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锋冷心凝

第73章 董其昌(2/2)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73章 董其昌

而我和韩青嵩则是在一旁走动着,观察着别墅之中的古董。

我的左眼观察了一圈,发现这里面的古董基本上都是一些清朝至民国左右的东西,明代往前的极少有。

看来这一楼的基本上都是装饰品,虽然也都是真货,不过并不是特别值钱。

“这是董其昌的画!”

就在我想着口楼上会有什么宝贝的时候,突然一个有些惊讶的声音响了起来。

我扭头一看,只见韩青嵩站在一面墙边,抬头看着墙上挂着的画。

“哦?真的?”

一听这话,一旁坐着的叶天泽和王中天两人立马来了兴致,赶紧站了起来,朝着韩青嵩走去。

看到这一幕,我心里也不由得好奇起来,也跟在了叶天泽的身后。

董其昌可是大家,虽然存世的画作不多,不过却是众多收藏家追捧的对象。

他极其擅画山水,师从董源、巨然,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

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

我抬头看向了墙上的画,还真是董其昌的《夏木垂阴图》。

“董其昌的山水画大体有两种面貌,一种是水墨或兼用浅绛法,这种面貌的作品比较常见,另一种则是青绿设色,时有出以没骨,比较少见。”

此时的韩青嵩站在画前,看着前来的叶天泽和王中山,忍不住的介绍了起来。

或许这是他身为博物馆副馆长的习惯。

“他十分注重师法古人的传统的绘画技巧,题材变化不大,但在笔和墨的运用上,有独特的造诣。”

“他的绘画作品,经常是临仿宋元名家的画法,并在题识中加以标榜,虽然处处讲究临摹古画,并不是泥古不化,而是能够脱颖而出,自成一法。”

“其画法特点,在师承古代名家的基础上,以书法的笔墨修养,融会于绘画的皴、擦、点划之中,因而他所画山川树石、烟云流润,柔中有骨力,转折灵变,墨色层次分明,拙中带秀,清隽雅逸。他的画风在当时声望显著,成为华亭派的领袖人物。”

我站在叶天泽的身后听着韩青嵩的话,一直默不作声,这些话虽然听起来极为专业,不过对于任何一个鉴定师而言,这是最简单的入门。

毕竟没一个鉴定师都会去了解古代大家的技巧和画风。

所以,韩青嵩说的这样并没有太大的营养成分在里面。

这一幅《夏木垂阴图》旁边有题注二则,其一:‘夏木垂阴,己未秋日,玄宰写。’钤印“昌”。又题:‘柳条拂地不须折,竹枝入云从更长。藤花欲暗藏猱子,柏叶初齐养麝香。丙寅秋。玄宰重题。’钤‘宗伯学士’‘董氏玄宰’印。

这大印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这一副画看起来确实是真品。

不过,通过我的左眼观察,这幅画闪现出一股蓝色的光芒,与之前那些明代的铜鎏金佛所表现出来橙黄色的柔光极为不同。

看到这里,我心里不由得一惊,难不成这幅画并不是董其昌的真品?

但也不是不可能,如果是董其昌的画,我想沈玉轮老爷子也不可能会挂在一楼的大厅里,因为极不安全。

毕竟董其昌的画放在现在的市场上,那可是几千万的价格!而且,都是有价无市,想买也买不到!

作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柯学世界里的柯研人
柯学世界里的柯研人
入夜眠
倒追三年,冷静期结束他又后悔了
倒追三年,冷静期结束他又后悔了
三年前,她是风华绝代的天才女星,万众瞩目。却为了一段虚妄的爱情,甘愿退圈,成了豪门里最卑微的妻子。三年婚姻,他冷漠至极,将宠爱拱手送给“妹妹”,甚至不惜一掷三亿拍下天价钢琴,只为博美人一笑。“姐姐,你的男人,早就是我的了。”她递上离婚协议,冷冷一笑:“霍铭泽,你脏了,我不要了。”离婚后的她,却意外闯入京北财阀掌权人顾沉的世界。“郁小姐,从现在开始,你只能是我的人。”面对顾沉的步步紧逼、前夫的悔恨
七星瓢猪
宝贝乖不闹了,财阀大佬日撩夜哄
宝贝乖不闹了,财阀大佬日撩夜哄
他,京圈太子爷,不近女色多年,却被一个傻子女孩捡漏了! 不光“一亲芳泽”,还被拉下了神坛! 她,继承了外祖的所有遗产,却落得一个被囚禁的下场, 于是,她眉头一转,装疯卖傻起来! 一切只为猎取到那个高高在上的他,自己能成功脱身…… 后来,她如愿了,只是她也被那个疯批佛子大佬盯上了, 只不过,这一次是被圈禁在他的怀里!
佚名
抗战之关山重重
抗战之关山重重
老哲写实风格抗战新书 “我们一定会回来的!”有军官对手下数千名官兵说。 可是自打他们出关以后,侵略者强大,国尚危急,家又何安?战线一路向南,战关山无数,却又丢关山无数,直至苍山之巅洱海之畔! 回望来向,狼烟无尽,关山重重,多少官兵埋骨他乡?一场抗战打了十四年,几人又能返回故乡?
老哲
修仙路上美女多
修仙路上美女多
(凡人修仙+无系统+多女主+轻松+不圣母) 筑基期搞定元婴师叔、结丹师姐,化神期搞定大乘圣女,看一介凡人的叶飞,是怎样一路开挂,所向无敌。慢热型,越往后越精彩。简介无力,请看正文。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