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24章 温寒变(1/2)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124章 温寒变

至于解决的办法,他也想到了。

让黄河回归故道。

和此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黄河故道早就住满了人,想将这些人迁走,哪有那么容易。

更何况,黄河也不会那么听话,去走原来的故道。

更大的可能,是找一条地势低洼的新河道。

一个不好,问题将更大。

不让回故道,淮水一线将会持续受害。

让黄河回故道,代价太大。

难啊。

这时,他脑海里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朱雄英刚才的主意。

一边修缮河道,一边在上游种树,减少黄河携带的泥沙。

是不是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可是陈景恪刚才说,小冰河期来了,这个办法行不通。

那么……

朱元璋目光再次看向陈景恪,问道:

“好好给咱解释解释,什么是小冰河期,什么是温寒变。”

朱雄英也竖起了耳朵,他现在对这个温寒变特别感兴趣。

陈景恪略微整理了一下语言,才开口说道:

“温寒变顾名思义,就是整体气候偏温暖,整体气候偏寒冷。和四季变换,昼夜交替是一样的。”

朱元璋问道:“证据呢?”

陈景恪回道:“较为明显的变化标志,温暖期河南山东地区也可以种植水稻,寒冷期淮水会结冰。”

“先秦史书被大量焚毁,可以查到的记录不多。”

“秦朝之后的历史记载较为详细,咱们就从汉朝开始说起。”

“根据历史记载的蛛丝马迹,汉武帝时期,正处于由暖转寒的节点。”

“证据是,在此之前中原的农作物为稻和粟。”

“因为天气变冷,稻粟减产乃至绝收,汉武帝就在全国推广耐寒的小麦和豆类。”

“从此,中原的农作物从稻粟,变成了麦豆。”

朱元璋眉头皱起,还有这方面的记录?

陈景恪进一步解释道:“史书上有记载,汉朝初期亩产三四石,可是后来亩产就变成了一两石。”

“就算是经验最丰富的老农,也只能将产量提高到两石左右。”

“历史上很多人都做过类似研究,陛下应该听说过。”

朱元璋不禁点头,这一点他倒是知道。

从隋唐时期就有人发现了这个问题,还有人做过试验,都没有结果。

他作为皇帝,自然关心粮食生产问题,也知道这个差异。

在没有头绪的情况下,很多人都认为是度量衡的差异问题。

当时的度量衡比较小,所以亩产显得高。

但也有人不认同这个说法,坚信还有别的问题。

陈景恪提出的这个说法,确实很新颖。

水稻的产量可不就是一亩两三石吗。

可真相真的是如此吗?会不会是巧合?

陈景恪看出了他的疑虑,就说道:

“陛下不妨着人去翻找一下,定然会有汉武帝推广冬小麦的记录。”

“粮食作物的种植关系国家兴亡,如果不是到了生死关头,没有人会轻易改变农作物。”

这一点朱元璋是很认同的,他推广棉花的前提,是国家有足够的土地种植粮食。

汉武帝虽然有种种缺点,但绝对不是昏君。

见月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八零娇妻要离婚,高冷军少失控了
八零娇妻要离婚,高冷军少失控了
前世,新婚就去试飞的便宜丈夫江弘志牺牲后,苏惠云听信母亲和竹马之言,被拴在家里当干活的老黄牛,婆家每月的补给和最后的离婚钱也都被竹马榨干。改革开放,竹马摇身一变百万身家,跟妹妹耳鬓厮磨,对她拳打脚踢,
叮叮又咚咚
乱世:手搓大炮养妻女,随时造反亮真理
乱世:手搓大炮养妻女,随时造反亮真理
秦阳开局穿越到三寸丁身上,此时恰逢乱世,饥荒,灾年,饿殍遍野,民不聊生。面对此情此景,秦阳丝毫不慌,他看着眼前物资丰富,资源多种的大东北,毅然决然扛上弓箭,深入山林中。凭借上一世的记忆和系统,黑熊,野
长风夜明
高手下山,我的绝色未婚妻
高手下山,我的绝色未婚妻
师傅:徒儿,你天生短命,需要与村里的寡妇双休才能活命。陈宁:师傅,我请求一死!师傅急忙拉住,掏出婚书。傻子,寡妇是师傅的,这才是为师给你找的未婚妻,快下山去吧!
百祭
江山与我多妩媚
江山与我多妩媚
含玉而生的她王族嘉兴公主,天下第一美人,未央城贵女,不败的风星将军。前一世,父皇告诉她,家是最宝贵值得守护的珍品。然而法师预言得此女得天下,她的至亲被弟弟杀害,群臣不满,她被迫自刎未央长街。王权如浪淘
予加
逆天改命
逆天改命
死去的封于修重生在了许三多身上。这一生他不在残缺。携带内功心法入伍。高诚:“那个兵,过来过来,伍六一跟他比划比划!”封于修缓缓摆出龙虎拳,目光低沉,“今日既分高下,也诀生死!”伍六一:???史今:?直
千秋有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