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031章
见赵红英拎着篮子过来,赵红霞忙拿衣摆擦了擦手,笑呵呵的奔了上来:“你说你来就来了,咋还带东西呢?让我瞅瞅,哎哟,花生呢!”
“你就装,接着装!”赵红英没好气的连篮子带花生一并塞给了她,“特地给你挑的没晒过的,你要是想明年种花生,就好好留着,不然晒一晒更好放。”
“留着留着,这年头找种子也麻烦。姐你等着,我去给你腾篮子。”说着,赵红霞就进了屋,把花生倒出来放好后,又出来把篮子还了回去。
想着接下来也没啥事儿,赵红英就说起了今天早上那事情。
要她说,全怪那几个小姑娘也不对,毕竟年纪小阅历少,指望她们自个儿懂事儿也太扯了。真要怪的话,首先是爹妈没教好,其次就是那帮子知青的错。
泥腿子跟大城市里来的知识分子是不能比,最起码从外表来看,前者都是糙汉子,从不在乎衣着,加上打小下地干活,手脚脸上都粗得要命,又因为这会儿是大夏天,
各个身上都带着汗臭味,尤其是下工回来,臭得要命。可那有啥办法呢,不下地吃啥去?大家伙儿都这样,也就没啥好抱怨的了。
可这是以前了,现在多了那么多知青,小姑娘们一对比,哪儿能不嫌弃泥腿子大老粗呢?看看人家知青,衣服从来都是干干净净的,就算下地干活好了,回来也会洗澡收拾,更别提谈吐就不同,说起来一套一套的,讲的事儿也是她们从来没听过的,不像泥腿子们说来说去都是地里的收成,没趣极了。
“你说,上头咋就送来那么一帮人呢?干啥啥不行,就会嘴皮子叨叨叨个没完。咱们就不说了,看得多了,也不会被唬了去,那些小丫头呢?一个个哟,家里的活儿也不干了,把最好的衣裳拿出来,把辫子梳得油光光的,还有人往头上插了花!”
赵红英越说越不高兴,她真想问问看那帮小丫头,看不出来知青们都是绣花枕头烂草包?上赶着去给人当老妈子,别说这事儿成不了,真要是成了,那才有的她们哭了。
听她这么说,赵红霞也来劲儿了:“你以为只有男知
青勾了小丫头们的心?我跟你说,女知青才能耐呢,你还不知道吧?咱们那大侄子,建设哟!好几个女知青凑上去要帮他洗衣做饭,还有人送了他城里才有的糖块点心。”
“啥?”赵红英傻眼了,这事儿她真的不知道!
主要是因为她这段日子光把时间耗在知青点上了,那些小丫头们也不是今天才来了,只是之前没做的那么明显。可她是真的不知道,原来女知青更能耐,主动凑到已婚的干部跟前献殷勤?这算是咋回事儿?不知道老话说的,宁拆十座庙不毁一门亲?
把自己的
想法说了出来,赵红霞还嫌弃她脑子不够活络:“谁想毁亲了?你以为那些女知青瞧得上建设那傻小子?不就是想着套套近乎,回头好多占点儿便宜吗?”
“占赵建设的便宜?”赵红英表示自己也是大开眼界了,以往只听说男的占女的便宜,这还能反过来?
“好话说两句,吃的喝的松一点,最多也就是小手叫人摸两下,你以为咱们队上那帮子怂货有多大胆儿?那些女知青又不是傻的,除非是大队长故意威胁,你当她们肯真的付出啥?回头,打好了关系,就能少干点儿活,保不准还能多记些工分,划得来。”
其实,如果队上的干部缺德一些,倒霉的铁定是女知青。毕竟这背井离乡的,哪怕身边有很多知青在,可要是地头蛇故意使绊子折腾,她们也讨不了好。问题就在于,第七生产大队这些干部都是看着硬实其实全软乎得很。就那赵建设来说,他最怕的人就是他爹,其次是他姑,再然后就是他媳妇儿,反而公社干部啥的,都要排在后头。就这德行,想干坏事儿也没那个胆子。
饶是知道队上干部都是啥德行,赵红英还是觉得人生观遭受了洗礼。毕竟在她的印象里,最恶心人的莫过于老三媳妇儿袁弟来了。可现在想想,袁弟来其实也还好嘛,最多就是心向着娘家,可那也是有贼心没贼胆的,再怎么向着娘家,也没干出啥事儿了。
“那些知青不会真的不回去了吧?”赵红英愁啊,她有四个孙子四个孙女,以后说不准还会再添,虽说现在孩子们都还小,可时间这玩意儿是过得最快的,万一队上的风气被那些知青给带坏了,回头她的孙子孙女要说亲了,咋办?
