人族镇魔司,一剑镇邪神
人族镇魔司,一剑镇邪神
生长在平平无奇的修仙世界,他只能说没有修为,寸步难行!本以为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却不想一次意外,他竟然发现自己可捡修为,还被郡主召见,要他做赘婿?本以为这辈子也就简单修行,跟着郡主老婆混日子,谁知郡主摇
佚名
换嫁给绝嗣太子后我连生三胎
换嫁给绝嗣太子后我连生三胎
谢窈听说嫡妹拒绝嫁给太子,非要嫁给寒门举子,便知道她也重生了。上一世,嫡妹谢玉娇嫁给太子,却不想太子体弱,没几年便撒手人寰。嫡妹因无所出,只得青灯古佛了此余生。而她凭借好孕圣体,婚后仅一年就生了龙凤胎
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