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34章 托马斯·克伦威尔
克伦威尔傻眼了:“您,您确定?1
十万磅?!
这个时代的人,哪怕是稍稍有些见识的平民,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更别说克伦威尔在见识这一块,属于顶尖的那一批。
“当然确定,有什么问题?”
“不,我,我只是不敢相信。这些作物在英格兰会有这么高的产量。”
“这是它们在西印度的产量,不等于说它们在英格兰也会有这么高的产量。”
“为什么?”克伦威尔大惑不解。
朱厚烨答道:“我们故乡有句话叫做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意思就是说,即便同一种植物,因为种在不同的地方,会因为温度、雨水乃至土壤的不同,生长状况也会有明显的不同。条件适合,它们就能结出甜美的果子,条件不适合,结的果子只会又酸又涩,如果条件完全不能满足它们结果的需要,它们甚至只开花不结果或者连花都不开,收成就更别指望了。”
“还有这样的事?”
“是埃不止是橘树这种乔木,就连藤蔓类的作物也一样。我们曾经吃过大亏。”
“大亏?怎么会1托马斯·克伦威尔道,“我是说,我很好奇。请问,您能满足我的好奇心吗?”
是怎样的大亏,让这位亲王如此黯然神伤?
“事件的主角叫红薯,又叫红苕、地瓜,是一种生长在热带雨林里的藤蔓类植物。它在雨林里,块状根茎非常发达,每个能生长到半磅重,每英亩至少能收获十二万磅,是当地重要的口粮作物。可是被移植到我的故乡之后,大家错愕地发现,哪怕是最肥美的土地,它也只长叶子。”
“您的故乡,肯定曾经对它寄予厚望。”
“是啊,那可是十倍产量的作物。”朱厚烨苦笑。
历史上的明王朝的确引进了红薯并对红薯抱有期望,毕竟明代正处于小冰川期,全国粮食歉收,正需要红薯这种高产的作物。结果刚刚进入中原的红薯就是不长根,一直到一百多年后,清王朝建立,红薯也适应了中原的气候,这才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清王朝的统治者捡了便宜不说,还因此自认天命所归。
细想来,历史对他的民族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克伦威尔道:“那么,亲王殿下这是有把握种好这种作物喽?”
“大约七成吧。不过,农作物的种植方法,大同小异。”
“真的?真没有想到,亲王殿下竟然连农夫的事情都懂。”
欧罗巴的贵族们可以不识字,但是一定要会骑马和跳舞。至于农事,那是贱民才需要懂的东西。
虽然克伦威尔很不喜欢这样的论调,但是他承认,这个世界就是一个等级世界,贵族的确没有必要去了解农夫的事。
无法忘记的遗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