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142章 八零知青不回城
礼拜一房管局上班。
田蓝和陈立恒也没耽搁, 趁着下午没课的时候,赶紧揣上存折,邀请方秀英一块儿去房管局把过户手续办了。
这还是他俩第一次看到方秀英的家人。
说来也奇怪, 从看四合院到现在, 中间一直是他俩和方秀英沟通, 大家居然也没觉得有任何不妥当的地方, 竟也不担心这边谈妥了,到时候人家里头不认账。
事实证明,他们对彼此的信任挺值的。
当初方秀英之所以主动降价卖房子,是因为拿租客没办法, 而田蓝和陈立恒只要求保证三间正房的居住权即可。现在不仅空出了三间正房,连一间厢房的人也搬走了, 还重新顺利的出租了出去。
如果碰上计较的人家, 说不定要在原基础上起码加个千把块钱。
但方家人极为痛快,和方秀英一道过来的是她父亲方老先生以及她姑姑方女士。
前者极为瘦削, 面颊凹陷。或者可以说是翻版的方秀英, 虽然她年纪比方秀英大20来岁,但因为保养极佳,而方秀英又被大西北的风吹老了容颜,两人站在一起, 还真说不清楚谁的面更嫩。
两位长辈都没说什么, 依然认之前他们说定的合同。
签字的时候,方老先生作为房主, 抓着笔有些怔愣。
田蓝和陈立恒都没催他。
对老辈人来说,卖祖产是件极为丢脸的事, 败家子才会这么做。到时候要怎么跟祖宗交代?
还是方秀英的姑姑喊了一声哥哥“签吧, 大哥, 这事儿完了我们就赶紧坐飞机吧。”
方老先生叹了口气,似乎感慨万千。
可他妹妹不给他发挥的机会,直接截到了他的话“你听我的吧,大哥,动作快点。不要再在人生的关键点做出错误的选择,让自己陷入泥潭。当初我们家都急着出国,你明明都已经在美国找到工作了,非要回来,结果呢?直接被打成了□□。66年情况不对,我们找人想办法安排你和嫂子还有孩子借去香港治病的机会出国,你又不愿意,说什么不能投敌?什么狗屁玩意。结果你害惨了自己不说,你还耽误了秀英和康平。假如正常求学的,秀英早就大学毕业,也不会遭遇那些事。你不觉得愧疚吗?”
方秀英看父亲脸色灰败,赶紧开口喊了一声“姑姑。”
方女士面若寒霜,继续滔滔不绝“当年你千里迢迢归来,说要靠自己的双手建设这个国家。结果这么多年你获得了什么?你现在又拥有什么?当初我是叛徒,我选择逃之夭夭去国外过好日子,没有为这个国家做出过半分贡献。但我现在又获得了什么?我是国际友人,所有人都对我恭恭敬敬。他们敢欺负你,霸占你的房子都不还你。但他们谁都不敢得罪我。为什么?这个国家就是这样,你的执拗根本不值得。”
田蓝原本一直没插话,这会儿终于忍不住“中华民族本来就热情好客,向来都是用最好的东西招待客人。”
方女士却冷笑“你说错了,这个民族的特点是用时有不用时无。需要知识分子奉献的时候,就会开无数的空头支票,什么都好。等到你是去利用价值了,就等着被打进地狱吧。我们这些人被尊重,不过是因为这个国家需要外汇,而我们不过是能够带来外汇的外籍人士。”
她的目光扫过田蓝和陈立恒,露出了怜悯的神色,“你们都是知青吧?宝贵的青年时光都被愚蠢的下放给耽误掉了,实在可怜。不过我听说你们都是聪明的年轻人,一直没有放弃英语学习。我希望你们能够把握机会,尽快申请出国留学。如果需要的话,也许我能够为你们点儿帮助。”
田蓝摇头,微笑着拒绝对方“不必了,我们暂时不需要。”
“暂时的意思是什么?”
