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161章 解决钱的问题
说到这里,他就想辞职了。
事实上,他已经辞职过多次。但是户部尚书没人想做,因此,不想做都得做。
其他人听到他的话,也有些担心这钱财的事情。
从年初抄家得到大笔银子之后,京营重新整编,不但军饷按时发放,连欠饷都结清了,另外文武官员的俸禄也都足额发放,局势也往好的方面发展。
但是,这钱就不是能时常有的,一旦后续没有了钱,那又要欠饷不说,皇帝还要整好多花钱的地方,那怎么办?
此时此刻,他们非常担心皇帝又开始抄家!
因此,首辅范景文便也出列奏道:“陛下,如今天下还在大乱,各地赋税都收不上来,国库无钱之下,又要多花钱的地方,实在不合时宜。不如有些花钱的是否可以暂缓?”
内阁辅臣蒋德等人,皆跟着出列,附和首辅的话。
到了后来,满朝文武皆是跟着劝谏了。因为所有人都怕,就怕皇帝抄家抄上瘾了!
崇祯皇帝见了,却没有不讲理,他知道他们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不过,他也有自己的想法。
前期的时候,京师抄家了一次,然后宣府大同那边也抄家了一次,支撑了他在前期的各项开销,终于把要亡国的危急局面给缓了下来。
但是之后养军队,养国家的钱从哪里来,确实是个问题,总不能一直抄家!
不过对此情况,崇祯皇帝心中当然是有计较的。
于是,就听他对底下臣子说道:“卿等顾虑,朕亦知之。不过对朕之革新,卿等只看到了花钱的一面,且听好了。”
范景文等人:“……”
皇帝这意思,就差说他们孤陋寡闻,没见识了。
说真的,他们还真不服气,好歹都是科举出来的官员,哪个不是满腹经纶的?皇帝竟然说他们没见识!
于是,他们皆都看着崇祯皇帝,竖着耳朵听着,如果皇帝说得不对,他们肯定是有心思让皇帝知道,你打仗是厉害,可这治国,还是要靠我们这些文官的。
只听崇祯皇帝问殿内群臣道:“朕何以用不到半年多的时间,便击败了李贼大军以及入寇的建虏大军?按理来说,就这点时间,光是练兵时间都不够,何也?”
听到这话,文武官员不由得面面相觑,皇帝这是要夸的意思么?
于是,范景文便立刻奏道:“此乃陛下英明神武,武勇盖世之故!”
崇祯皇帝听了,只是笑笑,然后才说道:“此乃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就是朕让将士上战场无后顾之忧,又且赏罚分明,才有将士们在战场上舍生忘死,奋勇杀敌,如此,才击败优势兵力的李贼大军,又击溃号称野战无敌的建虏大军!”
不等他的臣子说话,他就又进一步解释道:“何以没有后顾之忧?活着,有奖赏不缺;伤了,有去处可安排,死了,亦可进忠烈堂,与国长存!也只有如此,面对人人畏惧之建虏,朕麾下之将士亦能以一当十,以寡敌众,创造一次又一次的大捷。卿等自己说,朕付出一些俸禄,便能让众卿无忧兵事,百姓能享太平,值否?”
范景文等人听了,皆是无语。
道理好像是这么一个道理,要说值不值的,那肯定是值的。但是关键是,或许可以不用付出那么多钱,也能有这个效果吧?
他们正在想着,却听崇祯皇帝还没把话说完,继续在那说道:“且天下大乱之根源是为何?天灾人祸也!天灾不说,年年都有,可多少天灾都能应付过去而不至于酿成如今这样的大祸。为何?皆因加了人祸也!何为人祸?简单讲,便是贪官污吏已经多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说到这里时,崇祯皇帝的表情变得严峻起来,语气也变冷了,以至于大殿内的气温都似乎冷了几度:“有天灾不怕,就怕天灾之下,却还有贪官污吏趁天灾谋一己之私!朕早有听闻,如今之官场,无官不贪,无吏不污!朕随便杀十个,可能有杀漏,却绝对没有杀错,无非是多贪少贪的区别……”
听到这话,满朝文武的汗就下来了。
他们自己其实知道,皇帝这话并没有夸张。可是,这样一个事实,如果是由皇帝说出来,特别这个皇帝还有过发疯经历的,真要突然说着说着一下来气,又开始发疯的话,自己能不能幸免?
