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古代逃难的艰辛

三十二章 母老虎(1/2)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三十二章 母老虎

“还怪客气的,给我留了银子压惊呢?”肖筱先把地上的银子捡起来,对于意外之财,她肯定是来者不拒。moweiwenxuan

随即又去看他们锅里在煮什么。

这一看,让她忍不住咽口水:“你们都快来吃,这是他们留给咱们压惊的一顿好吃的。”

一大锅白煮鸡蛋,鸭蛋,另外一锅是加了瘦肉的粥,米香味混合着肉香味,香味诱人。

边上还有半袋米,大半袋绿豆,每样起码得有二十多斤。

还有约莫五六斤黄澄澄的大块冰糖装在罐子里。

由此可见,他们逃走时有多慌忙。

肖莲凑过来一看,也很惊喜:“哇,好大的锅啊,这么多好吃的,得好几两银子呢?”

“就是,”肖筱摸着下巴装深沉:“我觉得,咱们挺适合当山大王的,可以劫富济贫,行侠仗义。”

他们那些人都是在肖家人的眼皮子底下跑的,他们也不用担心吃食不干净。

再者,半夜起来,到现在也已经四个多时辰了,期间可以说是历经生死,此刻大家已经饥肠辘辘,都赶紧过来喝肉粥,吃鸡蛋。

他们带来的锅很大,反正肖筱他们每人干掉两大碗,还剩下小半锅。

肖筱嫌白煮蛋没味道,就去找了点桂皮八角和茶叶,准备精加工一下。

主要是吃饱了撑着,又还要等人,她闲着没事。

肖莲经历过莽草后,现在看到八角就提心吊胆:“小三,你可别拿错了,其实不放八角也没关系。”

她是对八角有阴影了:“我觉得白煮蛋就极好吃的。”

肖筱忍不住笑:“二姐,你就放心好了,我又不想躺板板,肯定不会弄错的。”

“你闻闻,这八角多香啊?”顾忌着林家姐妹,肖筱凑到肖莲耳边低声道:“莽草是没有香味的,再说就算是莽草,一两个也吃不死人,你别自己吓自己。”

肖莲给了她一个白眼,自己拿了弓箭去边上练箭。

肖有福喝了药过后,躺在草地上睡了过去。

昨夜逃命太匆忙,行李都是仓促的塞上车的,趁着现在有空,柳氏和肖綉把骡车上的行李收拾了一下。

林家姐妹也跟着肖筱一起割草喂骡子。

哪怕之前林家姐妹是金尊玉贵的娇养大的,但是姐妹俩饿过肚子,也差点没了性命,现在也没什么小姐脾气。

反而是尽量学着干活,免得成为没有用的累赘。

要不然这乱世里,姐妹俩是真的很难生存下去的。

很快,茶叶蛋就散发出霸道的香味。

肖筱趁热吃了一个:“还是不够入味,继续加点柴火煮。”

“大伯,伯娘,”肖大郎狼狈的从外面跑进来,看到他们就很惊喜的欢呼:“祖父,你们快进来,我找到大伯他们了。”

话才说完,就窜到锅边咽口水:“快饿死我了,这些能吃嘛?”

先前肖筱他们吃了大半锅肉粥后,又加了大米熬粥,就是给他们准备的。

要是他们不来,那就是肖筱他们的晚饭。

“吃吧!”肖筱拿了木碗给他:“吴家的人也和你们一起嘛?”

肖大郎也顾不得烫,先夹了一个鸡蛋,剥了吃了,才有空回到:“在路上遇到了,现在都在一起,幸亏你们绑了红布很显眼,我就先跑进来瞧瞧。”

酷美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废材小子翻身记:我有鉴宝真眼
废材小子翻身记:我有鉴宝真眼
我是名古玩商家, 这天,来了个不懂行的卖家强行将他货给我。 那截红珊瑚,断面锋利,一下子就割破我掌心。 一缕血液流出,沾染在另一件墨绿色眼睛玉雕上。 一道绿光顺着我手上伤口,直奔我双眼而去。 那枚眼睛玉雕,仿佛冰雪消融一般,缓缓消散。 一阵针扎般的刺痛,从眼部传来。 我想要伸手去揉,猛然发现,眼前景象大变! 我居然获得了鉴宝神通!
佚名
霜华刀
霜华刀
李季安,一个在军营长大的孩子,在一次行动中被回归的公主看中,让他承担重要的向导任务。他在任务中结识修行者,并以此为契机踏上修行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佚名
绿茶她又美又茶,高岭之花他超爱
绿茶她又美又茶,高岭之花他超爱
穿书后,我发现,为了保住我的小命,我必须要勾引那个高岭之花, 只有他真正的爱上我,我才能存活下去。 于是本小姐出马了,我日日夜夜缠在高岭之花的身边,企图让他多看我一眼, 但后来,我实在是勾引不动了,看着身边的大好法宝,我决定跑路了! 可是在我跑路之后,某位高岭之花又暗戳戳的找上门,求我别不要他, 救命!原来他早就爱上我了。
佚名
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
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
《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 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
今或古
关家儿女
关家儿女
本书为本人长篇历史小说《关家大院》的续集,讲述了从1939年到21世纪一百多年间,关家几代儿女们在时代背景下的悲欢离合。 如果您是《关家大院》的老书粉,请从第一章开始阅读,如果您从未看过《关家大院》,推荐您先读读这本书,然后再来看这本《关家儿女》,那样故事更具连贯性。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