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考科举

第5章 第 5 章(1/3)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5章 第 5 章

《穿越考科举》最快更新 [lw77]

第5章

树枝为笔,纪元看着讲台上面的大字,一笔一划在沙地上写下。mwannengwu

整个下午过去,手都有些酸了,但他从未像现在这样开心过,他真的识字了!太不容易了!

回到纪家,纪元最后完成了黑板的制作,四四方方的,不算大,说是黑板,其实是白色的底面,再用做出来的炭笔书写。

这样很适合挂在讲台上,还能够重复使用。

纪元把白板的棱角打磨光滑,明日偷偷送到私塾的小室里,希望对赵夫子有帮助。

“赵夫子就知道要钱,学了几十年就考了个秀才,我呸。”纪三叔边骂边喊纪元,“丧门星滚过来,过来端碗。”

很明显,纪家堂屋还在商量私塾学费的事。

纪元正好趁这个时候,去听听赵夫子具体怎么收费的。

“每逢过节,安村长还要让咱们这些学生家长送节礼,每月再交学费一百五十文,咱们一年到头,能挣那样多吗。”纪三叔骂道,“还学什么,不如跟着我种地。今日月考,又是一塌糊涂,考了个倒数第二,这像话吗?”

纪三婶冷笑:“种地?种地能种出高屋好田?你真当自己挣来这房屋?”

说到这,两人同时顿声,显然不愿意拿钱出来,纪三婶又骂:“家里多了口人,你还不去城里做活,把你儿子的学费挣出来,若不是你去同人赌钱,还用得着发愁?”

说罢,纪三婶又指着纪元道:“明日不要去安大户家喂牛了,每日还要给他们吃奶的钱。这牛钱都要了我们三两银子,后面喂奶每日还要给两文,凭什么。”

纪元听了个差不多,端着碗筷回去,心里已经有本账。

原来堂哥纪利的学费被他爹赌输了,怪不得今天拿不出来。

算下来,上学花销确实不小,一个月一百五十文,也就是一钱半,确实不是普通人家拿得出来的。

整个安纪村也不算小,却只有十四位学生,想来就是这个缘故。

纪三叔家的条件确实很不错。

他家房屋近几年翻新的,纪利也上了快三年的学,还有买牛犊花了三两银子,再给安大户家的牛奶钱,算下来着实不少。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纪元更多的还是在愁学费。

纪三叔三十多岁,能去县城做工,他却是不成的。

虽说赵夫子默许他旁听,但长此以往下去,他心中也有愧,这个白板也只是个添头。

不仅愁学费,还有笔墨费,他如今虽可以学习笔画顺序,却始终在沙地上写,回到住处同样用沙子与树枝。

想到今日“考试”时,他写的字迹,自己都不忍目睹。

但想要练字,就要买笔墨纸,又是一笔费用。

怪不得都说古代读书难,单这门槛,就不是他一个八岁娃娃可以跨过的。

纪元细细算了。

学费一百五十文。

最便宜的纸张,三张纸一文钱。

最廉价的墨,一两墨二十文。

最便宜的笔也要十文一支。

砚台就不买了,最差也要一百文一个,他回头捡个合适的石头试试。

一个月下来,至少要花销二百文。

便是先把学费撇开,他也要至少能有五十文买纸笔。

别说五十文,就是一文钱,他都没有。

难,难如登天。

纪元叹口气,把洗好的碗筷放好,又收拾了厨房跟牛棚,再把明早要用的柴给劈好。

明日,明日要再早点起来,他要去山上挖竹笋卖钱。

春笋好吃,他要赶在大量春笋上市前,多挖一些。

桃花白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
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
他穿越了,还成了大明那个即将要吊死在歪脖子树上的皇帝。看着已经陷入危难的大明,以及要夺走他江山的奸臣,他决定要做一名暴君!斩奸臣,屠建奴,收腹地,立新法,一切对抗他的人,他都一一铲除。西蕃,吐蕃,那不
佚名
女儿大闹西游,将我吹成荒天帝
女儿大闹西游,将我吹成荒天帝
(多女,轻松爆笑无厘头,沙雕,)李叶穿越到大唐贞观时期开了个养老院。有天李叶捡到个女婴,于是将女婴收养。七年后,女儿独自外出寻仙问道…可谁知,这竟是西游世界。女儿混入了取经队伍,然后一路剧透。一众西游
六大爷
扶苏:老师你教的儒家不对劲啊!
扶苏:老师你教的儒家不对劲啊!
关于扶苏:老师你教的儒家不对劲啊!:刚穿越成扶苏的老师,就发现这货居然读书读傻了!还想学儒家治国?这大秦迟早要完!为了大秦的未来,我决定给扶苏来一套“儒学”震撼教育!“君子不重则不威?意思是揍人要狠!
卷毛泰迪熊
别出心裁
别出心裁
【团宠,马甲,双洁,异能,女强】【清冷禁欲太子爷x疯批钓系小妖精】洛云嫣,金字塔尖洛家那唯一的姑娘。可她4岁被拐,家人对她而言不过是可有可无的存在罢了。对于时隔十五年回家认亲,她也只不过是当作完成任务
倒霉啊倒霉
乡村姑爷逆袭路
乡村姑爷逆袭路
为救父亲,吴凡不得不做了城里的上门女婿。只是城里人看不起他,家里人除了小姨妹外都百般为难他,特别是妻子,居然不顾他的感受和尊严,和别的男人有着不太正常的关系。一怒之下,吴凡直接回到农村,立志振兴农村,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