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仗剑江湖游

第137章 女儿,我来陪你(2/2)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137章 女儿,我来陪你

他的内心如同被撕裂,痛苦无比。

祭司低下头,靠近女儿的耳边,轻声说道:“女儿,虽然你已经离开,但爸爸永远都会记得你,记得你那灿烂的笑容,记得你那温暖的话语。”

他的声音渐渐变得微弱,最后变成了一声长长的叹息。

女儿已经无法回应,她的世界已经安静,不再有声音,不再有光亮。

然而,祭司仍然感到一种温暖,那是来自女儿心灵的温暖,那是永恒的思念。

祭祀场上的香火渐渐熄灭,夜幕降临,星空璀璨。

祭司站在女儿的墓前,默默地祈祷。

他知道,女儿的灵魂或许已经不在了,她不再需要祭祀,不再需要哀悼。

她需要的,只是父亲的思念和祝福。

墨然站在祭司的身后,看着他孤独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慨。

他明白,生命的离去虽然痛苦,但也是一种必然。

祭司的眼中布满血丝,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和深深的哀伤。

他的双手紧握成拳,指关节因用力而泛白,似乎想要抓住什么,却只有冰冷的墓碑。

他的身体微微颤抖,仿佛每一丝空气都刺痛着他的心。

他低头看着墓碑上女儿的名字,嘴唇颤抖着,想要说些什么,却只发出无力的呜咽声。

祭司的心中涌起一股股回忆的浪潮。

他记得女儿出生时的喜悦,记得她第一次开口说话时的惊喜,第一次会走路时的喜悦。

那些美好的瞬间如同昨日,清晰可见,却又遥不可及。

他仿佛看到了女儿最灿烂的笑容,却也是他最痛苦的回忆。

女儿的笑声仿佛还在耳畔回荡,而她已经永远离开了他。

他的思绪飘回到女儿生病的那段日子。

他作为祭司,一直在为人们的平安健康祈祷,却无法拯救自己最亲爱的女儿。

他看着女儿一天天消瘦,听着她痛苦的咳嗽声,自己的心也在一点点破碎。

他曾经祈求神灵的宽恕,祈求能够换取女儿的健康,但一切似乎都是徒劳。

起初,他愤怒地质问神灵,为何要夺走他的女儿。

他怨恨自己的无能为力,怨恨命运的无情。

祭司从身上的长袍中摸索出一把匕首。

这把匕首是他的随身之物,是他作为祭司的象征。

它的刀刃锋利,闪耀着寒光。

祭司紧紧握住匕首,仿佛握住了他最后的希望。

祭司的心中涌起一股决绝。

他不想再在这个没有女儿的地方孤独地活下去。

他想要跟随女儿,去到另一个地方,继续守护她。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就变得不可动摇。

他缓缓地站起身来,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将匕首直直地刺向自己的心脏。

他的动作坚定而有力,没有一丝犹豫。

血液从伤口中涌出,染红了他的长袍。

他感到一阵剧烈的疼痛,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种解脱。

函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官场那些事儿
官场那些事儿
草根梁栋,考上选调生,却因没有背景,被分到槐安县何冲乡。 槐安县何家,势力通天,梁栋却与何家恩怨纠缠,最后还成了何家女婿,从此踏上了仕途快车道。 可是,梁栋虽因何家而官途坦荡,在大义和原则面前,却又选择了背弃何家…… 主政一方,铁腕无双,且看梁栋如何书写自己的官场辉煌……
佚名
富商女带着家产跑路啦
富商女带着家产跑路啦
她,富商名媛,只想在这个乱世里安安稳稳的活下去。 一朝嫁作他人妇,她以为贤良淑德就能赢得老公的好感。 然而,当老公带着小三背叛而来时,她不得不被迫营业,惩治渣男,收拾渣女。 风雨过后,她才觉醒恋爱脑,满心发展事业。 那个被她救过的男人却将她堵在了巷口! “不是爱钱吗?做本帅的女人,我的就是你的……”
佚名
女儿求救,他一声令下,踏平神都
女儿求救,他一声令下,踏平神都
关于女儿求救,他一声令下,踏平神都:女儿突然打来求救电话。一声令下,三十万大军奔袭而来,踏平神都!这一天,全世界为之颤抖。
黑桃九
官路无尽
官路无尽
第一,这是一本纯正的官文,作者是最资深官文作者之一,故事逻辑合理,可读性很强。精品保证! 第二,直接从地级市层面开局,不计划让主角下乡镇。那种乡镇级写几百章的情况,本书不会出现。 第三,有官场博弈,有经济建设,有快意恩仇,自然也有个人生活。 第四,不是和尚文,不是绿帽文,坚决不送女。 第五,重生者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预知未来,每一次选择都是正确的。不但自己选择正确,还能帮助领导选择正确。 一路正
佚名
王府全员瞎眼,完美王妃都丢了
王府全员瞎眼,完美王妃都丢了
我休夫后, 便藏起孕肚逃走五年。 五年后,镇南王府太妃病重,镇南王四处求医无果。 此时,神医横空出世。 为找神医,王府侍卫尽数出动。 而神医就是当年的王府弃妃。 不仅如此。 天下第一虫谷,谷主是我的死忠粉。 天下第一杀手,暗雨家主认我当妹妹。 天下第一剑术,剑宗长老和我是忘年交。 天下第一暗器,唐门小天才是我小迷弟。 在几位师傅教导下,我的一双儿女,更是出类拔萃,举世无双! 随着身份揭露,镇南王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