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从提升灵根资质开始

第168章 灵根感应度50!(1/2)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168章 灵根感应度50!

第168章灵根感应度50!

碧灵丹落入腹中,一股强劲的药力升起,渐渐充盈经脉。

周寻立即运转了灵木真诀,开始炼化这股药力。

药力不断化为法力,进入丹田,融入那三十九滴液态法力之中,不断提升其法力强度。

与此同时,第四十滴法力的虚影也在丹田处显化。

这便是碧灵丹的妙处所在。

在丹田处模拟出第四十滴法力,让服用者提前感受筑基中期的境界,并同时以强劲的药力转化为法力,不断填补那滴虚化的液态法力,

化假为真,一旦这滴法力凝实,筑基中期自然而然就达成了。

当然,如果突破失败,服用者也提前感受到了下一个境界,对于下次突破,也有极大的帮助,减少突破时的阻碍。

当然,周寻这枚碧灵丹,可是融入了不少灵药精华,达到前所未有的超品品质。

超品是周寻自己定义的一个品质,寓意为超越精品!

超品的碧灵丹药力强劲,构建完虚拟液态法力之后,还有足够的药力转化法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第四十滴法力虚影越来越凝实。

到了某个临界点。

整个丹田的法力同时产生质变,虚影法力滴同一刻化虚为实。

一股属于筑基中期的法力气息从周寻体内散发开来。

“终于,筑基四层了!”

周寻眼眸中神采飞扬。

三十九岁,筑基四层,就是地灵根的修士,修为进度也不过如此了。

一般来说,修士越年轻到达筑基巅峰,突破结丹期的可能性越高,同时成丹品质也越高。

典籍中记载,以中上品灵根成就真丹品质的结丹修士,超过八成的人在一百四十岁之前便到达了筑基巅峰。

“以我如今的修炼进度估算,大约会在一百一十岁左右达到这个境界!”

这还是按照如今40点灵根感应度计算的。

若是加上服用紫灵蕴晶芝提升的,以及未来数十年内提升的灵根。

修炼速度还要进一步加快。

说不得,百岁结丹的美誉,也会出现在他的头上。

百岁前结丹,一般都是地灵根70点以上,或者天灵根修士才能达成的成就。

届时,说不定周寻都有望结成金丹。

那可是妥妥的元婴种子,放眼整个胥国,足有一千六百多年未曾出现过了!

“不过,我灵根资质,当年在红叶坊曾经当众测量过,并不是秘密!”

“如今我三十九岁成就筑基中期,妥妥地灵根的修炼速度,若被他人发觉,必定引来大祸!”

“说不定,白云真人都会来一探究竟的!”

此事周寻在凝练紫灵蕴晶芝之前,便已经思考过好几种方案。

第一种乃是想办法收集最顶级的敛气法诀!

以他如今的神识强度,只要不是真丹修士当面,必定发现不了他真正的修为!

不过这种方案也有隐患。

以上次周不器对他的态度来看,他如今明显已经进入到了白云真人的视野当中。

加上他要辅助白云真人炼制那关系重大的丹药。

以结丹期修士的老练,说不定什么时候偷偷前来探查他的底细。

届时必然要露馅!

以初入中品灵根的资质,却达到地灵根修士的修炼速度,这等机缘,白云真人想必也要动心的!

因而周寻放弃了这个方案。

第二个方案,便是隐匿于此,停止修炼,一直到二十年后帮助白云真人炼丹。

再过二十年,周寻六十岁。

六十岁的筑基中期,便极为合理了!

炎陵黄桃好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带崽暴富后,死去的男人突然回来了
带崽暴富后,死去的男人突然回来了
“好,那我就让你们看看,女人家带着孩子能不能活!”睁眼穿越洞房夜,一夜欢歌后,相公走了,连相公的面都没见到,还给她留下了两个拖油瓶。婆婆针对,极品挑事,竟将她和孩子赶出家门。没办法,她只好一边奶娃,一
佚名
花哨
花哨
关于花哨:竹马男友劈腿了,订婚前一天,司韵在找了一个男大学生纪寒萧结婚领证。新房里,纪寒萧的表现让人惊叹。司韵笑着评价:“弟弟真是花里胡哨。”纪寒萧:“是吗?还行。”江南美女司韵向来素净,却不料被闪婚
香釉柠檬
复什么婚?我不过就是个备胎嘛!
复什么婚?我不过就是个备胎嘛!
闪婚三年,大佬老公始终对她不感冒,哪怕她是天赋异禀的舞蹈女神,名门之后,光芒万丈。外界嘲笑她不过是备胎上位,她只能苦笑不语。直到家族崩塌,她心如死灰,忍痛舍弃骨肉,递上离婚协议,淡然说道:“咱俩,就是
佚名
极品八王爷
极品八王爷
李玄戈主动穿越,却穿错时空,尸体没能跟上,导致成为了不得势的大乾八皇子。他想回去,炎帝大怒:“能不能给朕争点气?”争气?安排!他留京封号梗王,人人称其梗王八,日夜辗转于众臣女眷间……若干年后。史官颤笔
白首不相离
盛世嫡女:你家王爷不太行
盛世嫡女:你家王爷不太行
她竟然穿越了!好巧不巧,这具身子的原主也叫上官若离,是这镇国大将军府的嫡女,十六岁。性格木讷愚钝、胆小如鼠,最关键的还是个瞎子!面对这一个个困境,她扑上去果断抱住了某人的腿——宣王,听说你需要一个有名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