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38章 勾命生死薄
朱标的谕旨下达,引得户部上上下下怨声载道。
侍郎以下的官员都找到夏元吉诉苦:
\"原尚书,洪武二十五年刚刚编造完黄册,现在才过去六年,又重新编造,这还让人活吗?不是说好的十年一造吗?\"
夏元吉一向是不好惹的,当即回怼过去:
\"陛下说什么就是什么,你们有胆量找陛下抱怨去,跟我说一丁点用处也没有。\"
每次编造黄册,国子监的监生都是主力,他们有五千人之多,被分派到全国各省监督核查。
他们不是官,不是吏,长达一两年的外放没有任何报酬,仅仅发放口粮。
朱标的谕旨下达之后,国子监里哀鸿遍野,纷纷去找国子监祭酒告假。
告假的理由出奇地一致——病了。
祭酒训斥道:\"病了就能告假吗?休想!除非病死了,否则一律不许告假。\"
一个王朝,最大的财富莫过于土地和人口,清查土地和人口是每一个王朝的头等大事,因为那就是赋税征收、徭役摊派的依据。
古代大规模的人口普查和户籍制度是从商鞅变法开始的。
到了汉朝时期,人口普查已经成为一项完整的制度。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采纳高颎建议,采用\"大索样貌\"的做法,类似于现在的身份证。
到了唐代,\"手实\"是制定户籍的主要依据。
明朝采用的是\"黄册制度\",相比前朝,黄册制度更详实更严谨。
一个小黄册,却掌握数以亿计生民的命脉,这是大明王朝一直在做,却一直突破不了的卡脖子技术。
黄册制度的失败,不仅仅是朱元璋的失败,而且是明朝的失败。
徐达攻破元大都,第一件事就是封锁元朝户部衙门,将天下户籍册封存在数百个大木箱中,派重兵送往南京。
朱元璋如获至宝,亲自监督拆箱,并将户籍册放在祖宗的牌位四周,高高供起。
然后花了十多年的谋划,于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大造黄册。
这个大造黄册,就是全国的人囗普查和土地清查。
每一百一十户一个总册。
配合里甲制度,记载人口数和固定财产,把民众分为军、民、匠三等,按记载的内容安排赋税征收,徭役征发。
册子的封面为黄色,一式四份。户主一份,县里一份,府里一份,南京一份。
为了保险起见,南京的那一份就存放在玄武湖湖心的岛上,并且派重兵把守。
对于黄册,朱元璋可真是太上心了。
每次大造黄册,他都亲自主持。
尺寸多大,纸张选用何种材料,字体多大,全都做了严格规定,训令后世,每十年大造一次,更新内容。
他的后辈很听话,基本都遵守了。
有明一代,黄册共造过二十七次。
每次约六万到十万的册。
到万历四十一年,仅玄武湖收贮黄册已有七百万册。
然而,二百多年,黄册记载的人口总量,却一直没有太大变化。
实际上,明中期人口暴增,接近上亿左右,到了晚期,可能己经超过了一亿二千万。
而黄册有时统计出来,全国仅有四千多万人囗,最多时也仅有六千六百万。
黄册作为人囗档案的真实性已有大问题。
小猫爱吃鱼老鼠爱大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