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天派流浪的猫的新书

第16章 诗仙李白怀才不遇的坎坷人生有何警示意义?(1/1)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16章 诗仙李白怀才不遇的坎坷人生有何警示意义?

后世誉为"诗仙"的李白,是大唐最有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一生诗作颇丰,艺术成就极高,誉为古代"歌行体"和"七绝"的巅峰,《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清平调》、《春夜洛城闻笛》、《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等等代表作可以说家喻户晓,传唱至今。他的诗与张旭的草书、裴旻的剑术时称"唐代三绝"。

然,李白的人生却很坎坷,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一马平川,虽说他曾得到唐玄宗看好,享受过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磨墨"的礼遇,还自称"天子呼来不上船",但不过是御用文人的昙花一现,其怀才不遇的人生命运终就成了他冥冥冥之中的天意。

不甚唏嘘之际,不妨聊聊李白的人生经历,看看有哪些值得借鉴的警示意义。

一、李白短暂的人生并不浪漫

实际上,以浪漫主义着称的伟大诗人李白,在诗歌上达到了光辉的顶点,但他短暂而坎坷的一生并不浪漫。

公元701年出生安西碎叶城的李白,系凉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孙。但到了父母辈的时候,家境早已中落,王室的光环荡然无存。

5岁时的李白随担任小官的父亲李客迁居江油后,因喜诗书自此"诵六甲",开启天才少年不平凡的人生之路。

15岁时便得到当地名流的认可与鼓励,又因好剑术而在18岁时走上乐于交友的游侠之路。

李白先出游江油、剑阁、成都等蜀地,24岁时舟行渝州,25岁时出蜀,从此"仗剑天涯,辞亲远游"。

26岁,李白游历到扬州,不期生了一场病,病愈又游历汝州、陈州、安陆等地,得识李邕、孟浩然等名人。

在安陆,李白与前宰相的孙女许氏一见钟情,与之成婚后,短暂安家于此。28岁时间歇出游江夏,再度与孟浩然相会。

30岁到33岁期间,李白前往都城长安拜访宰相张说,又谒见玉真公主,隐居故友元丹丘的嵩山山居,滞留洛阳时结识元演、崔成甫、崔宗之等友人,不过只是蹉跎岁月,仕途上并没有多大建树。

34岁时,李白直接向唐玄宗献《明堂赋》求取功名,直到35岁,李白又献《大猎赋》,时得玉真公主的欣赏,亦因结识贺知章得其助力,唐玄宗于公元742年召李白进宫,一番考察后对他大为赞赏,即令任职翰林,实际上就是唐玄宗的御用文人,为他写诗娱乐助兴。

两年后,天生"疏狂"的李白对这样宫中行乐的生活渐生厌烦,遭宫人诽谤之下,便被唐玄宗疏远而"赐金放还"。

由此,不得志的李白于公元744年43岁时又只得仗剑出游,在洛阳遇杜甫,同年秋邂逅高适,结下短暂的好友情谊。

安史之乱爆发后,避难的李白隐居庐山。57岁时因建功报国的情怀影响,误投永王李璘帐下,李璘叛乱兵败后,李白受牵连入狱,虽得宋若思营救成其幕僚,但从此不再得到朝廷任用,还被流放夜郎。

后来李白辗转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冰,不久"赋歌而终",终年62岁。

一、选择大于努力

李白与好友高适天渊之别的人生结局,就是印证"选择大于努力"活生生的例子。

李白和高适都是盛唐有名的大诗人,高适仅小3岁,李白一生并不得志,仅当过一段时间的御用文人;而高适却得赠"礼部尚书",是大唐唯一封侯的名臣和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两人如此悬殊的人生结局,与关键时刻的选择息息相关。

早年原本穷困潦倒的高适,起步其实很晚。他与李白相识于公元744年,那年,43岁的李白因被唐玄宗"赐金以还",失意之下游历于东都洛阳,刚好邂逅同样不得志正值不惑之年的高适。

相似的境遇,让李白与高适心心相印,一路高歌狂欢遣兴抒怀,结下弥足珍贵的好友情谊。

只可惜,变化着的因缘际遇倏忽间改变了他们各自没有想到的人生命运。

高适作别李白后,不久得荐授任封丘县尉,在知天命的年龄迅速擢任谏议大夫。李白则投奔永王李璘,成了王府的高级幕僚。

由于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的爆发,大唐由盛转衰,有异心的永王李璘趁机发动叛乱。

高适奉命迁任淮南节度使讨伐李璘,李璘兵败。结果是高适凭军功拜彭州刺史,而李白因依附于永王,打上叛贼的烙印。

就这样,李白与高适的友情旦夕惊变,再无交集。后来高适扶摇直上,成了大唐诗人中最幸运的朝堂重臣,一生才华横溢的李白却被"流放夜郎",仕途上再无起色。

这就是关键时选择大于努力的真实见证,坚定站位于唐玄宗的高适,笑到了最后;而起先得到唐玄宗认可的李白,终因"仰天大笑出门去"错奔永王李璘而败走麦城。

三、好友是季节性的

广泛交友的李白,在朋友往来方面的结局亦让人不甚唏嘘。

他与杜甫、孟浩然、贺知章、高适、王维等有名的大诗人都有交集,且都是好友关系。不过,仅仅是出现在生命中的某一个阶段,是季节性的,绝大多数朋友并没有从一而终。

也是公元744年,43岁的李白因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失意之下只身游历到洛阳,恰好遇上32岁的杜甫因科举落第也来到洛阳游玩。