“就是我们现在还没有出国的打算。”
方女士的笑容愈发舒展“也就是说,你们今后还是会考虑出国的。”
田蓝实话实说“看情况是否需要。我们不会保持无畏的高傲,如果有先进的技术需要我们学习,那我们可以低下头,哪怕是被嘲笑,被轻视,也会拼命地学。不管国内还是国外,以实际需要为准。”
方女士扯了扯嘴角,到底没说什么。
田蓝又认真道“我想纠正您的一个认知,就是关于知青大下放的问题。它有深刻的历史背景,是依据实际情况而做出的决定,不能用愚蠢两个字盖棺定论。
如果你了解这一段历史,应该会发现,它和三线建设几乎是同步的。而三线建设,是以加强国防为中心的战略大后方建设。简单点儿讲,就是将大城市里的工业搬迁到农村偏远地区去。
即便是不研究经济的人也明白,这么做,成本高,效益低,产能也会大幅度减少,实际上是种倒退。
我们这种外行都能看明白的人,难道我们中央不知道吗?论起搞经济建设,我党从来没有差过。
可为什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因为国际局势逼得我们不得不这样做。从60年代中期开始,中苏关系持续恶化,中美又局势紧张。我们说备战备荒,不是喊口号,我们是真的做好了准备打仗。不管是美国的原子弹还是苏联的核弹头,一旦飞过来,我们做好了全面开战的准备。工厂、科研机构还有大专院校都在搬迁,不是吃饱了撑的,闲着没事瞎折腾,而是为了预备战争一旦打响,可以保存我们民族的希望。
大批知青下放,城市人口向农村疏散,也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
首先,因为工厂搬迁,城里已经没有那么多工作岗位。
其次,东西搬走了,人还留在城里的话,战争打响,首当其冲陷入危险的就是留城的人。
为什么下放的是青年学生?你没有考虑过吗?因为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
你所说的愚蠢的政策,我不认同。我认为这是在最艰难的时刻,国家对我们这些青年的保护。
对,在整个政策的实施过程中,的确存在众多问题。但这些问题并不足以否定当初制定这项政策的现实意义。
现在国家放松政策,允许知青回城,也跟国际局势的变化有关系。你看,你们也敢回国了,就说明双方的关系缓解了。
原本搬迁到中西部地区的工厂以及学校也陆续返回大城市。知青回城不说,大批农村闲置劳动力也会进入城市。因为我们国家的重点变成了搞经济建设。如果您有时间的话,请了解一下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施行情况。您会发现,在搞经济建设方面,我们从来都不弱。”
方女士用怜悯的眼神看着面前的年轻姑娘,充满了同情。
她了解这个国家的国民,他们都被洗脑了。已经放弃了生而为人的本能,近乎于一个苍白的符号。
“不弱吗?”她伸手敲了敲桌子,目光左右睃巡一圈,“这已经是你们的首都了呀,这么贫穷这么落后。”
方老先生听不下去,强调了一句 “怡君,这也是你的国家。”
“不,不是,我早就宣誓成为美国公民了。”方女士摇头,“这已经不是我的国家。这对我和这个国家来说,也许都是幸事。”
田蓝抿了下嘴唇,看着对方“显然,您并不认可新中国的建设成就。但我想你无法否认我们的成果。这个国家非常年轻,才31岁,可它已经解决了10亿人民的吃饭问题。不仅如此,它还拥有核武器,它也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席位。这些难道是别人的施舍吗?当然不是。中美建交,是因为美国可怜中国吗?你认为可能吗?联合国五常我们都直接或间接打过,哪一场打输了?不管苏联还是美国,谁真有胆量跟我们开战?这样的底气,在新中国成立前,我们拥有过吗?这都是我们奋斗的成果。”
方女士摇头,还是那种悲天悯人的语气“你会被毁掉的,小姑娘,原谅我这样称呼你,因为在我眼中你就是个天真而热忱的孩子。这个国家不尊重个人成就,也不会把你当回事的。只有到了国外,你才会发现,自己拥有另一方天地。”
“您是想说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吧。”田蓝认真道,“你觉得在这里个人被集体淹没了,没有存在感。可我们需要的不是个人英雄主义,我们需要的是效率。我们之所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能够取得这些成就,就是通过集体协作。我们对我们的国家和未来都充满了信心,我们愿意为之奋斗终生。”
方女士耸了下肩膀,只说了一句“那我祝你好运,我年轻的姑娘。”
田蓝报之以微笑“谢谢您的祝福,我们这代人会让您看到一个崭新的中国。会让您发现,我们不仅仅会打仗,会毁掉一个旧世界,我们还能建设一个新世界。”
方老先生看了她一眼,抬笔签下了自己的名字。