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396章 你们太欺负人了(3/4)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396章 你们太欺负人了

啥叫好兄弟,这才是。

随时能给自己兜底,护住自己的面子。

“高炽所提之法,我以为甚佳。”

“就在洛阳创办一所书院,所有诸侯王的继承人必须来这里进学。”

得到鼓励,朱高炽索性就敞开了谈论此事:

“最好由皇上出任名誉院长,将来都是天子门生。”

“如果可以还能让太子一起进学,以培养感情……”

人生四大铁,其中一铁就是同过窗。

继承人在一起学习,就有了私人感情,以后很多事情就好办的多了。

而且学校肯定会教他们拥护大明,拥护宗藩体系之类的内容。

也算是一种洗脑了吧。

从小就接受这样的教育,除非他天生反骨,否则都会是宗藩体系的拥护者。

陈景恪也不禁点头表示认同。

集中培养诸侯国的继承人,本就是他计划中的一环,只不过还没有提出来而已。

朱高炽能想到这些一点,并不奇怪。

这其实就是变相的质子制度,自古以来就有。

但他能想到让皇帝出任名誉院长,让太子一起进学培养私人感情,就很难得了。

可见这些年他确实是学到真东西了。

朱棣见他点头,心下顿时就乐开了花。

这个儿子真给自己涨脸啊。

看向朱高炽的目光也多了几分欣慰几分喜欢。

五个手指都不一般长,对待子女也不可能一碗水端平。

朱棣最喜欢的是朱高煦。

一来是从小就带在身边,感情自然更深一些。

二来朱高煦尚武,在朱棣看来这就是‘类我’啊。

‘类我’这个属性可太重要了,越是自信的人,在对待子女的问题上,就越看重‘类我’属性。

这俩字甚至可以左右继承人的选择。

与之相对应的,朱高炽尚文,就是不‘类我’。

再加上他从小在洛阳长大,亲情方面难免会有所欠缺。

不过人吗,就是这样。

当对方能带给自己荣誉的时候,感情自然就会有所偏向。

更何况那个人还是自己的亲生子女。

朱高炽表现出优秀的才能,还能获得天下第一聪明人陈景恪的认可,那可是太涨脸了。

朱棣顿时就觉得,这个儿子好啊。

话题扯开,众人都参与进来,还真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

比如,不能让未来国主成为何不食肉糜那样的人。

要让他们去体验民间疾苦,去基层积累工作经验什么的。

最后陈景恪总结道:“南洋那边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结果,一直这么拖着也不是办法。”

“不如先把这所学校建立起来,提前把勋贵们召集到一起学习。”

朱雄英赞同的道:“等大分封开始再进行培训,就有点晚了,有必要提前把书院开起来。”

“正好最近勋贵闹腾的天怒人怨……”

“别管是不是演戏,在外人看来就是勋贵们不老实了。”

“以开办书院专门教导勋贵礼节为借口,应该能说服所有人,还不会暴露我们真正的目的。”

“至于具体教什么内容,就是我们说了算了。”

如此大的事情,竟然就这么决定了。

关键一个是太子,一个是太子伴读,属实有点违和。

就连朱棣都觉得,你俩是不是有点拎不清自己的身份?

虽然这个建议很好,可怎么也得经过皇帝同意吧?

徐达和朱高炽却习以为常,这才是大明私下的常态啊。

朱雄英那可是实权太子,七成的奏疏都是他代为批阅,玉玺都能随便盖。

而陈景恪则是大明制度的实际制定人。

在决策层,大家都认同一个事实:太子 伴读≈皇帝。

见月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妻女死祭,渣总在陪白月光孩子庆生林知意宫沉
妻女死祭,渣总在陪白月光孩子庆生林知意宫沉
【重生+伪禁忌+年龄差+追妻火葬场】 和名义上的小叔宫沉一夜荒唐后,林知意承受了八年的折磨。 当她抱着女儿的骨灰自杀时,宫沉却在为白月光的儿子举办盛大的生日宴会。 再次睁眼,重活一世的她,决心让宫沉付出代价! 前世,她郑重解释,宫沉说她下药爬床居心叵测,这一世,她就当众和他划清界限! 前世,白月光剽窃她作品,宫沉说她嫉妒成性,这一世,她就脚踩白月光站上领奖台! 前世,她被诬陷针对,宫沉偏心袒护白
易小文
史上最强炼气期
史上最强炼气期
修炼了将近五千年的方羽,还是没有突破炼气期……………………………………
方羽唐小柔
太初神塔
太初神塔
关于太初神塔:道侣与人苟合,联合外人废修为、夺宝骨……绝望之际,叶尘开启太初塔,得大帝传承,修造化吞天诀、融苍龙宝骨,功参造化,横推万古。任你神朝圣地、诸天仙佛、太古天魔……我叶尘,一剑斩之!
不吃荆芥
傲世狂龙混花都陈南朱可人
傲世狂龙混花都陈南朱可人
来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摸爬滚打
穿越兽世:结侶生仔攒积分
穿越兽世:结侶生仔攒积分
她重生了,她从末世身死后穿越到了兽世的神猫部落,现在的她只是一只软绵绵的黄色猫咪。 还绑定了生子系统,生的孩子越多、质量越好则积分越高,奖励也越好。 后来她和高品阶雄兽人结侣生崽揽积分,最后建立新部落,开启兽世新篇章......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