赵红霞很是不以为然:“你管他们呢,他们心里可比你急多了。”
乡下人尚且羡慕城里人的生活,那些人本来就是城里来的,听说还是什么大城市。这从苦日子慢慢变好是没问题,反过来呢?只怕他们做梦都想回去。
算算日子,从第一批知青到来,一直到现在,差不多也有三年光景了。赵红英琢磨着,就算磨叽一点,十年总能走吧?毕竟那些知青下乡时,最小的也就十五六岁了,十年后也就是二十五六岁。男知青还好一些,女知青咋办?二十五六岁搁在他们队上,娃儿都生了好几个了。
不过,琢磨这些也没用,赵红英顶多就是愁一下老四宋卫军的婚事。都二十好几的人了,连个对象都没有,甚至这几年都没回家看看,她就是想帮着说一门婚事,那也得宋卫军回家探亲自个儿瞅一眼呢。
再不然…
“红霞啊,你说我帮着相看一个姑娘,带去部队叫卫军瞅瞅咋样?”前两年,她还耐得住,可眼瞅着一年一年过去了,关键是宋卫军真的年纪不小了。
可显然赵红霞并不赞同她这个想法:“别介,你说你要是真的带了个姑娘去部队,这事儿要是成了,那没话说。可要是没成呢?那姑娘不用做人了,你们家也得被人在
背后戳脊梁骨。保不准,卫军那头还要被人笑话。”
“唉,我这不是着急吗?”
“那你就先写封信去问问看,也不是立马叫他结婚啥的,你就问他啥时候回家来。这都几年了?你家老三结婚时他就跑了,现在喜宝都四岁了。”关键是,宋卫民和袁弟来不是一结婚就怀孕生孩子的,结婚隔了一年多才怀上,这么一算,宋卫军跑了都有六年了。
赵红英一想,也对,去年年底问他,他说过年有紧急任务,那今年呢?不是耽搁他给国家尽忠,可回家探亲总是应该的吧?嗯,今年一定要催他回来看看!
这么想着,她倒是轻松了一点,不怕事儿变糟,就怕这不上不下的。只要宋卫军回来了,不论想要咋样的姑娘,她都能想法给安排好。
就在赵红英盘算着该咋写这封信时,赵红霞又蹦出了一句:“对了,你家卫国咋样?建设那头有女知青上赶着献殷勤,卫国呢?他大小也是个干部啊!”
赵红英:……!!!
得了,没法继续友好的聊天了,赵红英操起一旁的空篮子,头也不回的往家去了。剩下赵红霞抬手挠了挠脑门
,总觉得自个儿好像说错话了。
…
老宋家的花生收了不少,全部忙活完后,已经是两天以后了。在这期间,赵红英跑了一趟赵满仓家,同样送了满满一篮子,还顺便把大侄子赵建设上上下下前前后后都打量了一遍,唬得赵建设浑身汗毛都起来了,生怕他姑又在憋大招了。
好在最终,赵红英啥话都没说,就这么走了,她是想着,建设这小子应该没傻到这份上,再说这不是还有赵满仓在吗?要是知道儿子在外头搞事,就赵满仓那暴脾气,真能举着扁担追出去十里地的。就冲这个,赵建设也不敢胡来。
至于宋卫国,赵红英盯着他看了两天,可惜这傻子比赵建设还不如,人家赵建设虽然闹不明白究竟发生了啥事儿,好歹是有知觉的。可宋卫国呢?该干啥就干啥,一点儿感觉都没有。
换句话说,真要是有哪个不开眼的女知青跟他套近乎,只怕他完全都领会不了。既然这样,那就没必要提醒了,越提醒越会坏事。
还真叫赵红英给猜对了,的确有女知青看上了宋卫国,人家想的是,
宋卫国虽然没赵建设权力大,可同样的,因为权力不大长得也寒碜,相中的人没那么多。那女知青本身也不够出挑,没底气跟其他人争,决定退而求其次,就宋卫国算了。
结果,就跟媚眼抛给瞎子看一样,宋卫国无知无觉。
一开始,人家女知青还觉得这人是在装傻,狠了狠心,逮着个机会故意往他怀里撞。摊上寻常人,接也就接了,宋卫国倒是好,看到人家往自己这边摔过来,非但不接还往旁边让了让,女知青万万没想到他还能这么干,一下子重心不稳摔在了地上。
摔得倒是不算重,毕竟平地嘛,再说她也不是往死里摔。别说受伤了,就连皮都没蹭破,最多就是膝盖可能磕红了。本来吧,稍微关怀一下,给人家一个台阶下,这事儿也就过去了。
然而…
女知青做梦都没想到,宋卫国见了这一幕,立马仰头大笑起来,完了还跟旁边没留神看的人连比带划的解释:“刚才你没看到,她啪的一下就摔那儿了,叫她走路不看
路,这下好了吧,摔了个大马趴哈哈哈哈…”
这下,女知青终于明白了,这人根本就不是装傻,而是真傻。
等当天晚上,宋卫国还把这事儿拿到晚饭桌上来讲了,经过这两年的历练,他的口才好了很多,说起这事儿来就跟人家唱大戏一样,把女知青怎么摔的,摔成啥样,最后怎么哭着跑开了,描述得详详细细,听得家里人都忘了吃饭,就举着筷子听他在那里叨逼叨逼个没完。
就连张秀禾也没察觉到里头的异常,只一叠声的问:“平地摔了?咋那么蠢呢。没磕出血就哭了?城里人真娇气!”
唯一知道内情的赵红英只想呵呵哒,人家根本就不是摔哭的,是被你个傻子气哭的。转念一想,傻点儿也好,傻人有傻福,老天疼憨人。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