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就算是龙也迷糊啊

第175章 地气(1/2)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175章 地气

无邪看着地图和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叹了口气。

“何止啊,本来经历两千年大自然的雕琢,地形都变得不一样了。我们想在这里找一个入口还是很困难的。”

简直是一针见血,地图画下来的时候这个地方绝对不会是这个样子。

不过按照时间来推算,地形和地势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能看到曾经的痕迹。

可是茂密的植物几乎将所有的地形都遮掩住了。

再加上几千年来这个地方一直没有人踏足,现在根据地图根本找不到位置。

“先去找那棵藏着棺材的双生树,反正也不急,就当看风景了。”

齐桉走到了最前面,不用说大家也知道齐桉是在带路。

至于他说到的那棵树,那是藏有献王大祭司棺材和献王墓镇陵谱。

这个大祭司本事也不低,痋术和风水之术都精通。

他将自己的棺椁藏在双生的大榕树之中,镇压住献王墓的地气出口,防止地气外泄。

为了保持风水不被破坏,还在榕树之下整了一尊椒图镇陵谱。

上面记载的就是献王这一生的经历梗概,以及建墓的来龙去脉。

这一路走来没碰上什么毒蛇猛兽,反倒还挺轻松的。

众人找了一个比较好的地方安置帐篷,毕竟填饱肚子,睡好觉更重要。

空气中的湿气对于习惯了干燥空气的人来说都是致命的存在,尤其他们这一群人都是北方人。

当然了,如果换做以前确实会有很大的影响,但是现在就不一定了。

对墨麒麟,墨龙,银龙,金龙,再加上一个吃了凤凰精血的胖子和泡过蛟龙血、被麒麟赐福的无邪来说,这样的影响并不大。

这些湿气进入体内也会及时的排出去,不会落下病根。

很快,天色完全的暗了下来,帅哥。森林一刹那被黑暗笼罩。

可是再凶猛的蛇类也不敢冒着被威压绞死的风险攻击他们,更别提那些毒虫鼠蚁了。

一夜好眠,第二天早上起来又美美的吃了一个早餐,众人心情都不错。

走了将近两个小时,众人在一处小心的山谷处看到了两株纠缠的跟麻花似的榕树。

有20米高,树身估计七八个人环抱都不能抱住,而且这个树皮漆黑无比,看着非常的厚实。

双生树,树藏棺。

黑瞎子朝树干开了两枪,打出了两个大洞。

众人听见破水声响起,然后两条血线从洞口中喷涌而出,涌出来的血水有一股奇异的味道。

“血树?这个水怎么跟水龙头放水一样?榕树也能生血?”

胖子有些纳闷,是一想到这里是地气出口又不觉得奇怪了。

真正的血树乃是龙血树,其中的树血可以炼成麒麟竭呢。

但是他们眼前这一株双生榕树的树血都是环境和人为造就的。

不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渣夫只救白月光,我改嫁糙汉团长
渣夫只救白月光,我改嫁糙汉团长
【重生虐渣+军婚+渣男火葬场+空间+第三人称】1980年,村里爆发了一场山洪。怀孕5个月的我,因逃跑不便被丈夫舍弃。丈夫迟毫不迟疑的牵起了白月光的手。连白月光的儿子都没有落下。我苦苦哀求丈夫不要抛下我。白月光却说“来不及了,快跑吧,孩子以后我给你生!”我看到他眼底闪过一抹不忍的同时,又滑过一抹欢喜!然后头也不回地牵着白月光跑开了。千钧一发之际,我被一双大手稳稳托起。男人把身上的军装脱下来给我披上
茉莉手串
女帝赐死?老子提兵百万围皇城
女帝赐死?老子提兵百万围皇城
关于女帝赐死?老子提兵百万围皇城:开局直入陆地神仙境,无敌于天下。女帝赐死?我直接开启无双帝王系统,每天爆兵百万。召唤文臣猛将为己所用!立国大汉,成开国大帝!十日后,姜策提兵千万围皇城!将女帝踩在地上:“贱人!你不是要杀老子吗?爷来了!”
夜语巴山
穿成反派?看我在飘渺仙踪大逆袭
穿成反派?看我在飘渺仙踪大逆袭
关于穿成反派?看我在飘渺仙踪大逆袭:戴瑶穿进成反派,在以太界面临正派围剿危机。她机智过人且有感知气运流动方向的金手指。这个修仙世界等级分明,从练气到化神等境界。她与各方势力斗智斗勇,期间好友缪婉天真善良。戴瑶还卷入气运争夺,遇萌娃和小脾气神器,多次身处修罗场,她将如何自救成功,开启逆袭之旅?
林风晚照
我提前攻略女主,主角傻眼了!
我提前攻略女主,主角傻眼了!
关于我提前攻略女主,主角傻眼了!:李浩穿书反派,并获得反派系统。只要实施反派行为、颠覆原着剧情,就可获得奖励。李浩:“我正人君子,怎么能做反派呢?”“女主为什么在我家弹琴?是自愿的!”“主角妹妹为什么给我做饭?是自愿的!”“主角为什么被我踩在脚下?他也是自愿的!”系统:“……”系统:“请宿主稍微收敛一下!”
爱紫薯酥饼
关家儿女
关家儿女
本书为本人长篇历史小说《关家大院》的续集,讲述了从1939年到21世纪一百多年间,关家几代儿女们在时代背景下的悲欢离合。 如果您是《关家大院》的老书粉,请从第一章开始阅读,如果您从未看过《关家大院》,推荐您先读读这本书,然后再来看这本《关家儿女》,那样故事更具连贯性。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