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464章 最美好的人生
饶是陈凤霞也忽悠了好些朋友来新疆投资种地, 但她还是得深刻地批评郑国强同志。
哪能这样呢。这在新疆种地就是挣不到什么钱,那亏的数目也有限。再说了,天苍苍野茫茫的, 敕勒川天山下,光是想想这一大片土地都是朕的江山, 也足够让人心神摇曳不是。
这钱挣到了一定的份上, 享受个田园之乐差不了。
可是办工厂不一样,电视机厂将黑白电视机的生产线挪到新疆来了,就不说这搬迁的代价有多大,到时候生产出来的电视机卖不掉会不会亏得当裤子吧, 机器又不会自己生产,你还得有工人操作啊。
你让江海的工人来新疆上班?唉,纺织厂的领导接了张副县长的电话, 天就直接没聊下去。后来陈老板和他坐下来一分析, 陈老板自己也承认自己没有正确认识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别了。
对, 江海前两年是倒了不少大型国企。如何安置下岗工人也一直是让各级领导干部头痛的问题。
但江海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民营经济也挺发达的,属于最早发展乡镇企业的地区之一。这就导致了整个行业的替换性很强,国退民进, 工厂虽然改换门庭了,但整个产业链其实大部分还保留着。江海人下岗, 并不意味着被整个社会抛弃了。即便找不到本行当的工作,你去打零工,你去搬砖头,你去摆小摊, 你总归还是能找到地方吃饭的。差别在于到底是吃饱还是吃好。
既然如此,人家干嘛要背井离乡跑到新疆来?江海的机会难道要比新疆少?
郑国强冷静得近乎于冷酷:“电视机厂差不多要破产了,你想让它当裤子它都没裤子可以当。现在好歹放手一搏, 中亚轻工业先天不足,治安也不行,想要发展起来,估计起码还得十年时间。这就是电视机厂的发展机会啊。”
当时他跟金厂长是这样谈的,电视机厂要发展,肯定得上新技术。但新技术要钱啊,你不管是从国外引进还是自主研发,你都要钱。
钱从哪里来?电视机厂又不是什么支撑型产业,亏成这样,政府肯定不会再往里面投钱继
<h1 id=chaptername css=chaptername>464、最美好的人生(1/9)
</h1>续烧下去。那怎么办?利用现有的产能赶紧换成钱,这样才有资本升级。
其实郑国强也没劝金厂长去新疆开厂,因为开厂也需要本钱啊。但是金厂长痛定思痛,认为既然决定自救,那就必须得豁出去。
之前他们厂压根不知道还有出口黑白电视机到中亚这条门路的时候,每年那八万多台电视机是怎么出去的?从人家的厂里走的呗。人家做老了这事,门儿清。如果不是这回余老板找不到他们的门路,图省事找熟人才寻上江海电视机厂,压根就没自己这边什么事。
新手入场,怎样和已经扎根的老人竞争?
拼技术吗?拼个屁。谁都知道黑白电视机跟bb机一样,已经是即将被淘汰的旧技术,也就是技术下沉才在轻工业出奇欠缺的中亚地区有市场。
不拼技术拼什么?当然是物美价廉。这也是中国货能够在中亚地区拥有市场的根本原因。同样是国货,江海电视机厂如何体现与众不同?当然是就近原则。新疆距离内地远,你就近生产的话,运输成本都能省下。将材料运到新疆去组装,到时候直接出口到中亚,那肯定要比从江海出货便宜。
郑国强一开始其实也觉得金厂长异想天开,有病急乱投医的嫌疑。就跟陈凤霞说的那样,厂房可以由克斯县帮忙想办法解决,生产线你们自己厂里东家挪西家,随便你们自己折腾。但人怎么办?
现在又不是支援三线建设的年代,上面一声令下就集体搬迁,根本不给你讨价还价的余地。你说搬就搬迁啊,你还真把你个连工资都发不出来,职工医药费都报销不了的厂长当盘菜咯?
但是金厂长做这个决定虽然有头脑发热的嫌疑,但人家作为一个老电视人也没完全晕头转向。他有他的考量。
工人怎么办?江海的工人喊不动,可克斯县不是招了一批东北的老技术工人过去嚒。
人家叫人过去是为了喊人采棉花种棉花的。
啊呸!疯了吧,知不知道老技术工人是宝贝啊。东北号称共和国长子,那帮老技术工人有牛掰。来来来,我给你取个例子。
早两年,工厂效益不好的时候,有个车间工人
<h1 id=chaptername css=chaptername>464、最美好的人生(2/9)
</h1>以制造枪械的名义被抓了。他其实根本没见过枪,他造出来的也不是枪,而是其中的一个关键部件。人家没技术指导也没标准图纸什么的,就靠着对方描述的要求再自己一琢磨,就给车出来了。
这样的技术工人不是宝贝是什么?等着吧,东北的大下岗带来的灾难
可不仅仅是地区社会治安恶化,还有对整个国家工业基础的毁灭性打击。工业产品的质量靠什么保证,其中核心之一就是这些经验丰富的老技术工人。
如此技术人才,你让人家去地里种棉花捡棉花,你逗谁呢?好钢必须得用在刀刃上。
陈凤霞听着无语,难不成组装电视机的技术含量超级高?为啥她感觉跟组装电脑差不多的原理啊,熟练工种即可。
不过如果金厂长真愿意安排这些从东北来的下岗工人进电视机组装厂上班,那也是好事。因为江海电视机厂大小也是个国营单位。
在东北,一刀切解决下岗工人的问题太厉害,其中国有资产被私人侵吞的情况也相当严重。严重到中央想处理,只能异地调专案组过去。这就导致了不少老国营厂工人根本不敢相信私人企业。
现在,有国营厂肯招收他们进厂上班,即便只是临时工,无法解决编制问题;对这些跟机器打了半辈子交道的人来讲,也是种安慰。
郑国强和妻子聊了半天,忽而叹气:“我也觉得金厂长说的有道理。东北的重工业基地不能这样来。”
那要怎么来呢?问题太多了,向左走向右走都是问题。
陈凤霞想要缓解有些凝重的气氛,便开玩笑道:“加入将这些东北工人都转移到新疆去,说不定新疆的工业能腾飞,整个中亚乃至东欧市场都要被占领光了。”
当初她听到中亚缺工业产品的时候,就心神摇曳来着。
郑国强哭笑不得:“那为什么不是在东北自己搞呢?”
“新疆地广人稀,你跑马圈地扒拉出一大块自己开荒完了就是你的地,你光种庄稼都饿不死。”
郑国强直接呵呵:“东北拥有最肥沃的黑土地,人家不在东北种地非得跑去新疆。”
得,一把头就ko了。东北的土多好啊,到今天,陈凤霞同志都要
<h1 id=chaptername css=chaptername>464、最美好的人生(3/9)
</h1>承认,东北的大米是她吃过的最好吃的大米。
她只能叹气:“那东北也得有厂能留住这些技术人才啊。”
说的好像新疆的工业好发达,有这么多工厂一样。
算了,这不是她这个层面能犯愁的问题,但是她仍然垂死挣扎了一把:“我听余老板讲,中亚五国沿用的是苏联机械设备标准,跟我们通用。像是纺织机械和食品机械需求非常旺盛。这次余老板又带了不少面条机过去,也很快被要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