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72章 人和土地
唐笠闻言就是一愣。
这个词儿他听过,但具体措施是啥就不清楚了。
李传看出了唐笠的疑惑,知道他是个有些见识但只是不成体系的家伙,于是尽量简单直接的将自古以来的土地制度解说了一番。
其实所谓“计口授田”虽然最初出现在二十八世兴武皇帝平定天下时,但实际内容其实自古早就有之。
所有的土地制度究其实质,其实就是土地的所有权问题。
上古时期不提,西周时期的“井田制”大概是最早有明确记录的土地制度。
井田制下,所有土地均为周天子所有。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贵族和国民仅有土地的占有权和使用权,因此不能随意买卖。
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就来历于此。
其实就是土地国有制。
各级土地占有者一般将土地分成九区,中间一区为公田,周围八区为私田,因划分形似“井”字,故得名。
土地的具体耕种者除了底层国民,更多的是奴隶,他们需要首先要为土地占有者无偿耕种公田,然后才能耕种自己的私田。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耕种技术的提高,私田越来越多,井田制逐步瓦解。
春秋时期,周天子统治地位名存实亡,土地国有的基础不复存在。为了应对频繁战争的巨大消耗,各诸侯国开始对公田和私田同样收税,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私有。
也就是土地国有制和私有制并存。
到战国时,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废井田、开阡陌”,正式实行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至始皇帝统一六国,下诏“使黔首自实田”,土地私有制正式得到全面确认。
土地私有制能够极大的激发人民耕种开荒的积极性,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无法避免的土地兼并。
底层百姓一旦遭遇婚、病、葬、灾等重大变故就只能卖地,没了土地后就只能成为佃户、隐户甚至流民。
而相对于底层民众,拥有大量土地的大地主隐匿土地数量、逃避缴税义务的能力无疑更强,不但使得国家的税源逐渐枯竭,甚至开始与国家抢夺人口。
这些人中实力小的是各地方大小不一的豪强,实力大的则与政治权力深度结合后形成了所谓的世家大族。
到王莽篡秦前,土地兼并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因此王莽建新朝后才会托古改制,其意图其实就是将土地重新收归国有。
古时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财富多来源于土地,这种断绝大小地主根基的做法自然不受待见,引起的反弹让篡秦前一帆风顺的王莽迅速败亡。
只是新末大乱让天下人口损失大半,人少了,空出的土地就可以再分一轮,这其实就是光武中兴的真相。
到了二十六世灵皇帝时期,土地兼并再次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加上边患不止、各地灾患不断,黄巾之乱实际上就是再也活不下去的失地百姓的一次总爆发。
大将军唐宏前期的功绩除了征服大漠消除了边患,就是在并州屯田安置流民,后来又推广至冀、幽二州。
所谓的屯田其实就是土地国有制,屯田百姓就相当于是国家的佃农。之所以说是佃农而不是普通百姓,是因为屯田制下耕种者需要上缴的产出比例非常高。
但为了应付庞大的平叛战争消耗,国家对屯田百姓的压榨过重,根本无法持久。更重要的是屯田制下百姓很快就没有了垦荒的动力。
费力垦出来的荒地也不是自己的,还得多缴一大笔粮食,屯田百姓又不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并缓解矛盾,朝廷先是规定新垦之地归垦荒者所有,这其实就是承认了部分土地的私有。
可是接下来的问题又来了。
如果你是一个农夫,就算私田和屯田需要缴的税一样多,你是更愿意耕种自己的私田?还是更愿意耕种归朝廷所有的分配公田呢?
刚开始的时候,因为屯田的土地都是熟地,产量更高,大家可能还更愿意种屯田。
但几年以后呢?
新垦的私田成熟了之后,百姓们肯定就更愿意在属于自己的私田上下功夫。
因此还没等到天下再次平定,朝廷就不得不再次进行了改革。
说白了,屯田就是个应急的过渡措施,谁都知道不是一个能够长期实施的政策。
鉴于历史上血的教训,全面恢复土地私有制自不可行,计口授田就应运而生了。
所谓的“计口授田”也叫“均田制”,其实就是将按人口平均分配的土地进一步细分成了两部分。
一部分归私人所有,可以继承,允许自由买卖。
一部分为国有,只是租给百姓耕种,百姓无权买卖,耕种者死后收归国有重新分配。
笑再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