"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萍水相逢,一时相见甚欢,原本崇拜李白的小迷弟杜甫对李白那是真心的推心置腹,两人在短短两年,三次同游齐鲁大地,在游山玩水的彼此陪伴中,一起访仙问道,一起高谈阔论,畅聊诗歌感叹人生,可以说到了同被而卧、秉烛夜谈的好友程度。

杜甫还为李白写下《赠李白》、《春日忆李白》、《梦李白》、《冬日有怀李白》、《饮中八仙歌》等多首有名的诗篇,留下了"白也诗无敌"、"李白斗酒诗百篇"等满满大爱的诗句。

只可惜,真爱不对待,李白远没有杜甫那样的仰视,两人原本一个浪漫主义、一个现实主义,兼之杜甫那时的声望不够,性情不合的两位伟大诗人自然"一别两宽",再也没见面。

李白仅临别时留下"飞篷各自远,且尽手中杯"的诗句相送杜甫。

李白与孟浩然的好友关系恰恰相反,李白是孟浩然的小迷弟,孟浩然对李白则平静许多。

"游侠"李白26岁时游历到湖北襄阳时,听说自己的偶像孟浩然隐居鹿门山,赶忙马不停蹄去谒见,还写下"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这样胜誉吹捧的诗句,向孟浩然隆烈地表达仰慕之情。

那时的孟浩然已经38岁,因进京赶考失败,便寄情于山水,对李白的敬仰表现得很淡定,两人虽说也结下了"忘年交"的友谊,却同样是不对等的"翻板"。

公元730年,41岁的孟浩然欲去广陵,李白赶去相会为之饯行,还写下有名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但孟浩然对李白的热情鲜有回应,逐渐让狂傲的李白与之交往渐行渐远,不再"相逢意气为君饮"。

李白与贺知章、高适、王维等人的交际,也是季节性的,相识的时候,相见恨晚,格外交心,离别的时候,去留无意,分道扬镳。

综上而言,即便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步入庙堂的显要人物,当缘份尽了彼此人生的轨迹不再交集的时候,也会因为不对等的情分导致"天涯路远、各自安好"。

可见,朋友是季节性的,真正莫逆一辈子的朋友,实际上可遇而不可求。难怪"人生得一知己,足也"这样的人生感慨,真实地道尽了友情的弥足珍贵,若有遇,当倍加珍惜。

乐天派流浪的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无限吞噬
无限吞噬
少年方凌,惨遭背叛,血脉被夺,丹田被毁,沦为废人。却意外融合吞噬魔骨,重聚丹田!修饕餮古经,吞天噬地,无敌万古!这一世,我为魔,当斩尽世间一切敌!
新晋
赘婿青云路
赘婿青云路
高材生却被分配到贫苦乡镇,让他本就受尽屈辱的赘婿身份雪上加霜; 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但他只用两年,便骤然崛起……众人并不知道这其中的凶险过程,只知道他一路恪守本心,如愿踏上了光明青云路……
佚名
北宋小丫鬟
北宋小丫鬟
俗话说人多的地方是非多,女人多的地方是非更是多。 汴京枢密院承旨周大人家便是如此,且不论他家妻妾如何,端说嫡庶一共就有四个女儿,偏还喜欢较劲争强。 大姑娘心机美人,二姑娘人小脾气暴,三姑娘争强好胜,还有一位四姑娘疑似扮猪吃老虎的穿越女老乡。 锦娘本以为在针线房清清静静做她的小丫鬟就好,横竖那些姑娘们的争斗和自己无关。不料一朝金榜题名,年轻英俊的进士们如竹笋般涌
春未绿
玄幻:开局败军,铸造仙脉后无敌
玄幻:开局败军,铸造仙脉后无敌
一个国家的荣辱,和将士们脱不了干系。 兵力强厚,国家便不易被侵犯,兵力弱,就会沦为案板鱼肉,任人宰割。 而他所镇守的国家,本有强盛兵力,却在一战之后溃不成军,就连身为将领的他,也身受重伤,拖着一口气回来。 本以为,为国捐躯都是英雄美事,谁知国人对于败军的他百般羞辱…… 他不在意,可他的家人,不能不在意。 他:“我曾见过仙人,是她救了我。” 没有人信。 他:“总有一天,我会把我失去的,拿回来。”
佚名
官途:从基层科长到权力巅峰
官途:从基层科长到权力巅峰
两份亲子鉴定报告被摆在办公桌上,他有种晕眩感,几乎喘不过气来。 女儿和儿子果然都不是他的,真乃奇耻大辱! 他可是一位曾经屡立战功的退伍兵,如今委办保卫科的科长,如今竟然被带绿帽子!残酷的现实,给了他重重的一击。 就在他灰心丧气之时,偶然机会他得到了美女领导的赏识。从此之后,他在官场一路飞升……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