此时此刻,没人敢抬头,不敢去看皇帝的眼睛。因为绝大部分人,多少都有一些违法犯忌的事情。
崇祯皇帝扫视底下这些臣子,忽然和缓了一点语气接着说道:“当官的,朕已经整治过一次,再看官场风气,如若还是贪污成风,视不贪为异类的话,朕不介意再整顿一次官场。另,污吏这方面,朕知道如果只是杀几个的话,也难让天下污吏都能改邪归正。此有世风如此,亦有制度之因。吏员没有俸禄却有权,如何能忍住不贪,不去欺压百姓?”
“既然如此,朕就来一个釜底抽薪,把当前吏员全都换了,不再世袭,不再子承父业,不再以劳役之方式。以后之吏员,须以考核人品、才能后用之,同样发放俸禄!朕不怕没人用,保家卫国之将士,朕信得过他们。等到以后太平了,军中将士年纪到了,亦可安排到衙门做事。他们有为国之心,有军纪约束过,当胜过很多人!”
说到这里之后,崇祯皇帝扫视底下群臣,然后便冷声问道:“众卿以为,何等吏员更是好用,更是放心?朕付出一些俸禄,便有如此之多的好处,可值否?”
其实,他心中知道,就算是这样,也避免不了贪腐的。贪腐这东西,只要有私欲在,就不可能杜绝!
但是,什么东西都是相对的,只要比原有的好,那就可以了。或许这种制度等到了以后某个时代,又会不适合,但是至少如今是适合的不是?
大殿内的文武官员听到皇帝又是隐隐带了威胁,又是说那么多好处,在逼他们表态,说真的,他们心中其实是不乐意的。
他们总感觉皇帝对武人太好了!
在安静了片刻之后,吏部尚书便开口奏道:“陛下,吏员之活,也不是一般人能做。须得能识字,又是头脑灵活之辈,才能把事情做好!如若都是军中粗鲁之辈,怕是衙门事情会一团糟,此事,还请陛下三思!”
听到这话,只要是文官,便都附和。几个武官,平时都被文官压惯了,甚至他们自己都觉得,这个话在理。
可谁知,崇祯皇帝听了,却是想也不想便道:“衙门中那些须得识字的活,那就用识字的将士便可。不识字,那就教他们识字。以后军中将士,在空闲之时都要识字。至于衙门做得事情,编写章程以教之,又有何难?”
说到这里时,他看到这些文官都有诧异之色,便知道在想什么,就继续说道:“朕以为卿等该是都明白太平之可贵!而太平何来?便是军中将士以性命守护之!不分贵贱,不分男女,皆是利害相关。故此,以后只要是大明人,在合适年龄便都要从军。此便是替代卫所制之革新之策!”
如果是太平年间说这个话,估计不少人会反对。但是在座的这些人,都是经历了天下大乱,自然最是知道太平的宝贵。哪怕他们都是朝廷高官,也不可避免地受乱世影响,太平与否对他们同样非常重要!
因此,此时崇祯皇帝先从当兵所能享受的好处说起,再说到人人都要当兵,就等于说,之前文官以为的武人待遇,其实是所有大明人的待遇,那就不是简单的文武对立了。
其实,全民皆兵是华夏历史上就有过的,比如汉高祖刘邦在建立汉朝后,要求男子不论出生尊贵还是穷苦在及冠后都要登记在官府。从二十三岁开始,登记在案的人员每人一生要服两次兵役,一次时间规定为一年,并且在服兵役的地点上也有要求,两次服兵役一次在本人所在的地方郡县,另一次则规定要在国家边疆地区或者国家都城。
之后有演变过很多回,也就是到了大明朝之后建立卫所制,才让特定的人群服兵役而已。
叫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