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卖盒饭到中华名厨

第200章 罗晴的二舅(1/3)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200章 罗晴的二舅

第200章罗晴的二舅

冯正明注册了商标,很快通过三叔的关系,给冯家干饭铺换了一块门头。

在冯家干饭铺的名字左上角上,加上了“正鲁兴”的商标。

虽然暂时这个新招牌,不少顾客都没有注意到“正鲁兴”的商标,但冯正明有信心,在将来让越来越多人知道自己的品牌。

随着暑期临近末尾,张宏伟和冯胜男不能到铺子帮忙,都回家去准备开学。

失去两个孩子,冯家干饭铺倒也少了一些孩子气的欢乐。

不过每天生意依旧火爆,络绎不绝的顾客,让冯正明他们很是忙碌。

这种忙碌大家倒是丝毫不觉得辛苦。

每天看到那么多顾客乘兴而来,能够在冯家干饭铺里吃的满足后离开。

这是对冯正明手艺最大的肯定了。

同样,生意好每天的营收也多,段素芬、沈荣森和陈安邦工资也不少,他们很自然也充满了干劲。

尤其是沈荣森还想着,将来冯正明要开分店,或者是让人加盟的时候,自己可以出资加盟,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分店。

沈荣森觉得到时候,用跟着冯正明学到一些手艺,自己也在店里做点小炒,肯定生意是不会差。

所以沈荣森每天干劲十足,还会很认真跟着冯正明学习。

陈安邦见识过冯正明厨艺交流上展现手艺,心中对冯正明是充满了崇拜。

他其实也一度想要拜冯正明为师。

不过看到上门拜师的全都被冯正明拒绝掉。

陈安邦也就不敢把拜师的话说出口。

他担心自己说要拜师,冯正明了不但是拒绝掉,可能不再继续在后厨教自己。

虽然没有开口提拜师的事情,陈安邦心里几乎是把冯正明当成师父。

他每天会很早赶来铺子,主动抢着干一些活,按照冯正明的要求去练习刀工,甚至他晚上回到哥哥家里,都会偷空练一练每天学到的东西。

陈安邦的各种努力,很自然是被冯正明看在眼里的。

冯正明没有开口要收他为徒,但也把一些东西教给他,会每天给陈安邦一些指点。

看到陈安邦的进步,冯正明会给他鼓励。

“很好,最近进步挺大,你一定要记住,细节决定成败,很多菜大多数的厨师可能看一遍就能做,但不同厨师做出来的味道会有不同,其中的原因就在一些细节上,老师傅们最注重的可以说就是细节。”

冯正明点拨话语,陈安邦和沈荣森都会认真记下。

在冯正明督促、点拨下,陈安邦和沈荣森同时在不断进步。

有时候,冯正明也想教段素芬一些东西。

只不过段素芬似乎并不想学,她只是每天认真打扫,晚上打扫完还总是会让冯正明检查一遍,等冯正明说可以,她才会拿上自己的包离开。

有时候晚上忙到比较晚,冯正明提出找个人送一下段素芬回家。

几乎都被段素芬给直接拒绝掉。

“老板没关系的,我家不远,我一个人回去可以。”

“段阿姨现在确实比较晚,你一个女的一个人回家,确实是会不安全,要不你等一会,我收拾一下送伱一段路?”

段素芬态度比较坚决:“真的不用,我一个人回去可以。”

看到段素芬坚决的态度,冯正明也只好作罢。

经过了两个多月时间相处。

冯正明和沈荣森、陈安邦相处的很好,大家相互之间时不时还会开开玩笑。

冯正明是沈荣森和陈安邦老板,更多时候两人都把他当老师。

但是段素芬始终显得稍微有那么点格格不入。

不是说段素芬在铺子里干活不好。

旁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带崽暴富后,死去的男人突然回来了
带崽暴富后,死去的男人突然回来了
“好,那我就让你们看看,女人家带着孩子能不能活!”睁眼穿越洞房夜,一夜欢歌后,相公走了,连相公的面都没见到,还给她留下了两个拖油瓶。婆婆针对,极品挑事,竟将她和孩子赶出家门。没办法,她只好一边奶娃,一
佚名
花哨
花哨
关于花哨:竹马男友劈腿了,订婚前一天,司韵在找了一个男大学生纪寒萧结婚领证。新房里,纪寒萧的表现让人惊叹。司韵笑着评价:“弟弟真是花里胡哨。”纪寒萧:“是吗?还行。”江南美女司韵向来素净,却不料被闪婚
香釉柠檬
复什么婚?我不过就是个备胎嘛!
复什么婚?我不过就是个备胎嘛!
闪婚三年,大佬老公始终对她不感冒,哪怕她是天赋异禀的舞蹈女神,名门之后,光芒万丈。外界嘲笑她不过是备胎上位,她只能苦笑不语。直到家族崩塌,她心如死灰,忍痛舍弃骨肉,递上离婚协议,淡然说道:“咱俩,就是
佚名
极品八王爷
极品八王爷
李玄戈主动穿越,却穿错时空,尸体没能跟上,导致成为了不得势的大乾八皇子。他想回去,炎帝大怒:“能不能给朕争点气?”争气?安排!他留京封号梗王,人人称其梗王八,日夜辗转于众臣女眷间……若干年后。史官颤笔
白首不相离
盛世嫡女:你家王爷不太行
盛世嫡女:你家王爷不太行
她竟然穿越了!好巧不巧,这具身子的原主也叫上官若离,是这镇国大将军府的嫡女,十六岁。性格木讷愚钝、胆小如鼠,最关键的还是个瞎子!面对这一个个困境,她扑上去果断抱住了某人的腿——宣王,听说你需要一个有名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