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俊房玄龄

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 趁夜出逃(2/2)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 趁夜出逃

一行人抵达河岸便一处简易码头,早有十余艘平底漕船停泊在此,一个身穿漕运专署官府的官员正在东张西望,见到阴弘智,急忙迎了上来。

阴弘智取出一锭金子丢过去,那官员伸手接着,掂了掂估摸了一下份量,而后脸上扬起笑容,冲着阴弘智拱拱手,一句话不多说,转身隐入码头后边阴暗逼仄的巷子里。

收了钱就好,其余的事情绝不多问……

李祐一行人自码头登船,护卫都是精挑细选出来,不仅身手好,撑船更是常规操作,将钱货放在舱底,十余人驾着两条漕船驶入河道,混入来来往往的漕船之中,向着金光门驶去。

金光门河道两侧火把无数、将整片河道照得亮如白昼,不过关陇军队军纪涣散,三三两两的兵卒坐在河岸便聊天、打盹,对于河道上川流不息从漕船看都懒得看,更别提登船检查了。

一行人顺利的混出金光门。

坐在舱里的李祐长长吁出一口气,只要出了金光门,便算是成功了一半。

旁边的阴弘智小声道:“漕河最繁忙的一段要数雨师坛那边,由关中各地以及关外运来的粮秣在那里中转,河道极其繁忙,通行速度大大减缓,且有寻河兵卒时不时的登船检查。不过河道上船只太多,根本查不过来,只需过了那里,便可沿着河道一直向西,由水道直抵昆明池,便算是逃出了关陇军队最为密集的地方,而后弃船登陆,前往玄武门。”

李祐满意颔首,这么半天的功夫便安排得如此周密,殊为不易。

两条漕船混在河道当中,径直向着距离金光门数里的雨师坛方向驶去,河面上的船只越来越多,两岸多有漕运专署设置的停靠点,每一艘漕船每一次运输之后都要到此进行登记,分发竹签,以此记录所运输之粮秣数量,而后予以归总,登记在册,据此发放俸禄、补贴。

这可以算是“按工计酬”的最初模式,可以极大调动漕运兵卒的积极性,不过李祐一行人自然不会去自找麻烦,一直顺着漕河向着雨师坛方向挺进,漕船顺畅的穿行于河道之上,无声无息,神不知鬼不觉。

与此同时,晋王府内。

关陇军队早已将晋王府团团包围,紧张的局势使得王府上下心惊胆战、小心翼翼,唯恐下一刻如狼似虎的叛军便冲入府中大开杀戒……

身姿纤细娇小的晋王妃端着一个托盘,盛了一碗白粥、几样小菜,款款来到书斋之中,将饭菜放到书案上,秀美的面容温婉秀气,柔声道:“殿下,用宵夜了。”

李治放下手中书卷,挽了挽袖子,在侍女服侍下净了手,重新坐回书案旁,见到晋王妃一双素手将饭菜碗筷摆好,心中感动,微笑道:“有劳娘子了。”

局势太过紧张,如今整个晋王府都被严格管控起来,为了防止有人在饭菜里动手脚,所以平素晋王李治的饮食皆由晋王妃亲手负责。

身为太原王氏嫡女,王妃自幼锦衣玉食、十指不沾阳春水,如今却为了自己之安危整日里出入厨房,沾染一身油烟,依旧不辞劳苦甘之如饴,李治岂能不心有所感,爱意满满?

端起碗筷,李治细嚼慢咽,问道:“娘子不吃一些?”

晋王妃端坐在一旁,仪态端庄、气度矜持,一动一静之间尽显大家闺秀之良好教养,闻言微微露出苦恼之色,纤手抚摸柳腰,叹气道:“最近好似胖了一些,裙子都有些紧了……”

李治笑呵呵道:“女子丰腴为美、圆润有致,况且娘子纤侬合度、仪态优美,何胖之有?即便要保持形态,亦要注重饮食,不可节食,毕竟身体康健、神元气足才最为重要。”

晋王妃便喜滋滋的螓首连点。

夫妻两个说着话儿,只不过晋王妃总是欲言又止的模样,待到吃完宵夜,漱口之后侍女奉上香茗,李治慢悠悠呷着茶水,这才问道:“娘子可是有事?”

公子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田园悍婿:重生知青的逆袭
田园悍婿:重生知青的逆袭
穿越直接当知青?有系统的我无所畏惧!下地劳动即可升级,干活轻松如喝水。别人偷懒我盖房,从田园开始逆袭之路!
大鱼
直播:我耿直中医,患者全网社死
直播:我耿直中医,患者全网社死
特种兵火凤凰
总裁别虐了,夫人已经签了离婚书
总裁别虐了,夫人已经签了离婚书
结婚几年,她都没能捂热他的心,眼看着他对青梅竹马嘘寒问暖,把所有的温柔都给了别人。她心灰意冷,不愿再和他有任何牵连。离婚后,她恋爱脑醒后,独自美丽。很快,她携新欢出游,成商界最新风云人物。一贯冷淡矜持
佚名
我只想抱大腿,大佬却想拿下我
我只想抱大腿,大佬却想拿下我
我是单位公认的胆小鬼,哭包,我在发现老公有异心之后我很果决选择离婚。离婚之我抱上了一条大腿,为了抱紧大腿我做牛马,唯唯诺诺,只求大佬升迁吃肉能带我喝口汤。只是这大腿抱着抱着我感觉有点不对劲了,大佬往我
佚名
官途巅峰,从乡村书记崛起!
官途巅峰,从乡村书记崛起!
大学毕业后,一枚纯纯的草根逆袭成书记!没背景、没人脉,他全靠自己一双拼搏的手,从一无所有到小有名气,他经历了无数次的跌倒与爬起。面对错综复杂的乡村关系和棘手的挑战,他如何用智慧和勇气,一点一滴改变着乡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