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锦绣

第九百六十一章 身临险地(1/2)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九百六十一章 身临险地

众将拗不过精神亢奋的李二陛下,不过想到此刻东城已破,所有高句丽军队都在疲于防御,不可能冲到城外来,便也就顺着他。一群人簇拥着李二陛下,骑着战马来到东城之外一箭之地,瞭望战况。

站在城外,身边兵卒潮水一般涌上去,火药将城墙炸塌了一个巨大的豁口,石块乱七八糟的堆积在一起,唐军兵卒爬上石堆意欲冲进城去,高句丽守军则不顾伤亡的拼死挡住。

厮杀震天,血肉横飞,战争之惨烈由此可见。

巨大的城墙豁口就好似一个庞大怪兽的嘴巴,不断的吞噬着双方的兵卒,惨烈有如地狱。

不过失去了城墙的依托,唐军的军队数量、兵卒素质两方面优势发挥作用,逐渐战局了战场的优势,高句丽军队固然拼死抵抗,却依旧难抵唐军锋锐的横刀以及时不时炸响的震天雷,一点一点被唐军压制,战线慢慢后退。

终于,在周道务等各部的支援之下,唐军突破高句丽军队的防线,将炸塌的城墙一段彻底占领。

“呜呜呜”

号角声吹响,无数唐军顺着豁口处疯狂涌入,杀入城内。

李绩振奋道:“陛下,城破了!”

先前只是攻上城头,随时有可能被高句丽守军打回来,但是现在已经突破了防线杀入城内,就意味着坚固的城墙已经不可能阻挡唐军的进攻,因为攻入城内的军队会第一时间分兵攻占各处城门,内外夹击,将城上的守军尽数歼灭。

如此,就只剩下巷战。

没有了城墙的防御优势,巷战之中,高句丽如何能够抵挡唐军?

至此,固然未能清缴残余敌军,但是安市城已然落入唐军之手,这座横亘在唐军征服辽东之路上的坚城,终于攻陷。

李二陛下兴奋得两眼圆瞪,脸上一片赤红。

攻陷安市城,就意味着高句丽在辽东的最后一个据点被完全拔掉,哪怕最终不能攻克平穰城,也将汉四郡故地收入囊中,纳入大唐之版图,这份功绩足以碾轧隋炀帝。

而且整个辽东之地的高句丽军队皆备肃清,大军自然可以从容整顿,然后全线渡过鸭绿水,向平穰城发动最后的攻击。

此战之目的,已然成功一半。

如此,再多伤亡又算得了什么?

李二陛下越想越是兴奋,觉得什么秦皇汉武,比起自己差远了,更别提什么隋文帝、隋炀帝父子,给自己提鞋都不配啊!

“呛啷”一声抽出宝剑,兴奋喊道:“诸将,随吾入城杀敌!”

一夹马腹,就待要随着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兵卒冲进城去。

周边诸将先是一愣,继而吓得亡魂大冒,李绩更是飞身从马背上跃下,抢前两步一把拽住李二陛下的马缰,大惊失色道:“陛下,不可!”

战马正欲发力狂奔,忽然被勒住缰绳,不满的发出“希律律”一声嘶鸣,扭着身子原地转了一圈儿,四蹄刨地。

李二陛下更是差点被晃下马背,好不容易稳住,气得斥道:“懋功,松手!”

李绩那里敢松手?

苦劝道:“陛下,城内兵荒马乱,敌军定然据城而守,需要一条街一条巷的清剿过去,万一有敌军躲在暗处施放冷箭,伤了陛下,吾等岂非罪该万死?”

开什么玩笑!

城内这会儿正在乱战,箭矢如蝗敌军如雨,指不定哪里飞来一支箭矢射在李二陛下身上,那还让不让大家活命了?

李二陛下却在马上大叫道:“当年朕亦曾鏖战沙场,冲锋陷阵挨过刀子中过箭,何曾怕过?这区区高句丽残兵,难不成害得比得过当年虎牢关外王世充的十万大军?速速让开,待朕杀入城中,与军卒们并肩作战!”

李绩一头黑线。

公子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陆仁云青瑶
陆仁云青瑶
十万年前,人人如龙,皆可修炼武道,劫变之后,天道崩塌,诸神陨落,只有一尊须弥神塔遗留世间。 十万年后,武道修行,血脉为王。废血为虫,不得修炼,神血为龙,翱翔九天。 一个废品血脉的少年,偶得无名宝塔,穿越到这个玄幻异世界,以废品血脉踏上了逆天修炼之途。
佚名
重生后,我把前夫哄进怀
重生后,我把前夫哄进怀
她竟重生在了前夫和他白月光的大婚当日。看着那喜庆又刺眼的场景,往昔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悔恨瞬间将她淹没。 前世的她,只看到了对方冷漠的表象,却忽略了他藏在心底的深情。她任性地提出和离,还狠心打掉了他们的孩子。之后,更是识人不清,与一个居心叵测的恶人订了亲。 那个恶人,早在外面养了外室和孩子,娶她不过是想找个背锅的主母。在那段暗无天日的日子里,她受尽折磨,最终惨遭恶人杀害。死后,她孤魂飘荡,满心满
佚名
道界天下
道界天下
夜行月
史上最强炼气期
史上最强炼气期
修炼了将近五千年的方羽,还是没有突破炼气期……………………………………
方羽唐小柔
万古第一废材陆仁云青瑶
万古第一废材陆仁云青瑶
十万年前,人人如龙,皆可修炼武道,劫变之后,天道崩塌,诸神陨落,只有一尊须弥神塔遗留世间。 十万年后,武道修行,血脉为王。废血为虫,不得修炼,神血为龙,翱翔九天。 一个废品血脉的少年,偶得无名宝塔,穿越到这个玄幻异世界,以废品血脉踏上了逆天修炼之途。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