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第149章 袁继咸与吕大器(2/2)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149章 袁继咸与吕大器

是夜,九江府一个房间里灯火通明。

大明江西、湖广,安庆,应天总督袁继咸,和南京兵部右侍郎吕大器相对而坐。

二人看着眼前的圣旨呆呆发愣。

尤其是袁继咸,他以为自己看错了,再次问吕大器:“吕兄,我没看错吧?陛下让我向左良玉借兵五万,如果不借就设计除掉他们父子?”

半年前,他亲自前往芜湖劝说左良玉收复武昌。半年后朝廷一道圣旨就要他借兵,对方不借就除掉他们父子,简直不可思议!

吕大器点点头,虽然没说话,但表情和袁继咸一样复杂。

崇祯十六年他任江、湖、安、应总督期间,与左良玉合并对抗张献忠,曾经的战友马上就要成为敌人。

令人唏嘘不已。

良久,吕大器说道:“圣旨里写的很明白,朝廷让他进京勤王,他左良玉先时候按年月拟定了一份出兵计划交给朝廷,等朝廷收到他的计划时已经将流贼击退了。”

“兵贵神速的道理他左良玉不懂?”

“左良玉拥兵自重,拒不勤王,死罪中的死罪!再加上他屡次抢夺漕运粮船和盐船,劫掠百姓,比流贼还流贼。”

“尤其是武昌,张献忠攻陷武昌时左良玉号称二十万兵马,这些人一触即溃立刻逃往芜湖!若不是袁兄你极力劝说,他左良玉岂会在张献忠离开武昌后反攻武昌?”

“所以说啊,他该死,而且”说到这,吕大器捋着下巴上的胡子目露凶光:“他必须死!”

袁继咸一怔,随后不可知否的点点头。

他们都带兵打过仗,如果遇到敌人总是逃跑,时间久了这些兵会在心里形成一个习惯:逃跑。

战场上人员,装备都可以差,唯独气势不能差。

否则必败无疑。

左良玉哪怕有百万之众,跑习惯了也是乌合之众。

“那就按照圣旨的意思办?”

袁继咸是接任吕大器的职位,二人正在进行手续交接,所以有些事还是商量着办。毕竟九江的兵都是吕大器的老部下,他袁继咸短时间内还用不熟。

“你敢违抗圣旨?”吕大器似笑非笑。

“可是”袁继咸有些为难,“我到底是借兵,还是直接除掉他们呢?圣旨上有两个选择。”

吕大器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给他分析目前的局势:“现在太子爷在南京,武昌下游是九江,九江下游是安庆,安庆下游可就是南京了!”

“一旦借兵不成,左良玉必定会起疑,如果他带兵顺江而下去往南京控制太子爷陛下的谋略可就都白费了。”

袁继咸听罢不再犹豫,拿出地图摆在面前的桌子上,与吕大器开始认真商议。

“不能带大部队去,左良玉生性多疑,一旦发现我们带兵前往武昌,肯定会有所准备。”

“那怎么办?总不能喊他出来单挑吧?”(单挑这个词春秋战国时就已经有了。)

吕大器和袁继咸同时沉默了。

想杀一个戒心很重的人太难了,尤其是左良玉这种老家伙。

突然!

吕大器一拍脑门,脸上的阴霾不在,取而代之的是笑容:“听闻太子爷带来一千多锦衣卫,都是京师的好手。”

文盲写小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关雪岚顾修江浔
关雪岚顾修江浔
五百年前,福源禁地现世,宗门正值覆灭之时, 宗门天之骄子的他,选择牺牲自己,以身犯险,为宗门争夺那滔天福源! 期间,他遭受非人折磨。 最终,他成功了,气运福源尽数被他抢夺,宗门也很快跻身一流圣地。 可,当他归来时,所有都变了! 既然黄粱一梦,那这薄情宗门不待也罢。 一朝叛出,他竟然证道了!
佚名
修罗剑神王腾
修罗剑神王腾
少年天生至尊神脉,却因一颗善心坠落凡尘。滔天怨气激活神魔令,得神界无上霸主传承,十大太古凶兽真血淬体,于逆境中崛起!以凡人之躯,斗那漫天神佛,问那世间情谊斤两,道理几何?!既然神已无能为力,那就让魔来普度众生!
三寸寒芒
白明微风轻尘
白明微风轻尘
【女强+家国仇恨】 “报!八月十四,东陵国八万将士被困阴山,全歼!” 一封染血的家书,白家男丁十一人,全灭。 那一日,白明微,白家嫡长女。 她摘了簪环,卸了红妆,身披战甲,背棺出发。 前方是十死九生的战场,可她却必须去。 因为—— 她要为战死父叔兄长,争取该得的哀
十四晏
官场之美人为陷
官场之美人为陷
你以为的美人计,是不是有个腰细腿长,肤白貌美的妹子上来就投怀送抱?而真正的美人计,却是你年少时求而不得的白月光。什么,你没有白月光?问题不大,给你量身打造一个.....
春歌本尊
重生后,我在七零搞科研
重生后,我在七零搞科研
他,一位顶级专家,在功成名就之时,命运却跟他开了个意想不到的玩笑——他竟穿越回了1978年。 此时的他,面临着一个棘手的家庭难题:结婚三年多的小娇妻蒋,正闹着要和他离婚。不过,她也提出可以帮他解决工作问题,作为这段婚姻的“补偿”。 但他心中有数,凭借穿越前三十多年在科研领域摸爬滚打积累的丰富经验,他坚信自己定能闯出一片天。果不其然,他凭借着超前的知识和创新思维,研发出一项项震惊全球的科研成果。一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